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这一次,倒是没人再阻拦邬瑶进去。

    大门后的角落里已经结满了蜘蛛网,地上也长满了青苔,踩上去滑溜溜的,看起来的确是废弃了许久的样子。

    围墙后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院中的花木丛虽然无人搭理却生得异常茂盛,尤其是其中开着的花,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红得艳丽极了,看久了甚至有些晃神。

    在院子的右边,有一口井,井边已经长满了野草,井口处还盖着一块布满青苔的石板。而井旁的石榴树,不知是不是因为靠近水源,长得郁郁葱葱的,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石榴,红艳艳的,压得枝头朝下垂去。

    生机与死气诡异的融合成了一体,看上去有一种荒诞的美感。

    邬瑶一路走进了前方那那间破败的祠堂,推开门,年久失修的木门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

    进入祠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正中央的两座两米高的神像,塑的是杨家的先祖神二郎真君和三圣母。

    再后方则是立了一面牌位墙,牌位上已经积了一层薄薄的灰,不过比起门外台阶上的灰来说,这里面显然能看出有人打理的痕迹。

    更出乎意料的是,里面虽然破败,但是还算整洁,甚至隐隐能看出有人的生活痕迹。

    祠堂侧面有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面放着一张床和一套简陋的桌椅,一旁的衣柜里还有几套素白的女性衣物,应该就是在祠堂活动那人居住的地方。

    邬瑶在祠堂里里外外都逛了一圈,联想到于鹿描述的梦境,心头不由得生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杨书竹可能真的没死,只是因为一些不能为外人知道的原因被囚禁在了这座祠堂里,而又因为事情的变动而被转移到了那个山洞之中。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山洞在哪儿?

    邬瑶抬起头看向祠堂屋檐后不远处的群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连绵起伏,这样的山里有多少个山洞,答案不言而喻。

    盲目去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绵延的山岭中,有一座山峰吸引了邬瑶的注意。

    “莲花峰……”她低声喃喃,“莲花镇外莲花峰,莲花峰供莲花灯。圣母慈悲坐莲上,庇佑母子俱欢颜……”

    杨书玉反反复复念叨的童谣,起初听还理解不了其中的意味,现在仔细想来,这童谣里倒是藏着不少信息。

    前两句,“莲花镇外莲花峰”,指的是莲花峰的位置,就在莲花镇外不远,而这一点也由顾砚止给她的信息所验证了;“莲花峰供莲花灯”,这一句里的莲花灯指的必然不是普通的灯,至于是什么……之前在帖子里看到的宝莲灯可能性非常大。

    后两句,“圣母慈悲坐莲上”,圣母指的必然是三圣母,而坐莲上……邬瑶抬起头,看向祠堂正中央的神像,三圣母的神像下方的确有着莲花座,并且,这莲花座还让她格外眼熟。

    因为这莲花座的造型,和观音殿里千手千眼观音像座下的莲花,几乎一模一样,大概率是同一个模子塑出来的。

    至于最后一句“庇佑母子俱欢颜”,邬瑶知道,三圣母在道教里是保护妇女生产的注生后土圣母、卫房圣母、保产圣母三位女神的合称,如若民间将这个职能混淆使用的,也就能够完全对应上整首童谣了。

    这一刻,邬瑶只觉得自己的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所有的线索点被串联成线,将杨家背后潜藏的秘密勾勒出了大致的雏形。

    如果她猜的没错,杨家人大概率是用了什么秘术将镇民的记忆所扭曲,用千手千眼观音来替代了人们记忆中的三圣母。

    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解释通,之前在观音殿里大量出现的莲纹装饰、壁画藻井和塑像新旧程度不符,以及旅店老板的异样表现和今天卖莲花糕的米婆所提到的“圣母”庙会。

    但唯独最重要的一环仍旧是缺失的,那就是,杨家的动机是什么?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祖先崇拜始终是大夏百姓心中不可或缺的信仰。以西周初年形成的宗法制为起点,祖先崇拜制度化,上至帝王宗亲,下至官员百姓,祭祖都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活动之一。

    而杨家还和普通的百姓不同,作为神裔家族,先祖神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以血脉传承的荣誉和力量,而他们却本末倒置,放弃祭祀先祖神,转而推行观音娘娘的信仰,实在是令人费解。

    除非……

    邬瑶抬起头看向了破败祠堂里的神像,上方的颜料已经开始褪色,就像祂们逐渐淡出了后辈的生活和记忆那样。

    对于大夏的百姓而言,信仰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实用性。不管是释迦牟尼、各位菩萨,还是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只要祂能救苦救难、降低消灾,人们就愿意对其顶礼膜拜。

    如果……先祖神的庇佑逐渐消失,而这时候,恰巧又出现了一个非常灵验的送子观音娘娘……那么,对先祖神的怨怼加上新信仰带来的唾手可得的利益,以杨奇正的心性来说,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也并非不可能。

    看着眼前门庭冷落的废弃祠堂,邬瑶忍不住轻笑了一声:“可悲。”

    将一切捋清楚以后,邬瑶在看这座废弃的祠堂不觉得可怖,反倒觉得可悲。

    她摇了摇头,转过身朝着两座神像恭敬地拜了拜,没有过多言语,也没有功利的祈愿,有的只是对其曾经救济苍生功德的一种尊敬。

    邬瑶抬脚准备离开祠堂,却在推开门时,正好撞上门外等候已久的那人。

    “在别人家里随便乱走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杨君悟看着她轻轻挑了挑眉。

    邬瑶看起来却分外平静,就连表情都丝毫未变,她嘴角微扬,眸光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意味:“等我这么久,杨小公子,你所求为何?”

    “我要你带我母亲和我姑姑离开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