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6章 兴办官学

    毕昇很给力。

    只用了短短一日的时间,便就将活字印刷术掌握在了手里。

    如今,他正在皇城内印刷着第一本书籍。

    其实,活字印刷术与寻常印刷术的区别在于长效、持久、快捷。

    后者一般来说,只能印刷一本书。

    而前者,可以印刷多部,且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只印刷一本的话,是难以窥探到活字印刷术的奥秘。

    但毕竟是用这个印刷术所拓印的第一本书,定然是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日。

    嬴渊、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四征将军,史官、乃至皇后妲己,都来到了毕昇印刷书籍的房间外。

    他们都想亲眼见证这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幕。

    所有人都将心弦紧绷。

    就在昨日。

    蔡京就已将活字印刷术的秘辛,告诉了诸位尚书。

    他并不担心,这个消息会显露出去。

    因为,他们都是朝廷的中枢大臣,什么话可以说给他人,什么话不能说给他人,他们心里都有个数。

    他们的背后,虽然多有世家的影子。

    而活字印刷术的创建,又可能切实影响到世家的利益。

    但是,他们依旧不会将如此机要大事,告知那些世家。

    只能说,在嬴渊决定将这个消息颁布出去之前,知会一下在背后支持自己的那些财主们。

    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臣子,其次才是世家摆在朝堂上的话事人。

    更何况,像是如此大事,蔡京认为,也不敢对他们有所欺瞒。

    倘若活字印刷术当真能成。

    那么,就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约有整整一个时辰过后。

    印刷书籍的那扇大门,被毕昇徐徐打开。

    紧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崭新的线装版书籍,双手捧着来到嬴渊跟前,双膝下跪道:“陛下,书已成!”

    当他落下那最后三个字的时候。

    所有人似乎都为之一振,紧接着,他们便齐齐向嬴渊作揖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有了这活字印刷术,就相当于手握神器,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国家输送人才。

    这是读书人之幸!

    亦是天下人之幸!

    随后,蔡京一脸激动道:“陛下,有此印刷术,大秦中兴有望!”

    和珅连忙作揖道:“陛下,千古一帝!”

    “...”

    听到他们的声音,嬴渊冷笑不止。

    等科举制推行全国的那一刻,你们就知道,大秦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了。

    “毕昇,无论你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钱财,尽管去内...去户库调拨,朕都应你。

    朕只要你,抓紧印刷书籍,四书五经、百家学术,都要去印刷。你...听懂了么?”

    待嬴渊话音刚落。

    毕昇便郑重作揖道:“草民,定不辱使命!”

    见状,嬴渊点了点头。

    至于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第一本书籍,他听取了蔡京的意见,放在了太庙当中。

    对于这件事,他并没有反对,反正对国力又起不到什么增长的效果。

    然而,这一幕,却被其他人认为,是朝廷兴办官学的一个态度和决心,是政治正确。

    在许多年以后。

    有记者访问大秦太庙,看到了那部,由活字印刷术所印刷的第一本书——《人皇本纪》(前二十余年)。

    也就是说,毕昇所印刷的那本书,其实是史官写嬴渊从出生到马踏江湖、创造出活字印刷术的真实历程。天籁小说网

    当然,这是蔡京所为,将史官实载,交给了毕昇。

    而那本书,一开始只有《本纪》二字。

    待嬴渊的孩子继承为皇帝的时候,才在本纪前方,加了‘人皇’二字。

    而后世人,也是从那本书里,才缓缓揭开了嬴渊这传奇一生的序幕。

    ......

    在嬴渊返回宣政殿的途中,妲己一直在说着活字印刷术的奇妙之处。

    言辞之间,恨不得都将前者夸到天上去了。

    似乎在说,这活字印刷术,简直就是天下读书人的福音,有了此术,不知将有多少寒门子弟,可以读书学习了。

    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陛下,这活字印刷术,毫不违言的说,乃是国之重器。

    臣妾担心,若是此术流传到他国,必会为我大秦带来灾难。”

    吹捧过后,妲己忧心忡忡的说道。

    嬴渊莞尔笑道:“放心,即使流传到他国,也没关系。”

    若是能因此给大秦带来灾难,那可真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啊!

    只是,他压根就没想到,蔡京那边,已经做了一整套的保密措施。

    在短时间内,活字印刷术的事情,是不会流传出去了。

    并且,锦衣卫与东厂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虽说嬴渊并没有吩咐蔡京要对此事保密。

    但是,身为丞相的他,认为,若是什么事情,都需要皇帝吩咐的话。

    那么他这个当臣子的,可就太失败了。

    妲己看着嬴渊如此信誓旦旦的模样,这心中便就放松了下来。

    她一想也是。

    陛下能够不声不响的,就将活字印刷术创建出来。

    那么对于陛下来说,肯定也做好了此术泄露出去的准备。

    倘若一个皇帝,将振兴家国的事情,都放在了书籍之上。

    那是不靠谱的,也是不可行的。

    教育只是强国的一个重要基石而已。

    如何将国家这层楼建设的更高,更是一门学问。

    由此可见,自己的丈夫,大秦王朝的皇帝——嬴渊,不愧是为千古一帝。

    若是嬴渊听到她的内心评价,定是不好受的。

    好家伙,现在都不说明君了。

    直接说千古一帝。

    升级了。

    这谁能受得了。

    ...

    中书省。

    蔡京向一众官吏正色道:“活字印刷术的事情,还望诸位保密。

    这是我们大秦的一柄利器,世人发现的越晚,对我们大秦便就越有利。”

    他目前的想法是。

    既然朝廷要兴办官学。

    那就以县为单位,先将学府给创建出来。

    在全国各地修建学府的同时,朝廷这边,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抓紧印刷书籍。

    待天下学府都建造的差不多得时候,书籍大概也就能到位了。

    “请蔡相放心,我等知道事情轻重缓急。”秦桧应声道。

    闻声,蔡京点头道:“毕昇所找的人,大都是民间百姓。

    且先不管他们身份背景如何,值不值得信任,总归是个隐患。

    毕竟,寻常百姓,可抵挡不住什么外界诱惑。

    所以,本相建议,就不由毕昇挑选印刷书籍的人了,而是由刑部尚书来俊臣来大人亲自去挑选。

    在印刷书籍期间,不准任何一人,离开皇城。”

    话音刚落,来俊臣仅是犹豫片刻,便立即作揖道:“下官遵命。”

    他除了刑部尚书这一职位之外,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由他挑选的人,必然都是对国朝极为忠心的子弟。

    不会存在将活字印刷术泄露出去的可能。

    如此,蔡京才放心的点了点头,抚须笑道:“陛下要在全国各地兴办官学的旨意,已经颁布下来了。

    是本相一直压着没昭告天下,如今嘛...也是时机了。”

    说到此处,只见他话锋一转,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

    “大秦风雨飘摇已有百年,被各国欺压也已有百年。

    百年来,无数老秦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撒热血,共赴国难,才为我等留此江山。

    如今幸逢陛下于国朝颓势力挽狂澜,才使我大秦子民,在百年黑幕中窥得一线光明。

    诸君,愿百死不悔,力助陛下实现大秦中兴者,请起身。”

    话音刚落。

    听到这句话的所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都放了手里忙活的物甚,同一时间起身,无一例外。

    昔日有老秦人为赴国难百战成仁,今日亦有庙堂诸公为大秦中兴呕心沥血。

    逢此世道,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