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章 舍本逐末

    周康听着外面持续不断的喧哗声,气愤至极,他的拳头紧握得青筋暴起,他对林升说:“吾实在不忍心见这些心无杂念,愿意追求知识的女子,因朝中的腐朽思想而受阻!”

    林升此时却不同意周康的想法,他淡淡地说:“康儿,百姓们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此刻女子学堂之建,真的未见其大用。

    纵使我们将女子培养得学识渊博,然她们仍无法入朝为官,这样的才学,到头来,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周康苦笑,他深知林升所言非虚,他低头沉思,说:“岳丈所言极是,我倒是太过冲动了。此刻,我们必须先从根本解决问题,那便是要让朝中的文官先同意女子得以为官。”

    林升点头赞同:“此乃正道,若朝中文官不同意,纵然我们在地方推行,也终会成为空谈。”

    周康深吸一口气,道:“如今文官儒士皆执古法,认为女子不宜参与政事,吾等若要说服他们,真是难如登天。然吾不能因此而放弃,吾必定要为天下女子争取应有的权益。”

    林升沉思片刻,道:“我们要想办法,逐渐改变这些文官的思想。我们可以

    从他们中亲近的朋友开始说服,以此来影响他们,慢慢地,或许会有改变。”

    周康拍案而起:“正是如此,吾们即刻行动,每争取到一个文官,便是为女性赢得了一份机会。”

    两人立即着手计划,整理出要说服的文官名单,并分头行动。

    周康将与文官讨论学术,试图在交流中渗透自己的观念,而林升则通过与文官共饮之际,抛出女性可为官的观点,试探他们的反应。

    虽然最开始,文官们对于女子为官这一观念都是反感与拒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官开始松动立场。

    有人开始反思,开始理解到,知识并无性别之分,女性也应该享有学习与施展才华的权利。

    周康和林升虽然步履维艰,但他们从未放弃,每天与文官辩论,试图打破他们心中的固有观念。

    与此同时,周康也不忘对女子学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他想要证明,女子不仅可以有学问,而且还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周康和林升都清楚,要想彻底改变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

    一场持久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周康闭目深思,将林升的观点仔细地权衡着。他认为林升的说法固然有理,但他坚信先行建立学堂至关重要。

    他深知,一旦女子学堂建立,将震动全天下,成为改变固有观念的第一步。

    他暗自琢磨着:“吾须先立女学,以正风气,为女子争权,教化之本就应放在先位。”他将目光投向窗外,星光点点,仿佛每颗都在点燃他心中的信念。

    周康知晓当朝文官之反对,非但坚守古法,更是顾忌“公序良俗”。在他们的观念中,“男耕女织”乃是世间法则。

    一旦这种秩序被颠覆,后果无法预量。

    他们忧虑,学识一旦灌输于女子,女子便不再知家务,而一旦女子涉及政事,朝堂恐将沦为后宫,满目都是纷争与混乱。

    周康与林升便静坐在书房中,灯光下,二人面相对视。周康语重心长地道:“岳丈,吾知汝言之有理,然建学之事,吾决不可退缩。

    吾要以实际行动,证明女性非只为家务而生,她们亦有追求知识、服务社会的权利。”

    林升叹气道:“周大人,吾亦明白你的初衷,你要让那

    些固执的文官看到,女子亦可为朝廷分忧,为天下百姓出力。”

    “然而,许多文官甚至官员,都视女性如弱者,自以为女性涉足政事,便会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周康怒气冲冲地说道,“他们坚信女子若有学问,必然会遗弃家务,于是整个家庭都会失去支柱。吾不能让这样的思想蔓延。”

    “周大人,吾思即便如此,我们亦不能一蹴而就,需慢慢推进。”林升认真地建议,“朝中虽然有反对之声,但也不乏明理之人。我们应当找寻志同道合者,共同推动这场改革。”

    周康听后,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坚定之色:“吾与汝都明白,此路漫漫,石坎坷坷,但吾必不退缩。吾会用吾之一生,去证明女子非泛泛之辈。”

    林升低头沉思片刻,抬头道:“大人,吾等不可太急。需从细节着手,从朝中之朋友入手,一点一滴地改变这个世界。”

    周康微微点头,他知道这场改革之路无比艰难,每一步都要步步为营,慎重思考,但他的决心如铁,愿为女子的未来,献出他的一切。

    这天夜里,书房中的灯光如星辰一般闪烁,两位志

    士深夜谋划,为了一个更加公平、平等的未来,他们愿意奋斗至最后一刻。

    文臣们得知女子学堂一事,震惊莫名,他们纷纷涌向朝堂,众口一词,咄咄逼人,劝告皇帝放弃此举。

    他们用刻薄的话语,形容此举会导致国家秩序混乱,世风败坏,最终不得善终。他们坚信女子的位置应当在家中,家务劳作应是她们的天职。

    林升急切之间,写下一封公文,托以飞鸽速传至皇帝之前,祈求皇帝批准女子学堂一事。

    他笔下如流水,情感如火,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女性教育的深切期望。他深知,若此事得以实现,便是打破千年的不平等,意义无比深远。

    皇帝接到公文后,亦深感两难。

    他既不愿忤逆文官之意,又不想压制此公正之举。而文官们,则跪在朝堂之下,声嘶力竭地请愿,以他们的一腔忠良之志,企图劝阻皇帝放弃此事。

    他们都信誓旦旦,此事若是得以实施,那岂不是对国家,对万民的大不敬,更是对世风道德的极大破坏。

    他们叫嚣道:“陛下,此举不仅会丧失我大隋国家的根基,更会颠覆天下的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