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7章 李世民出征,长孙皇后忧心忡忡

    朝堂上。

    李世民目光灼灼,雄心勃勃。

    群臣面色各异。

    出使高句丽的使者陈大德回来了。

    众人都知道,今日讨论的事情极为重要。

    是否出征高句丽,就要有结果了。

    陈大德躬身回禀道:“启奏陛下,高句丽荣留王,见盖苏文势大,想要联合大臣诛杀,结果事泄,让盖苏文先下手为强。”

    “盖苏文假装检阅部队,邀请荣留王以及文武大臣参观,在宴席上,盖苏文痛下杀手。”

    “荣留王被盖苏文亲手斩杀,并且将荣留王的尸体,扔进了臭水沟。”

    “荣留王麾下的一百多位大臣,也全部遇害了。”

    “如今盖苏文,掌管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扶持着荣留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当了高句丽的王。”

    陈大德根据陛下的指示,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高句丽的情况,简单的概述了出来。

    “朕欲讨伐高句丽,诸位爱卿的反对之声空前高涨。”

    李世民笑道:“如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面前,应该没人,再反对了吧?”

    征讨高句丽,关乎甚大,他也怕出师不利。

    因此想着君臣齐心之后,再出兵也不迟。

    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必须要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

    “盖苏文残暴不仁,理应讨伐。”

    长孙无忌表态了。

    “高句丽内忧外患,正是征讨的时候。”

    萧瑀十分赞同。

    “陛下御驾亲征,一定能够荡平辽东。”

    “隋炀帝三征高丽,都没能取得的功业,如今陛下就要实现了,臣为陛下贺。”

    其余一众臣子们,很多人都附和。

    魏征活着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很大。

    现在,基本上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了。

    大家也知道,陛下想对高句丽用兵,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谁也无法改变。

    事到如今,只能顺理成章的顺势而为。

    再反对,可就不知好歹了。

    他们可没有,像魏征那样犯颜直谏的勇气和魄力。

    “太子,你以为如何?”

    李世民面带笑容,就这么看着李承乾。

    以前,这个儿子不听话,委婉的表达了不同意的意思。

    现在大家都赞同了,相信儿子,不会唱反调了吧?

    他年龄渐长,体力大不如从前。

    要是放过了眼前的这个机会,恐怕再也没有了出征的机会,所以趁着自己还能骑马,就想将高句丽一举消灭,完成了这桩功业,他就无憾了。

    “父皇说什么就是什么,儿臣没有意见。”

    李承乾摇头轻笑,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

    “你个小滑头。”

    李世民在心里嘟囔了一句。

    态度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同意,这明显就是反对了。

    对此,他也没有在意。

    太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这样很好,太子又不是自己的跟屁虫,能够有独立的想法,这非常的不错。

    没当面提出反对,已经够给面子了。

    出兵一事,已经定了。

    也就无需再议了。

    李世民准备充足之后,率领着大军,出征了。

    随行的大将有李勣、袁崇焕和祖大寿等人。

    李承乾和长孙皇后,站在皇宫城墙上,目送着铁甲队伍远去。

    “我要求了数次,征讨高句丽一事,应该让我来挂帅。”

    李承乾叹息道:“可是,都被父皇给拒绝了。”

    “陛下戎马一生,感觉到自己不再年轻了,就要强撑着身体,也要完成这一次的远征。”

    长孙皇后说道:“此次过后,陛下恐怕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参与到军阵当中去了。”

    “陛下不服老,也不肯低头。”

    “以为自己,依旧十分健壮。”

    “这次远征,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任何人的话,都不会听。”

    长孙皇后目光一转,意味深长的看着儿子,“你觉得,此次出征,胜负如何?”

    “准备不足,十有八九会败兴而归。”

    “要是短时间之内,不能取得大胜,万一战事拖延日久,只能是铩羽而归。”

    李承乾表情无奈,“高句丽城墙坚固,又经营了很多年,并不容易对付。”

    “否则隋炀帝,早就将高句丽给灭了。”

    “保守估计,高句丽大军不下六十万。”

    “要是驱使民众为军,数目会更大。”

    “想要攻城拔寨,会付出巨大的牺牲。”

    李承乾清楚,李世民此番远征,也就刚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后无能为力,无法伤到高句丽的根基。

    再加上,盖苏文是一个铁腕人物,更加不易对付。

    “若是陛下不能凯旋而归,恐怕威望会一落千丈。”

    长孙皇后有着自己的担忧。

    “如今父皇,已经感觉到身体不行了,偏要证明自己很行,这次过后,相信就会死了御驾亲征的心思。”

    李承乾笑道:“父皇英武了一辈子,在即将老去的时候,还想完成这样的功业,着实是心急了一些。”

    他承认,李世民不心急,就没有机会了。

    可是再如何的着急,也解决不了高句丽这个威胁。

    “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实在是太少了。”

    “魏征活着的时候,陛下不敢贸然出征。”

    “如今魏征已死,陛下的野心,再也不受约束,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就想着驰骋于战阵。”

    “如此草率,并不是好事啊。”

    长孙皇后收敛了一下情绪,鼓励道:“你父皇那边,你不用去管了,如今你肩负着监国的重担,把国事处理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母后,我知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

    “相信很多大臣,他们都认为,现在不是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只是没有胆量,将真话说出来。”

    长孙皇后嘲讽道:“都猜出了陛下的心思,也就只能奉承了,也就不敢反对了。”

    “母后,恐怕有不少人,盼着父皇快点失败。”

    “父皇威望减弱了,臣子的胆量也就大了。”

    “蠢蠢欲动的封王,也就有了起事的底气。”

    李承乾的表情,变得精彩起来。

    “是啊,被权力迷了眼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