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搬空东阿

    自此,除了徐庶,士颂又多了一个心腹。

    至于程昱会不会背叛士颂,其实士颂并不担心,在这个时代,还没到乱世,背主之名士人还是背不起的。

    背叛者,谁都不敢用,程昱的上升前景直接断绝。

    况且,士颂的背景对程昱来说,可谓是天壤之别,要不是士颂给他机会,连攀附的门槛都够不到。

    上午和程昱密谈了许久,下午吃完饭,士颂又找来关羽、陶然等亲信,商议日后的打算。

    陶然几人非常热情,不一会就和程昱称兄道弟,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关羽,也给了程昱十足的面子。

    要知道,在东阿他们听到程公的名字,已经听到耳朵起了茧子。

    程昱在东阿的生平事迹,可谓是能臣干吏的典范,就连当地的士坤都相当佩服。

    当初,县长在时,无论大事小事都是程昱处理,把东阿管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县长不满程昱夺权?

    高兴都来不及,甩手掌柜当得舒服呀!事情别人看,政绩是自己的。

    席间,众人谈到东阿日后的问题,程昱的兴致反而不高,沉默不语。

    很简单,东阿在程昱治理下,已超过二十年,各个百姓都习惯了程昱的存在。

    程昱也很担心当地的父老乡亲,自己跟了士颂,以后定然随着士颂东奔西走,对父老乡亲很难再照顾得上。

    如今在外汉官,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吏,只想着如何捞钱。

    要知道刘宏出台的粥官政策,买来的官,你不捞钱,买官何用?

    在职的官,要想升迁,还得花钱,而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更得捞。

    百姓死活?

    大家都这样干,谁去管?

    士颂看到程昱如此,便对陶然使了个眼色,陶然瞬间了然。

    “仲德兄,为何如此沉郁,有何心事,不妨说出来,我们也好帮忙解决。”

    程昱本想不用,这毕竟是自己的事情,上升到台面上,会让人显得自己太小家子气。

    不过,转念一想,如今士颂态度很明显,叫来一群人商议,其实更多是让其他人和自己熟悉,如果不说,反而觉得自己故意与其他人疏远。

    于是,程昱叹了一口气,说道:

    “吾跟随主公,日后东奔西走,毫无怨言,但东阿父老吾实在放心不下!”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对程昱高看了几分。

    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实在难得。

    陶然听闻后,一甩折扇,摇了数下,另一手念着胡须,想了几息后,微微一笑,说道:

    “仲德兄,我当是何事,不过这件事还得少主同意才行。”

    其他人却有些迷糊,此事基本无解,看着几人打着哈哈,心痒难耐。

    士颂看着众人如此,也皱着眉头仔细思考着。

    赵云不愧是直男,直接开口道:

    “陶大哥,此事和我师兄有啥关系?”

    陶然嘿嘿一笑,对赵云拱了拱手,便对程昱说道:

    “仲德兄,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去留问题,而是担心东阿后继之人,鱼肉东阿百姓,是与不是?”

    程昱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那就把东阿百姓的迁移到交州即可,在交州,有老大人亲自看着,这不就迎刃而解了呀。而且交州土地肥沃,百姓年有余粮,岁有新衣,也可免受苛政之苦,岂不两全其美。”

    程昱一听,两眼放光,此乃妙计呀,转头眼巴巴看着士颂。

    要知道东阿百姓,在籍平民有2万余户,7万余口,这些还不包括乡坤、土豪和奴籍隐居。

    士颂也在盘算着,按照这些人口计算,肯定有人不愿意走,毕竟在这里扎根,根深蒂固。

    所以,除了程昱过去引导以外,还必须得用点其他办法。

    不过看着程昱眼巴巴的表情,微微一笑,说道:

    “这有何难,只要愿意走,我全部打包带走,到时候我书信一封给吾父,专门划分一片沃土给到东阿父老就是。”

    程昱瞬间喜上眉梢,对士颂拱手道:

    “多谢主公!”

    士颂摆摆手,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士颂环顾下面的人,关羽、臧霸、徐晃等人,说道:

    “各位,如果你们也牵挂同乡亲友,不妨书信一封,告知他们前往齐国沿岸,找徐元直即可,他自会安排。”

    众人一喜,纷纷谢过士颂。

    他们一个个在外,兵荒马乱的,说不担心家里,那是假的,前往交州定居,相对安定,不用自己太担心。

    次日,士颂颁布告示,说因为府库粮食太少,无法供给全城百姓,日后一日一施粥,而且分量减半。

    这是事先商量好的。

    当天中午施粥,果然不紧分量减半,米粒也更加稀少了。

    当天下午,就有人开始在城内散布谣言,东阿又来了一股势力更大的黄巾,而且不久就要到东阿县城来。

    谣言慢慢发酵,百姓人心惶惶。

    不少与程昱熟悉的人,突然找不到程昱了,就像一下子消失了一样。

    第三天,又有人开始散布谣言,说士颂等汉军,即将开拔,东阿防御空虚。

    这下众人就急了,不少乡坤就拜访士颂,士颂统一接见后,给出的答复是,军机要事,不方便透露。

    这下,所有人都踹踹不安。

    第四日,又有人散布谣言,交州虽然地处偏远,但是那里非常安定,没有战乱,每个人耕种百十亩田地,每天都吃三顿干饭,年底粮食多得床都放不下,只能躺在粮食上睡觉。

    一下子,众人就疯狂了,顿顿吃干饭,那是什么样的生活。

    正好汉庭有政策,只要愿意,就可以在齐国海岸登船,迁到交州居住。

    不少人都开始商议起来,要不要一起作伴前往齐国去。

    等到事情发展到顶峰,原本关闭的城门口,每天都有一批批人驻足等候,看什么时候城门开后,好出发去齐国。

    此事,消失多日的程昱出现,他告知众人,这些日子,他快马加鞭前往齐国探查,确实如此。

    程昱告诉众人,并鼓励大家前往交州,等大火都去了,他也会和汉庭辞官,一同搬到交州住。

    士颂此事让人颁布,只要愿意前往齐国的,士颂会派兵护送。

    这下最后一丝后顾之忧没了。

    十日之间,报名的人足有八层,剩下的人,要么是乡坤土豪,在这里根深蒂固,资产众多,根本不舍得走。

    还有些人,看着走了大半的人,空出大量田地,这样可以一人耕种之前数倍土地,一下子不愿意走了。

    程昱劝了一阵后也就放任不管了,人各有志。

    最后,士颂等人亲自护送。

    总计五万五千余口,平均每五千平民,就有一千汉军护送。

    士颂和移民一走,整个东阿就像被搬空了一样,瞬间萧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