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九章 诸官惶恐

    前往州府就任的路途并不算远,尽管王耀并未刻意加快速度,还是在巡视诸县后的第五日来到了州府高邑。

    显然本地官僚消息灵通,早在王耀大军抵达前的半个时辰便在城门恭敬等侯,以至于镇压军刚一到达,就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款待。

    民众聚集在官道两旁,情真意切的为新任刺史欢呼,不少人手持装满饮食的竹篓,见到镇压军开来便争先恐后的奔来献上美食犒军。

    面对异常热情的高邑民众,军士们有些犯难,军中有严格的律条约束着他们不能从民间获利,即便是对方主动献上也是如此,但高邑民众的决心也是以往从未遇到的,无论军兵如何拒绝,他们都仿佛铁了心要送出犒军品,甚至将东西放下便快速跑走,直接堵死了回绝的余地。

    好在士兵们并未为难太久,王耀允许军兵收下物品的指令顿时叫他们大松一口气,一直拒绝终究有些不合情面。

    “军爷们切莫拒绝!賊寇袭扰我冀州各地,州军畏不敢战,只有诸君远道而来解我危局,这点吃食实在不值几个钱,如果军爷们连这都不愿收下,小人们实在是无地自容了……”

    “英勇的并州将士们,请收下草民们微不足道的谢礼罢!”

    “诸位壮士辛苦了!”

    “义公将军万岁!恭迎义公!”

    “能得晋阳侯为主官,我冀地百姓真是三生有幸,以往的兵灾匪祸,再也不会出现在我冀州了!”

    宽敞奢华的车辇上,王耀早已起身站直,以庄严姿态接受着沿途百姓的迎接。

    从今日赴任起,冀州将正式成为他的地盘,本地百姓也将成为他的子民,向新官府缴税,受新官府庇护。

    过往的灰暗将彻底被驱逐,新的秩序也将由此写下。

    耳闻各式各样的欢呼声,王耀再次下达允许军士接受犒军品的指令。冀州富庶不似

    幽并,虽常经战事百姓基本的衣食无忧倒还是可以保证,奉上些吃食并不会影响到生活水平,既然如此一再拒绝也就无有必要了。律条并非死物,当随情况而灵活变通,与其拂却百姓热情不如索性大方接受,来日回报回去就是了。

    “王使君,可还记得小人?”

    正前行着,忽见一大票文官武将在一队魁梧精兵的护卫下快步行来。王耀定睛望去,就见为首之人正是昔日在这高邑城下有过一面之缘的州别驾沮授。

    眼见陌生官将行来,还有健壮兵丁伴随,王耀车辇旁的近卫甲兵登时分出三四百持戟锐士,以合围之势上前阻拦。

    尽管明知来者大抵是冀州本地的高级官员,近卫们却也毫不在意。

    没主家的命令,莫说一票达官贵人,便是大将军何进奉诏令亲至,也近不了王耀百步开内。不经许可若敢擅自硬闯,皇亲贵族也当立斩于马下!

    “欸,都退下。”

    盯着沮授那张熟悉的面孔,王耀微微一笑挥退甲士,就这么径直下了车辇迈动大步,在一干猛将的伴随下迎了上去。

    “则注兄,一别数年甚是想念,没想再见竟是此情此景。”

    “我早观王兄青年俊杰,前途不可估量,誰曾想再见您就成冀地刺史了!真真是飞龙在天,不受俗世惯例所束缚啊!”

    见王耀居然下车亲自迎来,沮授大为感动。此际两人身份已是天差地别,纵有故交,但倘若对方只是淡漠的倚靠在车驾上对着他们颔首致以,众人也不敢生出半点怨言来。

    上上任刺史王芬意图谋逆,终事敗自杀,受其牵连而被罢免问罪的冀州官员何止上百,人数之众距离过千也不远了。

    上任刺史贾琮要好些,起码不搞谋逆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混帐事,性子也算英明,能够远视广听,察辨美恶。本以为在其带领下冀州

    能很快走出谋逆的阴影,誰知这贾琮又是个短命的主,灵帝一崩他便紧随其后卒于任上。

    主官接连暴毙,又逢十数万中山叛军到处作乱,冀州虽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稳定繁荣,实际上在深处却早已暗潮涌动,冀地官员也不再像昔日那般威风,面对手握重兵且声名赫赫的新任刺史,莫说有人带头发难搞个下马威,就是拜会时都不敢出大气,生怕被这位主给盯上。

    开玩笑,王耀可不是靠出身背景、裙带关系才能上位登台,这位年轻权贵能有今天,那都是靠率军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功绩,誰敢小觑于他?

    昔日冀州官有多敬畏皇甫嵩,今日便有多敬畏王耀,甚至更甚。

    “下官沮授,拜见王使君!”

    “下官审配,拜见王使君!”

    “末将麴义,拜见王使君!”

    “末将庞……”

    双方贴近,沮授当即率先躬身作揖,恭恭敬敬朝王耀行拜见之理。

    其身后一众官将亦是跟随行礼,品阶高些的规规矩矩的标准作揖,低些的索性直接下拜,哗啦啦跪倒一大片。

    东汉倒是没有下官非要下拜上官的要求,除了见君王,不愿跪大可不跪,任誰也挑不出毛病来。不过那是胸怀胆气坦坦荡荡,心中有鬼自然膝盖软。

    在王耀之前,哪有得任刺史不感天喜地赶忙奔往职上赴任的?唯有王耀这么个异类,当了刺史不立刻赶来州府赴任,却是带着大军四处巡视,每至一处定要杀得阵血雨腥风才肯罢休。

    就这么短短半月功夫,惨死在其手上的地方官吏已超百人,其中主官县令就将近十人,副手诸如县尉主簿一类的就更不用多说了。这杀戮的理由还很堂而皇之,为民做主诛杀贪赃枉法的狗官,难道这还能挑出什么毛病来么?

    可这大汉朝又哪里有不贪的官啊!除了凤毛麟角的极少数人是忠

    正清廉之辈,其余各地官员人人皆贪,只不过是贪多贪少的区别罢。倘若以权谋私就要问斩,那么眼下在场的高邑众官,恐怕能够幸存的只有寥寥几人。此刻每个官将都在由衷期盼王耀不要妄动刀兵,心中满是恐惧,又哪里敢昂首挺胸。

    “诸君免礼,且都起来罢。”

    “谢使君!”

    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