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大秦万年

    半月后。

    楚国太安城。

    自函谷关方向传来的紧急军报,传到了楚帝芈熊手中。

    政和殿内。

    芈熊端坐身姿,死死盯着案桌上的战报,眉头紧锁。

    春申君黄歇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他许久未见到陛下摆出如此压抑的神情了。

    上一次,还是因为齐国拒绝了楚国的和亲策略。

    “敢问陛下,不知前线发生何事?”

    黄歇问道。

    闻声,芈熊神情严肃道:“项燕,死了。”

    黄歇大惊,下意识开口道:“那函谷关...”

    “已落入敌手。”

    芈熊叹了口气。

    “麻烦了。”

    黄歇也觉得,此刻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芈熊思虑再三,说道:“命景翠来见朕。”

    此人乃是楚国名将。

    在嬴渊前世历史上有记载。

    曾多次攻打秦国,互有胜负。

    可以说,在楚国境内,除了项燕之外,就只剩下景翠了解秦国了。

    黄歇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命景翠为帅,执掌即将抵达函谷关之外的军队?”

    “朕正有此意,莫非丞相有其他合适的人选?”芈熊问道。

    黄歇作揖道:“景翠虽深知兵法,带兵也有一套,可是至多只为将才,不可为帅。”

    芈熊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依你之见,应该派谁?”

    黄歇直言道:“不知陛下以为,吴起此人如何?”

    吴起是一位可以堪比孙子的兵法大家。

    根据嬴渊前世历史的消息来看,此人曾先后效忠于鲁、魏、楚三国。

    但是这个世界的吴起,是因为得罪齐国的权贵,不得已逃到楚国,做了楚将。

    此人对齐国情况颇为了解。

    这些年来,若非他镇守边关,只怕齐国的铁蹄,早已踏入楚国境内。

    世间有智者曾言,倘若吴起离开边关,则齐、楚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芈熊心怀忧虑道:“吴起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齐国若知他离开边关,只怕将重兵压境。”

    最近这段时间,齐国那边,已经知晓秦楚两国之间的战役。

    所以在边关一带,囤聚了四十万大军。

    打算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时候将吴起调出边关,显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黄歇道:“陛下,对秦之战,我军已丧失先机。传闻那秦军主帅曹操颇为精通用兵之道,他若选择固守函谷关,陛下觉得,此战,还有打的必要吗?”

    “你什么意思?”芈熊不解道。

    黄歇继续说道:“回陛下,攻灭大秦的机会,已经没了。然而我楚军已经快要抵达函谷关一带,倘若不战而走,必会被天下人耻笑。

    所以,臣建议,让那吴起打几场胜仗,便就对外宣布胜利还师。届时,纵然齐国大举压境,吴起那边,也能在第一时间,赶往边关,稳定大局。”

    “你的意思是,速战速决?”芈熊明白了他的想法。

    确实,秦国是灭不了了。

    在如此关键时刻,只能一心提防着齐国。

    景翠用兵,确实不如吴起。

    让吴起快速打几场胜仗,保证朝廷颜面不失。

    随后再去对付齐国。

    这个法子,最为稳妥。

    黄歇点头道:“陛下,灭掉大秦的机会还有很多,不必急于这一时。”

    芈熊沉声道:“就依你之计行事,来人,拟旨,封吴起为征西将军,即日起,兵进函谷关!”

    随后,他又写了一份密旨,差人快马交给吴起。

    就此,黄歇退出政和殿。

    芈熊望着他离开的背影,喃喃道:“黄歇啊黄歇,你可是让朕又爱又恨呐!”

    ...

    黄歇离开皇宫后,便命人前往陆续赶回太安城的项家军中。

    想要将李园给要回来。

    他是不太相信,李园能做出背叛大秦的事情。

    相比于这个理由,他更原因相信,是因为自己与项燕的政见不和。

    所以才导致项超对李园下手。

    不管如何,败军之将,即使安然回到太安城,也必须要受到惩罚。

    ...

    秦国。

    咸阳城。

    朝殿。

    有斥候传来战报。

    说是我军大捷,项家军溃败而逃,目前,函谷关已经被收复。

    这个消息一出,文武百官,无不振奋。

    在项燕领兵攻下函谷关乃至秦国的大片土地开始。

    就没人能想过,有朝一日,还能收复故土。

    然而现如今,确实做到了。

    并且,领兵收复故土的统帅,还是由陛下举荐的。

    陛下当真是有识人之明!

    “曹尚书真乃兵圣下凡啊!”

    “是啊,函谷关被收复后,我大秦的疆域,便就完整了。”

    “这一切还要有赖于陛下。”

    “...”

