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1章 重臣迎接,心思各异

    德胜门外。

    以范复粹、陈新甲、李日宣、张四知、侯恂等一干阁臣为首的重臣们,全都面色耐心的站立在城门口,目光时不时的望向远处的官道。

    他们奉了皇上圣谕,前来迎接领兵抵达京师的永昌伯。

    对于崇祯皇帝如此的安排,在场的所有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

    例如内阁首辅范复粹,他的心中就显得有些不大平静,甚至是有些嫉妒。想他好歹也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如今却是要前来迎接一名带兵的武将。

    尽管这名武将是被皇上器重的将军,又是被赐封为永昌伯,但依旧掩盖不了武将的出身。

    在大明的官场之上,武将通常是被文官们瞧不起的。

    就算是一名总兵,七品的知县也敢指着鼻子骂。

    长久以来延续下来的习惯,使得文官们总觉得比武将高人一等。

    可范复粹没有看明白,在如今这个动荡的时代,武将才是他们的护身符,武将才是他们安稳生活的保障。

    若是不尽量的拉拢武将,使得武将听从自己的命令,那文官们如何能在这乱世中活下去。

    但范复粹依旧沉浸在文官治理天下的时代,看不清时代的变迁。

    不得不说,这范复粹可谓是迂腐至极。

    再例如说说兵部尚书陈新甲,他就是奔着自己的目的性去的。崇祯皇帝命他们前来迎接永昌伯,陈新甲是非常高兴的前来。

    因为这次松锦之战的背后指挥者,就是他陈新甲。

    为了打赢这场国战,陈新甲可谓是耗费无数心血与精力,四处筹集粮草与调集兵力,并实时指导着松锦之战的进程方向。

    而作为入援辽东的永昌伯,陈新甲自然是要极力的拉拢,希望永昌伯能听从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命令。

    而且,永昌伯麾下的这支兵马,可以说是大明的第一强军也不足为过。

    若是能得到永昌伯的支持,那陈新甲就能更进一步的干涉并指挥松锦之战的战斗。

    一旦松锦之战在他陈新甲的指挥下大胜,那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位置,还会离他远了吗。

    届时,他陈新甲可就能流传芳史,记录在这汗青之上了。

    除了范复粹与陈新甲不同心思外,户部尚书侯恂则是一脸的苦色。

    如今大明的户部,哪里还有什么钱粮拿的出来,库房里早已是老鼠进来都要含泪走出去的那种。

    为了筹集辽东十数万大军所需的粮草,侯旭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都开始提前催收下一年的粮税。

    但是,这些粮草依旧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十数万大军的所需。

    其实,侯旭也看的明白,大明中真正的富裕者,都是那些官绅富豪。

    可是,那些官身富豪却不用缴纳半点赋税,反而还要朝廷发放俸禄,吸食着朝廷的血肉。

    当侯旭想尽一切办法的筹集粮草时,永昌伯也率领着兵马入援辽东,这又直接增加了粮草的消耗,使得侯旭头疼不已,苦涩无奈。

    至于其他阁臣的内心想法,则不一一表述,反正对于永昌伯的领军到来,一干阁臣皆是不同态度。

    有欢喜,有嫉妒,有看热闹,还有事不关己的。

    ......

    下午申时末,远处的官道之上突然扬起灰蒙蒙一片的尘土,马蹄声也轰隆隆的响起。

    “是永昌伯,是永昌伯的兵马来了!”

    “骑兵!好多的骑兵!”

    “永昌伯来了!永昌伯来了!”

    “......”

    迎接的百姓们突然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所有人都神色兴奋,目光紧紧的望着远处的官道之上。

    片刻的功夫后,只见在远处的官道之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骑兵身影。

    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无数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

    大军行进间的声势,简直让人看之色变,面色惨白。

    这时,百姓们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看,大旗!是永昌伯的大旗!”

    “啊!真是永昌伯的大纛!”

    “永昌伯终于出现了!”

    “......”

    远处的骑兵队伍中,出现了一杆硕大的大纛。

    在大纛之上,一个织金的‘刘’字绣在红色旗帜中间,显得异常高贵。

    这杆‘刘’字大纛的旁边,还有多杆稍小的旗帜。

    上书有:大明永昌伯、延绥镇总兵、督军府都督、陕西镇团练总兵等名号。

    ......

    望着滚滚而来的骑兵洪流,不少阁臣都是变得面色紧张,双腿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上万骑兵威逼而来,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抵挡的住如此气势,就算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也是观之色变。

    范复粹强压着心中的恐惧,努力的直视着骑兵大军。

    而陈新甲则是一脸欣喜,口中大赞道:“好!好!有此强军,松锦之战我大明必胜!”

    一旁的侯旭则是苦笑连连。

    他已经看的清楚,远处永昌伯的兵马,竟然都是骑兵。

    而且骑兵的数量,至少有上万人。

    这上万骑兵的粮草消耗,几乎能堪比五万步军的消耗了,这还让他如何供应粮草,就算他侯旭再有天大的办法,也难以供应如此多的粮草消耗。

    看着大军逐渐来到了德胜门,范复粹只好率领着众阁臣主动上前,对着策马走在最前的刘博源道:“永昌伯,我等奉皇上圣谕,前来迎接永昌伯的到来!”

    刘博源急忙翻身下马,行礼道:“诸位大人有礼了,本伯何德何能,竟劳烦诸位大人亲自迎接!”

    一旁的陈新甲抢先道:“军阵严谨,旗帜招展,蹄声如隆,不愧是大明第一强军啊!”

    “陈大人过奖了!我大明辽东精骑,才是天下第一强军,本伯岂敢自大!”刘博源笑着摇头道。

    陈新甲回笑道:“这可不是本部夸赞,而是天下百姓们所认可的!”

    “极是!极是!”兵部的几名官员也齐声应和道。

    刘博源轻轻一笑,不再言语。

    随后,一旁的范复粹出言道:“永昌伯,皇上已经下了圣谕,待永昌伯兵马到来,就安排在京师郊外驻扎。”

    “皇上明日将会巡阅兵马,并进行宣慰劳军。”

    刘博源躬身应是,随即在范复粹等一众阁臣额陪同下,率军前往京师郊外的大教场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