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六节古老派别

    “这个人是谁啊师傅?”史珍香问道。“他?我确实也不知道!我去给你买药的时候,药店老板介绍我到他那里去的!不过,他倒是有点本事!”王道长说道。“师叔,我看他满身的阴气,还有断了的双腿,估计他是干地下活的!”谷阳说道。“地下活?盗墓的?”史珍香一下子反应过来。“不错!常年在地下工作的人,都会被阴气缠身,年老以后,先天阳气抵挡不了阴气,阴气入体以后,双腿不能行走!”谷阳分析道。“那你怎么不走说,这盗墓可是要判死刑的!”史珍香说道。

    “不早说?我想他肯帮咱们也是为了有求咱们!他或许知道咱们的身份,主动上来讨好咱们,放他一马,也救你一命!也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王道长叹息道。“我想晚上去会会他!看看他到底是什么人!”谷阳对这王道长说道。“也好!对他的身份我也好奇,今晚我和你一起去!”“师叔,你还是不要去了,今晚估计那个年轻小伙子要来给师弟送药,我怕会出现什么危险,您就留下来照顾师弟吧,我不会有危险的!”、、、谷阳一个人按着王道长的指示,摸黑来到了老者的家门口。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这家也太穷了吧?连灯都不开?”谷阳心里暗暗的想着,也提高了自己的警惕。

    药店的大门敞开着,里面比外面都黑。谷阳轻轻的敲了敲开着的两扇大门,“有人吗?”谷阳刚喊完,里面就出现了一丝亮光。“是你啊,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事吗?”老者手里拿着半根蜡烛,轻轻的摇着轮椅走到谷阳的面前。

    “真人不说假话,你应该知道我来干什么?”谷阳说道。“那好,我也就不瞒你了!我姓张,单名一个文字,你可知道我的祖上张善财?”张文问道。“张善财?知道,是一个御医!”谷阳还是听过这个鼎鼎大名的人才,传说他十岁就给皇帝看病,之后在宫廷里面给王公大臣和天子看了一辈子的病,知道自己年老体衰,过百岁之后才退休回家。想不到眼前的这位就是他的后代。

    “你只知道我的祖上是御医,但是你是否知道他的第二重身份?”张文问道。“不知道!”谷阳如实回答。“好,既然老了就听我讲讲以前的事情吧,要不我死后,谁还知道这些呢?”张文自嘲道,把蜡烛放在桌子上,就开始娓娓道来。

    “你知道我的双腿是怎么回事吗?”张文问道。“阴气缠身,下肢无力,恐怕不是后天所致的伤吧!”谷阳说道。“嗯!确实。你可知道这盗墓还有好多派别?”“这个不知。”谷阳从小就就被宇文道长灌输儒家思想,自然不会去对一些毁人祖坟的事情感兴趣。

    “好!我就给你讲讲。这盗墓大致分为“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民间有着种种离奇鬼魅的传说,每一门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号,摸金门被称为“摸金校尉”据说是三国时曹*为了盗挖汉室陵寝补充军费给养所设,曹孟德是个不折不扣的官盗;此外像搬山道人更是神奇,据说他们装束类似茅山道士,善于搬山分甲术,善于破坏墓室内的机关埋伏,可谓是“摧城拔寨”攻无不克,然而他们盗掘墓冢却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寻找一件宝物“凤凰胆”,本书中张藏凤就是位精通搬山分甲术的搬山道人;卸岭力士类似绿林好汉,喜好纠集匪徒,靠硬手段挖坟掘冢,发丘将军到民国人才凋零,常与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时坏人尸骸,损人风水,对行内传统规矩多有违背,被自命清高的摸金校尉看不起。你可知道我是哪派的?”张文笑着看着谷阳。

    “你哪一派都不是!”谷阳干脆的说道。“好!聪明!我确实不归这四派,我们这个派别只是一个小派,不入流,但是、、、”“但是也不会太引人注目,树大招风!安安稳稳的过你们自己的小日子!”谷阳说道。“嗯!你说的很对,我们这一派很是低调。”张文轻轻的摸着手上的扳指说道,谷阳瞟了一眼,顿时惊讶不已,看来张文手上的这件也是从哪个大墓里面倒出来的!“不过,你们这一派叫什么名字?”谷阳还是对他们的派别感兴趣一些。“就叫这一派!”张文简单的说道。

    “这一派?好名字啊,这就是说出去谁能相信这是一个盗墓团伙?”谷阳说道。“呵呵,我们可不只是盗墓啊!我们这一派还会专门为皇族修建大墓!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张文看到谷阳吃惊的样子,就把自己的上衣揭开,露出肚子上面的纹身,“这是?”谷阳问道。“墨子!”张文说道。

    “我们这一派都以墨子为尊!你们只知道墨子的书和思想,但是墨子的一些军事理论和一些机关有谁知道呢?”“机关?古代最有名的不是公输班吗?”谷阳说道。“嗯!公输班确实是一个人才。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