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7章 一桌珍馐值万钱

    高希一看刘江玩真的,只能听从安排。

    “好好好,老将军,小殿下与我听你安排便是。”

    没当成小兵,朱瞻基颇感失望,不过能在卫所里当一个“总旗官”,对他来说也是十分新鲜的感受。

    他自小生在皇家,锦衣玉食,这次跟着护送的府军前卫军士也有三十多人。

    在大明朝,比他更有地位和权势的人,掰着指头都数得出来。

    早先,他私自去苏州府游玩,就是想看看做一个普通的大明子民会怎样?

    他太想做一回“人下人”了,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

    “老将军,你还是让我做小旗官吧!”他抢着向李江说,还想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做一个更小一点的“官”。

    刘江不理他,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高希急忙阻止道:“小殿下,听老将军安排。”

    “嗯,老夫这就叫人送你们去左所营地...”

    “老将军这些年备倭不辍,我来之前已经打听过了,老将军已经沿东部海岸修好了七座烽台,日夜派兵士把守,以防倭寇......”

    这是金州卫的军事战略布局,等闲人物不能得知。

    听高希这么说,刘江先是惊讶地看着高希。难怪圣上封他“镇寇伯”呢,才来第一天已经对这里的烽台布局了若指掌了,他不由暗叹后生可畏。

    朱瞻基也大为吃惊。高希挨了皇爷爷的板子,贬高希到辽东,也是皇爷爷临机所断。

    打完板子第二天,他们就启程了,一路上也没见四叔了解辽东的情况,他什么时候知道这里有七座烽台的,我怎么不知道,都在哪里?

    却听高希说道:“...其中的望海埚地势更高、土地广阔,正好是金州腹地,连接南北。若倭寇来袭,必定要经过此地。这望海埚是防倭备战的重中之重,老将军已经在此用石块筑起城堡,派驻守军约千余人...”

    高希说得如数家珍,刘江反倒紧张起来。

    “陛下,”吴妃听到永乐皇帝如此下旨,感激地站了起来,欠身说道:“臣妾谢陛下恩典。”

    “臣(儿臣)遵旨。”高希和朱高炽应声接了旨。

    “娘娘,那我以后每月都来看你,再叫上我娘也来,陪你说说话。”金琬琰挽着吴妃的胳膊亲热地说道。

    “别说得好听,一去两年都不来。以后若再不来便是抗旨不遵,我便告到父皇和太子大哥面前去。”咸宁公主和琬琰开着玩笑。

    “嗯,好好...”吴妃满心欢喜,又看着高希说道:“听说你要去龙江造船厂就任,凡事小心,不可冲动。琬儿,你找一个可靠的人跟着希哥儿去,别叫他冷着饿着了。”

    “娘娘,琬儿要吃醋了。琬儿每次离开,你都不曾如此关照过。现在关心高希比关心我还要多。琬儿不高兴了。”说完,假装生气嘟起嘴来。

    “本宫怎么会不关心我的琬儿,看看你这个小心眼,希哥儿是怎么降伏你这刁蛮的小姐性子的?”吴妃也开起了玩笑。

    琬琰听吴妃揭了自己的短,脸微微红了起来:“娘娘,我怎么刁蛮了,我怎么刁蛮了?”

    哈哈哈,众人都笑了起来。

    外城的庆寿寺,在夕阳的照射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咚咚咚,几下雄浑的鼓声。当当当,接着又是几下悠扬的钟声。m..cc

    寺院的钟鼓之声,令暮色中的庆寿寺显得雄伟而神秘。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寺院中的和尚们正在持诵《大悲咒》,一阵阵虔诚的诵读声从寺庙中弥散到了寺院外,天地顿时也变得庄严肃穆了。

    主持道衍和尚正独自坐在禅房中静思,他正想着永乐皇帝前来拜访时的情景。

    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当年起事靖难之时,连燕王本人都犹豫不决,不知道这件事到底做还是不做。反而是道衍心意坚持,推动了燕王下定决心发兵起事,最终将建文帝赶走,自己取而代之。

    可以说,他是永乐皇帝的第一谋士,也是永乐皇帝成功登位的第一功臣。

    但与凡夫俗子不同,大业已成,他却远离名色财气,永乐皇帝所赠的高官厚禄、香车宝马一概坚辞不受,在庆寿寺里做主持,自得其乐。

    永乐皇帝想要请教他一点事,或想找他聊天谈心,从来不是他进宫觐见,而是永乐皇帝每回自己颠颠地跑来。

    这回也不例外,永乐皇帝为了近期朝中发生的一些事而烦闷,便又来到了庆寿寺。

    永乐皇帝端坐到蒲团上,尚未开口,道衍便说道:“陛下面有忧色,恐怕不光是朝中的事让陛下不快吧?”

    “少师向来如此,总能一语点中朕的心思。”永乐二年,永乐皇帝加封道衍为“太子少师”。少师,是永乐皇帝对道衍的敬称。

    “幸得太子殿下力劝,陛下盛怒之下才没有做错事,否则陛下你是要后悔的。”

    “这小子当时一心想着要救夏元吉和宋礼,跟着纪纲对干,连朝廷法度都不放在眼里。朕不出手治他,他以后说不定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来。这小子这次虽然鲁莽,但却是文武兼备的人才,朕要将他打磨一下,将来留给太子用。”

    “陛下的心思是好的。希哥儿可堪大用。”

    “少师这样说,那必是没错的了。”

    “陛下听臣一句话,他的心是坦荡的,他也没有任何野心,但他的命却是异数。陛下无论如何都不要动了杀念,否则于大明江山不利,于陛下也不利。”

    “哦?此话怎讲?”

    “陛下没有看过他的资历案档,没有派人查过他的背景出身吗?”

    “那是一定查过。正如少师所言,确属异数。十八年疯傻,一朝醒来,便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在松江府开布行、擒海盗、弄股票。不出几年,居然成了朕钦点的状元。他还弄出手枪、步枪这些稀奇古怪却威力无比的火器,辅佐太子平定瓦剌。朕细想,这些事别说是凡人,就算是朕去做,也做不了这么好。”

    “陛下心中有数就行,他是旷古未有的奇才。他一味地对着纪纲,那是因为他看到了锦衣卫对大明江山的危害,他也早就看清纪纲的本质。只是他的看法、想法太超前了,现在的人都跟不上的他的节奏,他便成了异数。恕臣直言,锦衣卫的危害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能看清的,暂且不论。纪纲存有异心,恐怕他的看法和陛下的心思不谋而合,只不过陛下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能看清这件事的,到今天也只是陛下和臣两人罢了。”

    “嗯,少师洞若观火,了然于胸啊!”永乐皇帝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