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8章 天子赐名镇辽军

    和李自成一样的,还有辽东督师孙承宗。

    辽西,广宁城。

    “督师,当前的形势,对大明而言太有利了。”

    茅元仪神情激动,看向孙承宗说道,“随着一批辽将被‘擢’进京,辽西、金州、登来、天津、东江要筹建水师。

    特别是何总兵麾下各部兵马,围绕辽西各处堡所构建防线,以后在辽东的优势,会变得愈发明朗啊。”

    孙承宗疲惫的脸庞,露出一抹淡淡笑意。

    的确,随着诸多谋划的落实,大明在新收复的辽地治下,算是立稳脚跟了。

    特别是复州和盖州两卫,还有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

    即便建虏八旗想进犯辽西,所面临的处境和局面,可不是建虏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了。

    “前线的局势稳定,这后方也要稳定才行。”

    孙承宗收敛笑意,看向茅元仪说道,“辽东督师府迁移到广宁,地理位置重要的宁远,还是要照看好的。

    这几日申甫所领平虏前指,正式从觉华岛迁移到宁远城。

    本督悬着的那颗心,才算落了下来。

    以后觉华岛这处海上要地,就移交到辽西水师主管,隶属于我辽东督师府管辖,以应对今后复杂的局势。”

    辽东所处局面的改变,必然会伴随着麾下各部的调整。

    特别是在朱由检给孙承宗的密旨中,反复强调撤卫设府的重要性,也让孙承宗加快在辽西各处的布防。

    为确保这些谋划部署办好,先前被孙承宗留在宁远的茅元仪,被再度召回辽东督师府,协助孙承宗做事。

    “不过督师,您将所辖武烈军,留驻在锦州城,而不移防到广宁城,此事是否要再思虑下?”

    茅元仪神情有些踌躇,看向孙承宗说道,“毕竟当前我辽东督师府迁移,戍守辽西的各部兵马,也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

    可广宁没有一支强军在,终究是存在风险的。

    如果说在此期间,建虏若是进犯辽西,没有……”

    “短时间内这种风险,是不存在的。”

    孙承宗摆手打断道,“何况将武烈军留在锦州城,亦是确保辽西的安稳。

    毕竟接下来我们督师府,要做的事情会触碰很多人利益。

    广宁没有强军不要紧,那就再缔造一支强军,相应的骨干力量,陛下已从京营抽调一批赴辽。

    陛下赐名镇辽军!

    调原西山火枪营指挥使黄得功,出任镇辽军主将。

    此外跟随这批骨干力量一起赴辽的,还有一批直隶赈灾的吏员,那可都是陛下看重的良才。”

    茅元仪眼前一亮。

    孙承宗的这番话,就是表明要在辽西治下,有序推动撤卫设府一事,甚至在这过程中,还会逐步清理掉辽东将门。

    “真是够不容易的啊。”

    茅元仪感慨道,“当初错非陛下点明,辽前存在那帮野心勃勃之辈。

    分批将祖大寿、吴襄这些辽将,调离出辽前,只怕所谓的辽东将门势力,将会继续膨胀下去。

    现在辽西夺回来了,各地驻防也明确了。

    围绕新收复的辽西治下,不少利国利民的谋划,也终于能逐步推动了。

    一旦这些弊政和毒瘤,都能被逐一铲除掉,那大明在辽地的底蕴就更强了。”

    “是啊。”

    孙承宗神情感慨道,“这一切来之不易啊,过往在辽前这片地域,势力是何等的盘根错节啊。

    纵使是本督坐镇锦州,都时常觉得寝食难安,造成这样一种形势,和本督初镇辽前所定战略,是有莫大关系的。

    如果没有陛下的英明决断,虽身处在后方京畿,然逐步顺势削减辽东将门,提升泛辽东战略凝聚力,否则本督就是大明的罪人啊。”

    镇守辽前的这些时日,随着所掌情况增多,对过去那套平定建虏的谋划,孙承宗是愈感羞愧。

    修筑坚城硬堡,以步步为营为根本,构建起联防屏障,不断向建虏紧逼。

    看似能挡住建虏兵锋,可实则所消耗的粮饷,那给国朝造成何等严重的负担。

    而朱由检所提的泛辽东战略,不求一地能支撑所有,但求能稳定住局势。

    利用海陆协同的方式,有效发挥大明仅有的优势,相互牵制住建虏八旗,在相应的相持下,不断削减建虏的战争潜力。

    就当前所取得的进展来讲,无疑是很成功的。

    特别是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顺势在辽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