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9章 又一桩

    “好好好,是祖母说错话了。”沈老夫人忙哄着她。

    沈稚这才作罢。

    “这么娇蛮的性子,平日里只怕都是姑爷让着你吧?”沈老夫人说她。

    “哼。”沈稚轻哼一声,“还不是您惯的。”

    “我可没惯的你无法无天。”沈老夫人笑指着她道,“我看啊,还是姑爷把你惯成这样的。”

    都知道江羡疼爱沈稚,否则也不会成亲几年了,沈稚还是这脾气性子,半点也不曾变。

    这也导致沈老夫人每每看见了江羡,都对他笑脸相迎。

    聊了一会儿天,沈稚就望了望门口,然后道:“父亲今日没在府里?”

    沈老夫人听她这么问,便抿着唇轻轻笑了一下。

    柳氏则是很自然的接过话,道:“他今日去了军营,这几日都忙着练兵呢,早知道你今日要回来,便让他告假了。”

    “无碍,还是公务重要。”沈稚笑道,“我回来也没什么事,只想着下月沈云瀚便要娶妻了,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家里这么多人呢,哪还需要你来帮忙。”柳氏笑道,“你放心,若真遇到难处了,需要你帮忙,我定然会开口的。”

    “好。”沈稚笑着点头。

    她留在将军府用了午膳后便回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她自然是没什么事做的,除了整日跟二夫人江瑶她们喝喝茶聊老天,便是陪着老夫人了。

    她也抽出空来将自己庄子和铺子里的账务整理了一番,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老夫人日日都张罗着替江瑶找婆家,余老太太这一月里频繁出入侯府,倒真让她又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跟上一个薛举子不同,这一位的人家是正二八百做官的,是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别看官职不大,但却是翰林出身,将来有机会入内阁的。

    这位也不是京城人士,是通过一步步考到翰林院,在京城安家的。

    他家中父母都在,曾是在乡下务农的,因着儿子高中,便也跟着一道来了京城。

    这个身份虽有些配不上侯府,可到底这人他有真才学问啊。

    唯一的一点,就是他有个儿子,是个鳏夫,妻子前两年生孩子时难产,一尸两命。

    他愣是要为亡妻守三年不肯再娶。

    眼瞧着这马上就要三年了,家里人便开始着急了,四处张罗着替他议亲。

    “有个儿子?”老夫人听了余老太太的话,眉心微攒,有些不太满意,“五丫头嫁过去就要做后娘,一个不好,便会落下口舌啊。”

    “哎哟我的好姐姐,就你家五丫头那性子,她能是个恶毒后娘?”余老太太苦口婆心道,“那孩子已经四五岁了,是懂事的年纪,他娘走的时候他还小,对他娘都没多少印象,你也不必担心五丫头嫁过去后过的不好。那位翰林我也见过,跟我儿子认识,人品这方面,我绝对可以担保。”

    “还跟你儿子是朋友?”老夫人这下有些松动了,“若真如此的话,倒也不是不行。”

    “那是肯定行!”余老太太见她心动,便笑道,“你放心,这位翰林,可比先前那个薛举子长的好看多了。”

    老夫人就笑起来:“我又不看他的相貌,只要他对五丫头好。”

    “咱们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让五姑娘自己来选。”余老太太道,“话我是带到了,你们愿不愿意,就自己去商量吧。”

    等余老太太走后,老夫人立马就叫了沈稚跟二夫人先过去,同她们说了这件事。

    二夫人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道:“既然是个愿意为亡妻守三年的,想必也是有情有义的。”

    “有情有义固然是好,可这样一来,五妹妹是怎么也比不上这前一个了。”沈稚则是有些忧心。www..cc

    那亡妻是为了生孩子而死的,这辈子都会在那翰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活着的时候倒还可以争一争,可跟一个死人争,是无论如何都争不过。

    “我也是这般想的,所以才叫你们来,先商量商量。”老夫人拧紧眉道,“若是你们觉得不成,这件事,我就索性不与五丫头说了,免得她烦恼。”

    “倒也不是不行,主要还是看人的。”二夫人就道,“他有情有义,娶了五妹妹后,自然也会对她好的。”

    “或者,让五妹妹自己选也行。”沈稚说,“咱们毕竟不是她。”

    老夫人听她们这么说,便又让姚妈妈去叫江瑶了。

    过了好一会儿,江瑶才来了。

    她从老夫人嘴里听到这个人,面上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而是道:“我想先见见人,再来决定。”

    老夫人一听,就诧异地问:“哪怕是去当后娘,你也不怕?”

    江瑶摇摇头,轻轻笑道:“若那位翰林真如母亲口中所说的那般,那他的孩子,定也是通情达理的。”

    毕竟言传身教,有些事比先生教的更好。

    “你可要想清楚了。”沈稚提醒她。

    “只是见见面,也不是一面定生死。”江瑶反而笑着安慰她。

    二夫人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慨道:“五妹妹真是长大了。”

    江瑶不好意思地笑着拢了拢耳边碎发,别到了耳后。

    据余老太太说,那位翰林名叫赵成,比江瑶大上几岁。

    他们家住在城西一处小院中,离着有些偏,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地方了。

    这赵家本就是集所有财力培养出了一个赵成,那翰林院又是个清水衙门,捞不到什么油水,一家上下都靠赵成的俸禄过日子。

    不过赵家是苦农出身,什么苦都吃的,对于他们来说,如今的日子,可比当初那面朝黄土背朝天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通过余老太太牵线搭桥,他们的头一次见面,便是在余家。

    沈稚在家照顾孩子,没有一起去余家,但二夫人陪着她们去了。

    等到约莫快傍晚时,她们三人才回来。

    沈稚听到消息,便直接去了老夫人院里。

    见到她们时,就见她们笑容晏晏,不像是不满意的模样。

    沈稚就忍不住问:“怎么样?可见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