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1章流寇势力大爆发前夕!

    “……”

    朱由检的这番话,让王洽、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这些军机大臣不由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不明白天子此意,究竟是想怎样解决呢?

    “陛下所言极是。”

    但明显在揣摩圣意这一块,周延儒要更胜一筹。

    “勇卫营是天子亲军,即便谴派他们去往陕西平叛,这统辖权亦不能下放。

    另外勇卫营作为客军,去了陕西参与平叛事,粮草供应,各类军需的提供,都是一项很大的问题。

    臣恳请陛下,能恩准军机处这边,另开流贼平叛前指,从军机处中遴选大臣,负责勇卫营一应事宜。

    如此,涉及地方交涉事宜,可有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专办,而涉及到平叛事,则由勇卫营审时度势。”

    到底是周延儒啊,揣摩人心的能力,那不是一般的强。

    拿着朕先前所用的前指,套用到山陕平叛流寇事上,这样国朝在山陕一带,也切进去一枚钉子。

    日后关系到重要的战役,军机处这边,能第一时间知晓情况,若有什么好的谋划,也可送至平寇前指。

    “这个提议不错,朕恩准了。”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就让军机参赞金声,负责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事,授天子剑。

    从西苑讲武堂抽调一批将校,随金声赶赴山西,与勇卫营汇合,共赴陕西治下,参与平叛事。

    擢勇卫营主将周遇吉,加授昭勇将军,赐平寇总兵官,领陈继盛、刘兴治、曹文耀等将奉旨平叛。

    另命周遇吉创办平寇讲武堂,参与平叛事之际,多替国朝培养英才,尽快荡平各地流寇叛贼!

    军机处即刻明发上谕。”

    “臣等遵旨!”

    各怀心思的王洽、周延儒等人,忙拱手应道。

    ‘周萃,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看着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心里暗暗道,‘原本朕想是将你外派到东江镇,现在看来,你还是要率先挺出来。

    放心,即便派你去陕西平叛,朕也会给你组建起充足的军官团,另外在山陕那边,再给你一些武将名单。

    有了这平寇讲武堂,将先前在西苑讲武堂所学,悉数贯彻传承下来,那勇卫营的编制,才能一步步变强。’

    对忠诚且有能力的周遇吉,朱由检肯定是放心大胆的用。

    其所领的几个副将,外加从讲武堂遴选的中低层将校,以及所统率的勇卫营,只要粮饷军需等能及时供应。

    并在崇祯三年的平叛事中,打出几场响亮的仗,那朱由检就顺势扩编勇卫营,定编五万!

    地方扩编新军,京畿整编新军,给朱由检三年时间,足够打造出一支规模较大的新军集团。

    小冰河时期下的崇祯朝,绕不过去的就是钱粮,所爆发出的诸多问题,若是有足够的钱粮,都是能设法解决的。

    就像鞑清的钱聋皇帝,闹出多少事情,所谓的十全武功,那纯粹是个人臆想的产物,大小金川,砸进去了多少银子。

    可偏偏对大明来讲,财政出了大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奉旨参与平叛事的军机处外派平叛前指,这一服务性质的特设组织,在军机参赞金声的领衔下,浩浩荡荡的离京,赶赴山西治下。

    与此同时,朱由检再发中旨,从司礼监选派人手,向宣府镇进发,命督办通敌案的李邦华、刘鸿训,转战太原府!

    不管能揪出多少蛀虫吧。

    哪怕顶缸的全是武将。

    趁着崇祯三年,在流寇势力大爆发前夕,解决一部分太原府治下问题,对朱由检也是极好的事情。

    而随同中旨一块发的,还有两道密旨,一道是给周遇吉的,一道是给曹化淳的。

    前者是朱由检对周遇吉所提要求,还有提供的一些人才名单,目的是让周遇吉能安然度过崇祯三年。

    并趁势统率着勇卫营,在平定流寇事上打出名声!

    后者是朱由检命曹化淳协助归京的西厂,解决好押运抄家所得事,同时留太原协助李邦华,解决好太原通敌案。

    至于曹文诏、孔有德这些高级将校班学员,则押送着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全族,返回京城。

    对秘密进行的这些事情,国朝上下了解的并不多,此时朝中的那帮大臣,一个个还都在消化变动后的格局。

    至于铲除八大晋商的后续影响,那也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这就是信息差所带来的优势。

    “徐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