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3章 直拍复兴有望!

    一切都是为了流量,黄柯继续夸李钦:

    “李钦的防守非常的好,侧切和反手抹都是乒乓球的高级技术。

    还有人把这两项很秀的技术称之为乒斗术。

    侧切还是较为常见的,用的人比较多,反手切往右侧拐。

    反手抹就更高级了,使用的难度更大,练习的人很少。

    反手抹又叫做逆向侧切,在对方拉过来时把拍头向上立起。

    触球的刹那之间,手腕一个极速一个向右侧撇压。

    给了球一个水平向下的加速度,从而形成一个十分诡异的弧线。

    球过台之后就会往对方的左方侧拐。

    但是球过台后的旋转不明,有时是侧上,有时是侧下。

    就是运动自己抹过去之后,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旋转。

    最诡异的是它的弧线很怪,加上是变节奏用的。

    在快速攻防中,来这么一下,突然间球变慢、变短。

    运动员们常常反应不过来,需要进行二次判断和二次启动。

    拉球要么收力求稳质量不高,要么伧促发力爆冲下网或者出台的较多。”

    王紫萱点头道:“确实是很秀啊,李钦每次比赛,基本上总会有神球出现。

    不愧是神球制造机,他的斗音粉丝已超过400万了。”

    2:0,换发球0:2。

    林嘉奇被秀了一手,他内心非常的不爽。

    高抛发球是吧!

    居然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

    来来来,比一比,看看谁更帅,谁抛得更高,谁发的更好!

    林嘉奇也把球高高的抛起,要说有多高?

    也就2楼那么高吧,达到了3米以上,都抛出了镜头之外了。

    直线侧下旋急长球,发李钦的反手大角。

    李钦还是盯长球为主,重心一起,反手前臂手腕一收一拉。

    击球的下降前期,就快速的反拉了回去,拉斜线。

    有准备的盯长球与盯短球是不一样的,这个球发力足,旋转强、速度快。

    林嘉奇早有准备,发完球就斜退了一步到中台。

    李钦反手第一板,发力足,速度和旋转都很强。

    在近台接球,对反应能力要求太高,只能靠本能的肌肉记忆挡回去。

    正手先退到中路防了一板,以空间换防守的反应时间。

    然后再退半步到中远台,下一个球,李钦肯定要爆冲。

    再退半步,也是以空间距离换反应能力与反拉的时间。

    林嘉奇选择发长球,不与李钦斗短球,拼中远台对拉。

    中、远台对拉,正手为王,狭路相逢,勇者胜!

    中远台对拉是每一个选手都避不开的事情,里面的道道很多。

    乒乓球全力对拉时,落台后的二跳可以分为:

    上升前期、上升后期、最高点,下降前期以及下降后期。

    那么谁离台更近,谁就可以借到更多的力量与旋转。

    速度就越快、旋转就越强,威胁就越大。

    其中近台能抢到上升前期,借力最多,当然对反应能力要求最高,发力难度也是最大的。

    所以近台快攻打法,都是借力打法,不必发全力,也很难用出全力,要求动作小,摆速快。

    对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适合身体瘦小的选手。

    中近台对应上升后期,对反应能力要求低了不少。

    也可以借上力,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发力。

    双方对拉,中近台若能站住脚跟抢到上升后期是最好的点。

    中台对应的是最高点,最高点,没有上升的力,也没有下降的力。

    球处于最平衡的时刻,拉最高点是最稳定也是最舒服的位置。

    所以双方对拉最好不要退出中台之外。

    中远台对应的是下降前期,若是拉下旋球下降前期是最好的时间点。

    但是上旋球拉下降前期并没有拉上升后期稳定,而且威胁力也下降了许多。

    远台是拉下降后期,拉球也很稳定,不过相对就没有太大的威胁了。

    这是从拉球借力与难度方面进行的分析。

    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离台越远,护台面积就越大,对步伐的要求就越高!

    所以身材瘦小的运动员,不适合退出中台之外。

    另外直拍天生因为抓拍,护台面积较横拍短上些。

    所以直拍最合适的对拉位置就是中台与中近台的位置。

    身强体壮、身高臂长之人,中台、中远台可以尽全力拉球。

    拉球的质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质量,稳定性也有。

    直拍经常退中远台拉球,也就是大蟒许新比较特殊了。

    最后退远台对拉是最不智的行为,拉球没有什么威胁。

    所以退远台之后,多是放半高球、侧兜、削球,防守为主。

    若是进攻就是兜拉和拉侧拐弧圈球,以制造弧线为主。

    超远台惟有放高球,伺机超远台反拉。

    每一名运动员对拉都有自己最舒服、最擅长的正手位置。

    李钦最擅长对拉的位置是中台和中近台,当然远台防守也很擅长。

    只是较为被动,除非顶不住,不然不会退远台。

    林嘉奇对拉最擅长的位置是中台,他身强体壮也身高臂长,中台也具有非常高的质量。

    双方正手相持相差不多,林嘉奇单拍质量更高。

    李钦的连续性更好,落点控制更好。

    这是双方的追求不同,林嘉奇追求质量爆炸,以高质量板板发力拉穿对手。

    李钦追求连续性,直拍的手腕、手指灵活。

    他有时会稍微留一丝力,通过手腕、手指用来控制落点。

    这个球李钦先发力,林嘉奇先防了一板。

    这就给了李钦率先爆冲的机会,压林嘉奇身体中间位置。

    这个球威胁太大,林嘉奇选择退中远台反手防守再过渡多一板,先给李钦的反手。

    李钦正手连续压制住林嘉奇的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