    满朝文武,都在窃窃私语。

    嬴渊听到这些声音后,心里很不爽。

    有种被人抛了祖坟的感觉,关键还找不到是谁抛的。

    胸中憋着一股闷气,无处去发泄。

    时至如今,他如何还能不明白。

    依靠楚军亡国的计划,算是破产了。

    为今之计,就希望趁着曹操班师回朝之际,手握重兵的他,可以做出挟自己以令诸臣的事情。

    当然,有了典韦等人的前车之鉴,他觉得这个也不靠谱。

    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封他为异姓王。

    有了王位在身,野心应该会膨胀吧?

    想到这里,嬴渊的心情才算是好受一点儿。

    但不管怎么说,收复函谷关这件事情,都足够他郁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从一开始感觉天胡开局,信心满满来相比较,现在的嬴渊,别说奢求亡国了,就连败坏一点儿国运,都觉得是奢求。

    但是他不甘心。

    大罗金仙带给他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既然一年亡不了国,那就两年、三年。

    早晚有一日,在自己锲而不舍想当昏君的情况下,大秦一定会被灭国。

    嬴渊深呼吸一口气,当着众目睽睽的面,豁然起身。

    离开了宣政殿。

    这里,他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不然耳边都是庆贺大胜的声音。

    这会让他更加难受。???

    群臣一见皇帝离开,顿时便懵了。

    就连赵高也有些不解。

    皇帝都走了,这朝会还要继续吗?

    顿了顿,他只好扯开嗓子高呼道:“散朝!”

    闻声,众大臣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继续议论着。

    陛下为何会突然离开?

    很有可能是,陛下继续留在此处,无法让群臣尽情宣泄啊。

    陛下此时离开,不就是想让群臣都高兴高兴?

    毕竟,陛下继续留在朝殿,就意味着朝会还未解散。

    按照礼制,大臣们是不得在朝会期间大声喧哗的。

    如今,陛下走了,朝会散了,自然就没这个机会了。

    陛下还真是了解臣子们的心思啊。

    于是乎。

    接下来。

    所有的官吏们,都开始大笑起来。

    甚至还大肆说出曹操的功绩。

    尚未走远的嬴渊,听到朝殿那边传来的声音后,气得牙疼。

    娘的,一帮乌龟王八蛋,就知道背刺朕。

    你们一个个的,可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奸臣啊!

    难受。

    真难受。

    现在的嬴渊,只想快点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失声痛哭一番。

    ......

    咸阳城外。

    一辆马车,由远及近,缓缓驶来。

    马车内,坐着一名面色苍白的青年男子,时不时会剧烈咳嗽几声。

    他就是从函谷关那边赶来的戏志才。

    在马车身后,还有一支百人队,正紧紧跟随着。

    驾驭马车的是戏志才的书童,他忧心忡忡道:“老爷,咸阳城马上就到了,您可一定要坚持住啊!”

    这几日以来,戏志才的身体,已经急剧恶化。

    原本一天之内,最多只咳血三四次。

    然而现在是半个时辰内,便就咳血数次。

    就连随行的军医,也是束手无策。

    从前日开始,除了咳嗽之外,戏志才似乎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坐在马车内的他,没有说出任何话来,只是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咳嗽了几声。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呼吸也有一种跟不上的节奏。

    时而会觉得胸中憋闷。

    怕是一口气没上来,就真的要死在马车内了。

    “驾!驾!”

    书童在用力挥鞭着。

    马车行驶的速度,都比大军前行的速度要快了。

    他怕自己的老爷,真的要支撑不住了。

    大概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

    戏志才幽幽传来一道声音:“还要多久...才能到咸阳?”

    闻声,书童连忙道:“老爷,快了,再有两炷香的功夫,就能到了。”

    “两炷香...还要这么久啊。”

    戏志才在心中喃喃一声。

    对他来说,又不知过去多久。

    因车马颠簸,突然吐出一口血水。

    胸中五脏六腑,似乎都在发颤。

    他忍不住了。

    强撑着一口气,说道:“停车,快,快停!”

    话音刚落,书童便预感大事不妙。

    可是,咸阳城,已经出现在他的眼中了。

    书童不敢违背他的命令,就只好将马车停下。

    戏志才缓缓下了马车。

    来到一处凸起的小山丘上。

    书童本想搀扶他,但是被他拒绝了。

    他望着高大巍峨的咸阳城,心中思绪纷飞,忽地重重一跪,余者只听其作揖道:

    “‘臣’戏志才,叩见大秦皇帝陛下!”

    “臣,恭祝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

    话尾四字,久久回荡在四野八荒。

    戏志才气绝身亡。

    千古悲壮,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