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7章 高希死了吗?

    朱高煦心头一寒,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他叹息一声,闭上眼睛,也不作反抗,等着束手就擒,耳朵里听到的都是亲军卫步步进逼的脚步声。

    “停!”

    突然,宣德皇帝大喊一声,叫停了围捕。

    “朱高煦,朕放你一马!”

    “什么?”朱高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朕放你一马,是父皇素来宽厚,要放自己的兄弟一马。父皇新丧,朕不想他老人家尸骨未寒,就看到朕杀戮他的兄弟。”

    刚才看到数百王府死士被围攻秒杀,朱高煦的随从们差点吓破胆,听到宣德皇帝说放他们一马,便急着催促朱高煦快走:“王爷,王爷...”

    朱高煦走出密林,对着远处的朱瞻基问道:“你果然放我一条生路?”

    朱瞻基冷眼看着他:“太宗皇帝和父皇在时,二叔谋逆何止一次。二叔想想,哪一次不是父皇顾念手足情深、慈悲为怀,为你开脱,才保下了二叔你。”

    “这一次,算是朕替父皇最后行一次善。二叔若再不悔过,还想谋逆,必遭灭顶之灾!你去吧!”

    朱高煦着实没想到朱瞻基真的愿意放他走,他冲朱瞻基一拱手,也不说一个谢字,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跑了。

    “陛下,如此放走逆臣,后患无穷啊!”一个贴身侍从说道。

    朱瞻基看着朱高煦的背影,长叹一声。

    “唉,二叔不知兄友弟恭,不懂为臣之道,遑论为君之道。这样的人如何可能成为大明之主?”

    “世间诸多事强求不得,更何况至高无上的皇位呢?这个道理他始终不明白啊!”

    “朕看二叔的样子,终有一天他还是会造反,不见棺材不落泪,到时候朕也救不了他!”

    朱瞻基在原地站了良久,他至少用行动证明给朱高煦看,他放了他一马,没有对亲叔叔下手。

    至于孝陵的火灾并非朱瞻基所为,凭他如何说,朱高煦那般权欲熏心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有四王爷的消息吗?”朱瞻基问道。

    “陛下,孝陵失火现场来回清理了数遍,始终没有发现如四王爷那般身量的尸首。”

    朱瞻基听了稍稍心安,旋即又板下脸来。

    “嗯...沿海市舶司、进出海港,尤其是东南诸省各港口呢?也没有四王爷的消息吗?”

    “还没有。”

    朱瞻基听了只能默默地叹气,喃喃自语:“唉,四叔你到底去了哪里?”

    “陛下派去的锦衣卫和当地的金山卫,在松江当地盘查了数遍,一点四王爷的消息也没有。”

    “呵呵,如今的松江府城,已经是我大明第一大城,人口逾三百万,每天进出松江的商贾、货船不计其数。就区区锦衣卫和金山卫这点人,怎么查得清?”

    “属下这就加派人手...”

    “不必了!太宗当年都想立四叔为太子,四叔是何等样人,朕比你们清楚。你们那点道道,他早就算计到了。他不想现身,你们是找不到的。”

    “那......”听宣德皇帝这么一说,下面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行事了。

    “不必加派人手,只需严格核查出港船只,管制沿海所有船只,只要出海都必须申报,官府派员登船检查。若见了四王爷和他的家人,速来报朕,只要留住他们即可,不得为难。听懂了吗?”

    “是,属下听懂了,这就去办。”属下匆匆去了。

    “皇爷爷、父皇,大明的天子不好做啊!难怪四叔当年坚决不做太子,如今又想遁世隐退!”朱瞻基望着滚滚而去的运河水,心中无限感慨。

    这时宽阔的运河水面上有客船经过,里面传来悠远的琴声,却听到女子清丽的歌声唱道: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高希死了吗?当然没有死!

    孝陵的那一把大火,确如朱瞻基所料,正是高希的安排。

    只要高希还活着,无论是以前的洪熙皇帝(仁宗),还是现在的宣德皇帝,就不可能高枕无忧。正如朱高煦所说,“皇权从来容不得亲情”。

    朱瞻基的本心当然不想杀高希,可是身处帝位,身不由已。他在不杀和杀之间犹豫不决,高希早就预料到了。

    高希不想让朱瞻基像他的皇兄仁宗朱高炽一样为难,因此决心帮朱瞻基下决心。

    孝陵大火,正是两便的法子。

    朱瞻基可以说高希死于大火,高希则就此彻底隐退。这倒是有点像当年靖难之役的情况,朱棣攻破皇宫,宫内大火,建文帝就此不知所踪。

    有人说建文帝烧死了,有人说建文帝由密道逃走了。

    朱棣登基,对外诏告建文帝烧死了,暗地里却查访了建文帝近二十年。

    为什么?只要建文帝还在人间,那就是一颗火种,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变成燎原大火。

    朱瞻基曾对高希说他不会变,那是他还没有坐上帝位。

    如今他是皇帝了,他也只能像他的祖父永乐帝一样,暗中下令搜捕高希。

    高希的政治能量,可比建文帝大多了。

    不过,大到什么程度呢?还是大大出乎朱瞻基的意料。

    就在朱瞻基通过《大明时报》发布了高希死讯的当天,应天股交所、小官镇股交所两地股市双双暴跌。

    然而...如果只是股市暴跌倒算了,情况远比朱瞻基预料的糟糕。

    松江府,尤其是大明第一城小官镇百姓看到了张贴在城内各处的《大明时报》,有人当街嚎啕大哭,亦有人掩面而泣。

    小官镇的繁荣,就是从高希的锦绣布行开始的,然后有了供销合作、股票交易,再后来有了码头、对外贸易等等。www..cc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城市规模和人口急剧增长,百姓们在这里赚到了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百姓心中,高希不仅是那个曾经舍生忘死、大战海盗的守护神,还是一个带着百姓走上幸福之路的好官、好王爷。

    高希死了,小官镇的灵魂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被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