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9章 回京助力

    第二天一早,周康在陶府的客房中缓缓醒来,头疼得如同被重锤击打。他揉了揉太阳穴,起身穿好衣物。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周康语气略显疲惫。

    门应声打开,一个陶府的下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醒酒汤走了进来。"公子,这是陶小姐特意吩咐做的醒酒汤,还请您品尝一下。"

    周康接过汤碗,喝了一口,顿时觉得一股暖流在体内流动,头疼也逐渐减轻了。

    "多谢了。陶姑娘呢?我有事想见她。"周康问。

    "回公子,陶小姐今早有事出府了,恐怕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周康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自猜测这是否与陶平有关。

    昨晚的事情虽然有了一个暂时的结局,但他不敢确定陶平是否还有其他打算,

    甚至怀疑陶平是不是故意把陶圆圆支走,以防她揭露他的其他计划。

    推开客房的门,周康走出去,决定先去找陶平。他来到陶平的书房门前,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陶平沉稳的声音。

    周康推门走进,看见陶平正坐在案前,捧着一本书在认真阅读。

    "周公子,有何贵干?"陶平放下书,看着周康。

    "我听说陶姑娘出府了,这是怎么回事?"周康直截了当地问道。

    陶平微微一笑,"确实如此,我女儿有些私事需要处理,所以特地出去了一趟。你何必这么紧张呢?"

    周康皱了皱眉,不满地说:"私事能有多大,需要这么长时间去处理?"

    陶平笑了笑,"你过于多虑了,周公子。这次出行与我无关,全是她个人的安排。"

    周康听了稍微放心了一些,但仍然有些不安,他便转移话题,"既然如此,我就先离开苏城,解决其他事务,等陶姑娘回来后,我会再回来的。"

    陶平点了点头,"那就一切小心。"

    出了陶府,周康立即动身回京。他的心中不仅装着对陶圆圆的担忧,还有他昨晚答应她的事情——尽力推动女子能够为官的事宜。

    回到京城,周康首先去了朝廷的政务堂,寻找了几个关系较好的朝臣,借机提起这个议题。

    "女子何尝不聪明,何尝不勤勉?如果她们能为官,定能做出不输于男子的成绩。"周康说。

    几位朝臣听后都表示很有兴趣,但也提出了种种问题和顾虑。

    "这件事我会慎重考虑,然后制定合适的方案。"周康答应下来。

    事情总得一步一步来,周康明白,他答应陶圆圆的事情,未必一蹴而就,但他愿意去努力,去尝试。

    周康慢慢地拿起毛笔,沾了墨水,开始草拟一份关于"女子为官"的提案。他一字一句地写,思索着每一个字的分量,每一个词的意义。

    "女子何尝不聪明,何尝不勤勉?自古英勇之举,不分男女。

    愚以为女子之为官,当能弥补朝廷之不足,且可陶冶风俗,提高名望..." 周康写得十分用心。

    这条路必然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周康看得太多才德兼备充满抱负的女子为世俗所累,相夫教子,直到一生都耗在后院中。

    他不仅为陶圆圆考虑,更为天下女子想出一点机会。

    就在此时,一名侍从敲门进来,递给他一封信。信是从苏城传来的,信中说陶平突然去世,陶府现在骤然失去了主心骨。

    周康拿起信,心中不禁有些复杂。陶平虽然令人不易捉摸,但他的去世,对于陶圆圆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另一边,在陶府的一个僻静角落,陶闲独自坐在一张檀木制成的矮凳上。他听说陶圆圆没能成功,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唉,周康果然不是池中之物。"陶闲遗憾地说。

    旁边的家仆迟疑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大人,现在陶府失去了主心骨,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陶闲看了家仆一眼,微微一笑,说:"你放心,即便陶府失去了陶平,也不会轻易垮下去。

    至于陶圆圆,如果没有意外,恐怕她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见到周康了。那个人,注定是要一飞冲天的。"

    家仆听了,心中对陶闲的高瞻远瞩更加敬仰。

    陶闲再次叹了口气,转身走进了府内,他知道接下来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毕竟陶府现在是风雨飘摇,一点小失误就可能酿成大祸。

    陶府的内堂被金色的灯光照得温暖而明亮。

    红木制成的家具陈设得十分庄重,墙壁上挂着几幅水墨画,每一副都有着深意。空气中还带着淡淡的檀香味,显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