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章 父子相谈 信念有别

    来至郡守府,王耀拜会父亲。

    许久不见,王诚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些皱纹,头上出现几缕银丝。

    这年代其实长寿者不多,后世有些非官方统计看来,东汉人均寿命只有二十来岁。当然算上了战争还有夭折,若平安不出意外,数值肯定有提升。

    王诚四十多了,怎么算都属于高龄。不过世家权贵养尊处优,岁月的刻刀并没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一点皱纹和白发,只是叫他气质愈发醇厚,看起来颇具贵气。

    此际王诚端坐在内院书屋中,他看着成器的儿子,脸上满是欣慰。

    “振武,出征在外自身安危最重要,刀剑无眼,切莫大意轻敌。”

    “好的父亲,请您不要担忧。”

    王诚看着儿子,而王耀同样也在看着父亲。来到汉末已经很久,这位长者对待自己向来是鼎力支持,从未要求他做过什么。眼下阔别已久再相逢,王诚首句话也不是关于排面人物王允的……

    而是叮嘱自己注意安全。

    王耀神情没多少变化,可在心中,他已将身前长者真的视为父亲。

    “郡中政务繁多,还请父亲多加保重身体,无须样样都事必躬亲,养那么多幕僚也是可以辅政的。琐事交由他们去办,您只需在大事上拍板决断即可。”

    “善。”

    王诚闻言颔首,神情也愈加温和。

    真是玉不琢不成器,

    前几年自己这个小儿子还成天游手好闲,不是逛窑子就是饮酒听曲,整日与狐朋狗友们聚在一块玩耍,十足的纨绔子弟。

    后来也不知是真悔改还是短暂的涌现志气,儿子改头换面,征得自己同意后前去募兵,在途中遇见异族犯境,竟带新兵将胡賊打了个全军覆没!再之后儿子操练乡勇,便去中原讨賊了。

    自他离去,王诚没一日不担心,无一日不祈祷,日夜祈盼着儿子归来。

    世事总是意想不到,誰能想到王耀这么个纨绔子弟在战场上居然无往不利?一封封捷报传来,不知不觉中,那长不大的孩子变成了名传天下的义公将军,后更被朝廷拜为将军、太守以及临戎县伯。现在想想,还真有些梦幻。

    回到并州,儿子没在晋阳久居,大多时间还是在职守朔方,可每次短暂相见都叫王诚由衷感慨,耀儿长大了。

    他已从到处惹祸的纨绔,成长为能庇佑家族的参天大树。军旅果然是最锻炼人的地方,如今璞玉已成美玉矣!

    “现在有那么多勇猛之士追随于你,开销很大吧?家族可以为你分担。”

    本想再叮嘱几句,可看着沉稳内敛的儿子,王诚忽然觉得不需要了。

    他顿时改口,想要提供财政支持。

    “多谢父亲,军中开销虽大,却有商队做以解忧,现如今制盐坊也步入正轨,孩儿暂时

    不缺钱财。”

    王耀微微一笑,心中有些感动。据他所知,今年皇帝像疯了般加税,并非只是为害民间,便是门阀大族们也受到影响。似太原王家这等与民无争的本分豪强,收入将大幅锐减。

    一些高税领域上,甚至会折本。

    此刻王诚还想着出钱帮自己,也真就是父子情深。毕竟他虽然出息了,但眼下而言,还没给家族带来实质利益。

    “嗯,很好。”

    没啥要吩咐的,儿子又不需要钱,王诚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好。

    王耀望着慈爱的父亲,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后世的父母,他们也是如此爱护自己。

    此时此刻,他们是否还在流泪呢?

    时间缓缓流逝,忽有侍者叩门,言语有下官前来商讨政务。王诚见状也不再没话找话,最后叮嘱了一句万事小心后,便准备亲自送儿子离府。

    父送子不符于礼,王耀当即婉拒,向王诚行过大礼后,他转身就欲离去。

    而就在这时,王诚忽然道:

    “振武,依你看来,你叔伯那该当如何?族中是否要出钱打点阉宦?”

    王耀闻言脚步一顿,稍加思索还是点头道:“叔伯是我王家人,其身在狱中不可不救。然当下要缴的杂税太多,家族自身都难以运营,是要救助叔伯,但也不能花费太大代价。”

    王诚听声稍稍皱眉,然而还

    没等他发问,儿子补充的解释便传了过来。

    “年前伯父上谏皇帝,以谋逆铁证想要诛灭十常侍。若皇帝贤明,阉党不灭也会权势大减,可当今陛下是什么样?现在可好,宦官实力毫发无损却彻底记恨上了伯父,毕竟这是不死不休的仇。”

    “张让意在下罪杀死伯父,作为十常侍之首,哪个阉人胆敢不听从他的命令?所以出钱打点宦官不过是肉包子打狗,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

    “钱是要出,不过只要叫叔伯能在牢狱中过得好些,不被小人刁难即可。”

    叹息一声,王耀没有多说。

    王允是好运的,在张让想要谋害他的时候,有大量官员和他的朋友想要救他,其中包括太尉袁隗,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最后在各方力量联合作用下,便是权倾朝野的张让赵忠,也只能释放王允,当然想继续待在朝野已是不可能。

    王允只能改姓换名逃往外地。

    因为此人福大命大,此次劫难并不会叫他垮掉,王家才需要出这份钱来表明态度。如果他逃出来,发现家族从始至终不闻不问,那肯定会心生怨恨。

    出小钱就能化解怨恨,自然值得。但为此让太原王家伤筋动骨,那就没有必要了。仅凭王家,出再多钱也无法救下他,到头来他还是感恩百官罢。

    “请父亲牢记,只有心中有家族那才是我王

    家人,无论才能如何。”

    “反之,如果心怀所谓大义远远胜过生他养他的族群,那这样的人即便位列三公权倾朝野,又能怎样呢?”

    实际上王耀对这位叔伯没太大好感,即便对方为他赐字。

    王允青年时就刚正不阿,杀死了地方上为非作歹的小黄门,当然他是有高尚品格的义士,但如果没有背靠王家,仅凭这件事他就得死。后来王允依旧追寻着他的贤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