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元青花缠枝莲纹扁壶

    金铭锦的这席话顿时让在场的众人起了兴趣,目光灼灼的望着台上。

    就连秦立也兴趣莹然,朝台上望去。

    而后便见金铭锦从布袋里掏出一个扁形的青花执壶放在了置物架上。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

    金铭锦目光扫过众人,一字字道:“元青花!”

    他目光自信道:“怎么样,没让大家失望吧?”

    场间顿起哗然。

    就连秦立这个本身就拥有元青花的人都惊的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包括周元林!

    无他,他们拥有的是生货,不能交易!

    而金铭锦拿出来的这款元青花,是可以交易的传世器!

    只片刻间,休息区的人们全都涌到了台前,打量这款金铭锦口中的元青花。

    却见,此执壶高约23厘米,器身扁平,带状曲柄,流高挑挺拔,以“S”耳与颈部相接。壶身青花绘三朵折枝莲花,叶呈葫芦状,大花朵大叶片,繁密有致,富力高雅。釉面很厚,凝重光润,釉重处如泪痕;釉面光滑但不甚平整,光泽柔和,宝光十足。

    青花发色浓艳沉稳,明显是进口钴蓝料——苏麻离青,可见明显的深入胎骨的铁锈斑。

    底足有施切削工艺,不甚规整,肉眼可见胎质,胎质坚实,露胎处可见芝麻点、火石红。

    内地不施釉,可见粘结处用白釉粘痕。壶内也不施釉,颈部接口泥浆挤压明显,半截有流釉痕迹。

    怎么说呢,从整体来看,工艺稍微有些糙,不论是制瓷工艺还是绘图工艺,都不够精致。

    但从青花料上来看,显然是宣德以前的产物。

    因为宣德之后,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便已消耗完毕,由此开启了国内青料的春天。

    至于这款执壶到底是不是元青花,那就要细细观察了。

    却见众人一改之前的‘差不多’态度,变的极为认真,之前没拿出的放大镜这时候也拿了出来,有的鉴定师甚至掏出了内窥镜,观察执壶内部。

    那些上了岁数的藏家,更是连老花镜都戴上了,生怕看错了。

    秦立趁着人群混乱,不经意的用金手指摸了一把,顿时,脑海中有黑白画面形成,典型的制瓷场景,不过制瓷工匠并未穿元服,而是身穿汉服,且都带着布帽子,看起来跟其他朝代的汉族服饰没什么不同。

    但秦立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些制瓷工匠穿短袍的方式,并非采用华夏汉族惯用方式,而是采取的左衽方式。

    左衽即前襟向左掩。

    古时候,上衣多为交领斜襟,华夏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异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不用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

    “还真是元朝的!”

    秦立表情有点诧异,海外元青花很多吗,这孙子竟然弄回来一件这么好的东西。

    他之所以通过服饰判断出是元代的,金朝、辽朝期间,青花并未得到发展,直到元代才发展起来,而清朝百姓的头型很显眼,很好分辨。

    这时候,周元林凑到了秦立身旁,“秦兄弟,看的如何?”

    秦立朝他点点头,“元代无疑。”

    周元林道:“给我细讲讲。”

    “告诉你答案还不知足?”

    秦立当即朝他伸出手,“鉴定费拿来,给我鉴定费我就给你细讲。”

    周元林顿时脸黑,“你钻钱眼儿去啦!”

    秦立趾高气昂道:“你就说给不给吧!”

    “给给给,什么人啊,连这点钱都赚,要不说你整个人钻钱眼儿去了呢!一点都不大气!”

    周元林没好气的给秦立转了二十万。

    秦立撇嘴,一脸嫌弃:“真抠,才给二十万,最起码也得五十万吗。”

    周元林没好气道:“你就说要不要吧,不要给我还回来。”

    “嘿!到了我手里还想掏出去,你做啥美梦呢!”

    秦立嘿嘿一笑,将手机往兜里一丢,指着置物架上的执壶道:“看到这执壶上的缠枝莲花纹没?”

    周元林点头,“看到了,怎么了?”

    秦立道:“这是典型的元代画法,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