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二章 士绅治天下(五更)

    常风给张鹤龄两兄弟行礼:属下常风,见过二位国舅。

    张鹤龄笑道:哈!常大哥别这么生分。你是我们张家的恩人。你给我们哥俩行礼,我们会折寿啊!

    张延龄在一旁道:我姐说了。这趟跟常大哥去福建办差,一路上全听你的。

    你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往西。你让我们拉屎,我们绝不放屁。

    张鹤龄附和:对对。就算您说日头是黑的,我们都跟着喊真他娘比墨还黑。

    常风笑道:还有快一个月才出发呢。二位国舅准备准备。南方天热,止暑丹啊,薄荷油啊,都备一点。

    张延龄道:我在武库领了两支火铳。

    常风闻言色变。他怕这俩少年不会使,再蹦了脚面。

    他道:火铳就别带了。咱们是去祭神,又不是去打仗。走运河换海船,也遇不上什么危险。

    常风这回算是彻底估计错了。

    危险如果能够预料,就不是危险了。

    危险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两位小国舅上门。常家自然要摆宴接待。他们虽然人小,却身份地位高,不能不当客。

    吃饭的时候,张鹤龄随口说:皇上又要升我爹的官儿了。

    国丈张栾在弘治帝登基后,被特授鸿胪寺卿。

    常风问:哦?国丈又要高升了?

    张延龄道:听我姐说,皇上要升我爹当什么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同知。

    中军都督同知是武将第六高的常设职位。仅次于各军都督。.

    常风嘴上说恭喜。

    心中却嘀咕:皇上哪儿都好。就是太宠外戚了。

    两个十二三的少年当了锦衣卫指挥左、右佥事不说。国丈一个落地监生,竟然成了都督府的帅爷。

    要知道,马文升老爷子为了裁撤武官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得罪了一大堆的人。

    皇上却往军中塞人,还是高位。

    常风不是算命先生,他不会想到,这才哪儿到哪儿。用不了几年,张栾就会被封侯。

    连张皇后死了的祖父、曾祖,都会被弘治帝追封侯爵。

    人无完人,帝王也是一样。

    弘治帝在对待外戚方面,是典型的任人唯亲。好在他独宠张皇后,没有嫔妃。后妃外戚就张家一家。

    酒宴罢。张家小兄弟又哄着糖糖玩了半个时辰,这才告辞。

    常风跟刘笑嫣回了卧房睡觉。

    自从得知刘笑嫣怀孕,常风晚上再也没打过她。在床榻上老实的跟三孙子一样。

    他昏昏睡去。

    恍惚之间,他做了一个噩梦。

    他梦见,无数衣衫褴褛,浑身是血的百姓追着他。

    那些百姓朝他高喊:还我海神珠。

    常风想跑,可腿上却没有力气,始终跑不快。

    百姓们将他按倒。高呼着还我海神珠,把他的身体撕成了一块块的。

    啊!常风从噩梦中惊醒。

    刘笑嫣睡不着,正在一旁绣一个小孩的肚兜呢。她问:做噩梦了?

    常风用手甩了甩额头上的冷汗:嗯。做了个怪梦。

    刘笑嫣给他倒了一杯茶,常风喝了压了压惊。

    翌日,常风照常去了锦衣卫当差。

    赶巧怀恩过来听取锦衣卫上一月的办案状况。东厂督公监管锦衣卫,这是规矩。

    办完正事,怀恩找来常风闲聊。聊着聊着,聊到了南下祭妈祖的事。

    怀恩道:哦对了。你以前没

    做过出京钦差。有些事我得交待交待你。

    不管是办案钦差、赈灾钦差、巡查钦差还是祭祀钦差,只要出了京,沿途地方官都会上赶着孝敬银子。

    因为钦差不管出京办什么事,都有了解沿途各地民情、吏治,写成折子禀报给皇帝的责任。

    地方官们怕钦差乱说话。就拿银子塞嘴。

    那些银子,你不能拿。需知,拿人手短,吃人最短啊。

    常风点点头:记住了阿爷。我得做马文升马部堂那样的清官。

    怀恩道:对。要多跟马文升学。另外,你是要途径江浙的。江浙士绅定会求着拜见。

    你不能拿他们的银子。但也不能得罪他们。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士绅。

    咱大明,根本不是皇帝、官员治天下。而是士绅治天下。

    常风有些奇怪:阿爷,这话从何说起?

    怀恩解释:你想想看。咱大明一个中等县有四五万人。可朝廷派驻县城的官员呢?有品级的只有知县、县丞、主簿三人而已。

    三人治三四万人,怎么治的过来?即便他们养个百八十名吏、役,也管不过来数百倍的百姓。

    朝廷政令一道道传至县里。真正去施行的,是那些士绅。

    故而王恕前些日子对皇上说过,大明实际是士绅治天下。

    常风频频点头:阿爷说的有道理。

    怀恩又道:士绅之中,又以江浙士绅势力最大。因为江浙是文风兴盛之地。他们有无数子弟、亲友在朝中为官。

    能不得罪他们,就尽量不要得罪。

    你现在虽得皇上圣宠。但你不敢说你一辈子都会受宠,不会走背字儿。

    那帮人江浙士绅,杀人向来不用刀,只用笔。

    有时候啊,笔比刀更锋利,更可怕。

    怀恩毕竟是上了年岁的人,在宫里效力了大几十年,饱经风霜。

    常风再精明强干,也只是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跟怀恩深聊,能够受益良多。

    常风道:孙儿牢记阿爷教诲。出京之后绝不会飞扬跋扈的得罪人。

    傍晚下差,常风回了家,他目瞪口呆。

    前院里,九姑娘正在跟刘笑嫣面对面坐着闲聊。

    常风心道:这九姑娘,怎么找到我家里来了?

    常风问:九姑娘,你怎么来了?

    九姑娘笑道:哎呦,常阿哥。我是来给你送分润的。

    说完她打开手边一个小木箱,木箱里是四百多两银子。

    常风道:我跟你说过,你给足李公公的分润就是了。这银子我不能收。

    九姑娘笑道:收不收是你的事。我得送。这是生意场上的规矩。

    既然常阿哥拒人于千里之外,我拿走就是了。

    刘笑嫣虽不见得多聪明,却始终有着女人的敏感。

    她从话音中听出了端倪。九姑娘说拒人于千里之外,似乎指的不光是银子。

    九姑娘走后,刘笑嫣道:咱俩成婚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你似乎该纳妾了。

    朝廷里做官的,哪个没有几个小妾?

    刘笑嫣说的是事实。即便清廉刚正如后世的海瑞,也有两房小妾。

    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官员们纳妾,有一个正当理由:开枝散叶,传宗接代,尽大孝。

    常风一愣:怎么突然说这个?哦,我跟九姑娘没什么。

    刘笑嫣笑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不是?我也没说你和九姑娘有什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