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二款五彩花神杯——水仙花杯

    秦立自然不会认为白凤义和钱德寿只送自己两个漆盒。

    不说两个漆盒的价值远不能与他们的错误相匹配,就这样的东西,以这俩人的身份也拿不出手。

    秦立轻轻将其中一个漆盒盖子打开,果不出所料,里面装有其他物件。

    是一只青花折枝花卉纹斗笠盏,口径在九厘米左右,形制仿宋定,釉光釉质都很好,绘图极为精细,一眼真,绝对的传世老物件。

    秦立拿起盏身,看了眼底部,胎质略松,不够紧致细腻,但仍属精品之列,色泽也不错,典型的高岭土烧制,白中泛青。

    底部中间有双环青花,内部是“光绪御制”四字。

    篆书印章款,写的很规整。

    秦立一眼就断定乃是光绪御窑,用左手食指试探了一下,果不其然,在烧制之前,监工带领制瓷工匠们有祭天。

    御窑无疑!

    这样的一款御窑青花仿定斗笠盏,市场价一般在百万左右。

    如果是清三代的仿定,那可就值钱了,没几百万根本拿不下来。

    “还行,不错的小玩意儿。”

    秦立心情瞬间就开心了不少,而后用手打开另一个漆盒,“嗯?”

    表情微凝,随之眼睛骤亮。

    却见里面,赫然装着一只五彩花神杯!

    连忙拿在手中,杯高6.5,造型规整精致,纹饰纤巧细腻,施彩淡雅,画工细腻,胎薄如纸,甚至都能映见指纹,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

    杯身上,一面绘优雅的水仙,以淡墨为骨,石绿渲染,白瓣金心,似在散发着幽幽清香,又以青绿为地,山石为衬,一枝红花从石侧探出,运用恰如其分的对比手法,格外彰显了水仙的清新淡雅。

    另一面,题诗“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赏字款落尾,描绘出了水仙花晶莹如美玉、皎洁似明月的绝妙意境。

    此杯正是十二月令花神杯中的水仙花杯,代指古代名女:宓妃。

    古代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汉女初从解佩归”,“风流谁是陈思客,想象当年洛水人”。

    这些诗中提及的“洛神”、“江妃”、“洛水人”,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

    水仙花,十二月才开花,一年一度,《瓶史》称它为花中雅客。花如其名,超尘脱俗,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古往今来它便象征着纯洁与吉祥,后人遂把水仙花喻为神话中的水中仙子宓妃。

    康熙或许对这个古代名女尤为喜爱,特许将水仙花作为十二花神杯的首月,也就成了玩家口中经常说的一月杯,也就是正月杯。

    秦立翻转杯面,看了眼底部,与他之前得到的菊花杯一模一样,两竖行楷书,写的毫不规整,大显洒脱之意,正是康熙早期瓷器款识的特点。

    不过,钱德寿毕竟有‘坑人事例’在前,秦立虽然已经断定此杯乃是真品,但还是用左手食指摸了一下,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与菊花杯的烧制现场一模一样,连人员都没有变。

    正品无疑!

    市场价两百三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昨天傍晚,他仅仅一句胁迫,就让他盈利三百多万!

    如果放在以前,他跑腿的时候,这样的数字足够他辛苦一辈子!

    但现在,仅仅是一句话!

    但秦立心里很清楚,这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圈子的力量!

    你能力再强,圈子不到位,也是瞎扯淡!

    秦立看看仍保持着卑躬屈膝状态的白凤义,淡淡道:“有心了。”

    简简单单三个字,顿时让白凤义喜出望外、感激涕零,乐于言表,感谢的话不由自主的从嘴里飞了出来,十几分钟都没带重样的。

    因为他知道,在秦立这里,设局的事儿到此为止,彻底翻篇了。

    白凤义并未陪着秦立吃早餐,感谢之后就快速离开了,他需要将这个好消息尽快传给钱德寿,钱德寿那边还担心着呢。

    而秦立在他离开之后,脸上挂着的浅浅笑容,渐渐消失。

    他想到了脑海中出现的那批作假高手。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遇到了这批作假高手做出来的瓷器了。

    第一次,他靠金手指断了真假,但破绽是陈老叟寻出来的。

    第二次,他也是靠金手指断了真假,破绽没用他去找,就是找也找不到。

    第三次,他还是靠金手指断了真假,但在找破绽的时候,明显卡了壳,要不是事先知道是赝品,且脑海中的那个机器给了他重大提醒,他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