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章 天下大势,胸有天地朱熹

    <content></p>

    白鹿书院,书房。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年人,身着传统的儒家装束,伏在书桌默默书写。其下笔有风雨之声相伴,停笔有惊雷炸响,字成之时有淡淡的神光在纸张闪烁,将普通的宣纸渲染的宛若法宝。</p>

    狄青在其身旁侍奉,当看到年人停笔,方才向书桌的纸张看去。</p>

    一个简单的沉字,犹如巍峨不朽的高山,仅仅是无意瞥一眼,给人一种宛若心头压着小山的沉重感。异的是,那沉重感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压迫,反而让人头脑平静,纷乱的心思纷纷散去。</p>

    “汉臣,你观为师的这字,感觉如何?”年人正是朱熹,他神色温和地看向狄青,眼略带几分考究之色。</p>

    “笔落惊风雨,字成显异象。师父的字,已然是大师之境。”狄青认真打量一番,忍不住赞叹道。</p>

    纵观天下亿万儒生,能够做到笔落惊风雨的人物不算少数。可要做到字成显异象,让每个字都蕴含无威能,如同道教的符篆般发挥各种神异,则远不是普通儒道修行者能够做到。</p>

    至少以狄青的认知而言,当代能够做到这般地步的大儒不超过十人!</p>

    当然,这肯定不会算那些早已经隐世不出的隐士,以及不知道闭关了多少年的老怪物。</p>

    “说吧,所来何事?”朱熹笑了笑,没有解释太多。</p>

    “弟子今天在街看到了任大鹏圣子鹏天骄。”狄青恭敬道。</p>

    “鹏天骄?”朱熹眉头微挑,露出诧异之色。他沉默继续,皱眉道:“鹏天骄虽然已经不是大鹏族当代圣子,但终究是圣者的亲侄子。听说他前些年被混天大圣流放到了昆仑,现在居然出现在这里,看来混天大圣也有些坐不住了。”</p>

    “师父,那我们。”狄青听到这里,眼闪过几许异色,低声道。</p>

    “我们,自然是继续等。”朱熹见狄青略显激动的神色,微微摇头解释道:“傻孩子,现在的形势可不是我们能够插手。你以为为师当年为何离开大唐,来到偏居一隅的青丘国。是因为怕了公羊与谷梁等学派的打压,还是因为我理学不为太子等人所喜。”</p>

    狄青闻言神色微变,赶忙躬身拜道:“弟子绝没有此意,师父乃是当世大儒,儒家万年来最有希望成圣者的.....”</p>

    朱熹不待狄青说完,淡然道:“为师是怕了公羊与谷梁,以及太子一派的打压。否则为师何必离开大唐这等沃土,来到偏远的青丘国暂避。”</p>

    我!</p>

    狄青满脸懵逼地看向朱熹,尚未说完的话不由全部吞了回去。他心欲哭无泪,简直无言以对。</p>

    您这也太直接了吧?</p>

    这么直接也算了,之前何必摆出一副本尊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这,这不是坑弟子吗?</p>

    朱熹并未理会狄青的异样,微笑道:“你可是觉得为师太过懦弱,不敢与公羊与谷梁相争,不敢扛起我理学一派的大旗?”</p>

    狄青讪讪无语,不知道该如何开口。</p>

    他生怕朱熹再来一遭,到时候不仅无法解释清楚,反而只会越发尴尬。经过短暂的沉默,狄青拱手道:“弟子愚钝,还请师父赐教。”</p>

    朱熹对狄青的态度很满意,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若是不懂装懂,则永远无法成器。</p>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解释道:“大唐历经十数万年的安稳与平静,早已经没有了新兴势力成长的余地。单说我们儒家,不论是身受大帝钟爱的谷梁学派,还是备受世家大族们关注的公羊学派,都不可能容忍儒家再出第三股强大的势力。</p>

    再说大帝数千年未曾出现,所有朝政皆由太子与诸公把持。短时间或许还没有什么,但而今距离大帝闭关,可是已经近乎五千年!”</p>

    朱熹说到这里,眼眸深邃宛若星海,又好像一张注明了天下大势的棋盘,透着浩如烟海的智慧。</p>

    狄青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p>

    这世只有一位大周天帝,活了三世的无天帝武曌。而大唐大帝已经近乎十二万岁,终究是到了暮年。虽说大帝的寿命极限是一元会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但那只是理论的极限罢了。</p>

    大帝而今五千年未曾有音信,不论是早有异心的天下万族,还是本来忠心耿耿的诸公王侯,怕是都要怀疑大帝是否还建在。</p>

    而一旦确定大帝陨落,以太子的实力与威望,如何能够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p>

    到时候不说天下万族会如何,单单那些封土称王的诸侯们,想来足以让大唐彻底崩溃。</p>

    “师父英明,还请受弟子一拜。”狄青想着,很快明白了朱熹的谋划,恭敬道。</p>

    朱熹见狄青满脸恍然之色,并未解释太多,直接考校道:“哦,汉臣倒是说说,为师英明在何处?”</p>

    “正如师父所言,大唐早已经暗流汹涌,成为错综复杂的大棋盘。而我理学一脉,在大唐这盘棋没有任何优势,不过是一枚可有可无的小卒。如此情况下,我们与其在大唐奋死一搏,倒不如暂且退出棋盘。唯有作壁观,我们才能更好的看清棋盘的大势,看清未来的大势。”</p>

    狄青满脸自信,说着对朱熹越发敬佩。</p>

    此举看似简单,但若没有大毅力,谁人可以放弃祖传的万年基业。若是没有大智慧,谁人能够身处局看清大势,做出如此英明的决断。若是没有大决心,谁人又可以抛弃曾经让天下瞩目的荣耀,成为人们眼的懦夫,一位可耻的逃兵?</p>

    朱熹微笑颔首,道:“汉臣,深得吾心。你现在既然已经明白为师的苦心,也当明白为师为何让你继续等。”</p>

    狄青点了点头,再也不见之前的焦躁与兴奋。</p>

    大帝而今生死未卜,大唐内部暗流汹涌,天下万族又另有打算。如今看似是平天大圣与赵王赵匡胤前来青丘做客,想要震慑青丘女王苏阿狸,但何尝不是各方势力的一种试探与较量?</p>

    只怕,这天下要乱了!</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