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盘根错节齐家势,拔刀便无归鞘时

    不得不说这位女帝确实有枭雄之姿,被兄长下嫁给小吏之后,在数年时间内隐忍不发,甚至还为驸马生了一个儿子,在此期间神不知鬼不觉的练成了先帝和太子杜仲武都没练成的玄阴心诀,最后在父亲的丧礼上悍然出手,一把火便把那位凶狠残暴没有底线的兄长跟他的心腹全部化为灰烬。

    不过后续的故事却不是女帝登基,一扫沉疴,振兴国势。

    杜丽华从小就过得很压抑,这让她性格阴沉隐忍,登基上位靠的是她的忍耐和强横的武力,而不是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当上国主之后,杜丽华多疑猜忌、残忍暴虐的一面就暴露了出来。

    先是荆国禁卫规模扩大,杜丽华是背刺兄长上位的,所以对安保格外看重,把负责王宫安全的左右羽林卫扩编,增加了前锋卫、千牛卫,又新添了探查情报的牵机卫,还不满足,最后设置了臭名昭著,人人为之色变的黑蛇卫。

    这一大堆人员、军备的扩充维护花费巨万不提,偏偏他们的职权还与朝廷多个部门的职权重合,搞得百官怨声载道。

    在没有安全感的同时,女帝还好色。

    可能是对驸马的出身不满,女帝登基之后,便给驸马爷加了个九江王的爵位,丢回了九江老家,距离国都临江城足有数百里,非招不得进京,从此再也没见过面,女帝自己则过上了夜夜当新娘的生活。

    偏偏女帝还不喜欢正儿八经的招后宫,而是派出牵机卫,专门在朝野上下、世家大族里物色才貌出众、家世清白的年轻男子,然后一顶小轿抢回宫去……

    稍微要一点脸的青年才俊都受不了这种侮辱,有自尽的,有发疯的,有失踪不见的。某些不要脸面,铁了心要舔女帝的,杜丽华反而嫌弃人家品性不够高洁,随手弃如敝履。

    总之一句话,王宫的黑色小轿出现在你家门口的话,意味着你前途尽毁。

    以上这些,外界可不敢有人随便议论,杨斯年都是听义父说的,每次谈到杜家的逸闻,义父总是“啧啧啧”的感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

    在义父的口中,各国之间,君臣之间,甚至家人之间都口蜜腹剑,尔虞我诈,今日如胶似漆,明天就刀兵相见。各国国主僭越称帝,大多残忍暴虐,荒淫无道,而朝堂上的大人们则自私自利,目光短浅,要么只知道迎合国主,要么就想着取而代之,一派乌烟瘴气。

    结合杨斯年这大半年来的闯荡,虽然看不到朝堂之上,但他知道,义父大约都是对的。

    这世上的异人们拥有远超普通人的力量,例如荆国女帝杜丽华,如今玄阴心诀大成,据说能焚山煮海,只要她没有力竭,不管多少普通人在她面前都只是柴火而已,加上她手中有精兵数十万,忠诚于她的官吏、军官也有数万之巨,是天下间最有势力的十多人之一,平民百姓就是再不满也只能忍着。

    义父常常对杨斯年说,强者拔刀向更强者,弱者拔刀向更弱者,力量在不同的人手中,便有不同的作用,如何运用,存乎一心。

    而杨斯年半年来所见所闻,都是强者拔刀向弱者,有力量的便是人,没力量的便是草芥。草芥在人看不到的地方还能苟活一命,但是如果他们出现在所谓“人”的面前,那些拥有力量的“人”便可凭心情来决定他们的生死。

    那些拥有力量的人,大多数对草芥漠不关心,一心只想着获取更大的力量,例如荆国的官员们,他们热衷于获取爬上更高的位置,加入更大的势力,让自己更靠近那个高高在上的女帝,对平民百姓的生死真的毫无兴趣。

    他们中的小部分则对草芥们充满了恶意,蹂躏弱者会带给他们极大的快乐,例如佟家兄弟里的老二,例如《血溅狮子楼》里的宋衙内。

    不过好在还有像义父那样的第三类人,他们会为了毫无力量,也不可能对自己有所回报的普通人,对那些同样拥有力量的人举起手中的刀,他们被人称为“侠客”。

    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数量极少。

    而民间呢?对他们则是一边暗暗挑大拇指,一边又敬而远之。

    毕竟侠客不常见,官老爷则天天见。

    例如九江州,这里是荆国的粮仓,在这天下动荡的年代,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哪怕是治国手段简单粗暴的杜家,也对九江的农民多加“照顾”。

    其他州府的人一年要服徭役四个月,九江州只需要两个月,其他州府所有十四岁以上男丁全都要服徭役,而九江州每一户只要出一个男丁去服徭役即可。

    别以为九江州的农家日子就比别的州府好过了,徭役虽然比别人轻,但是纳粮却成了一道鬼门关。

    为了预算来年的收成,杜丽华要求九江州每年秋后都要重新核定田地面积,计算来年的纳粮份额。按照法令,一亩地每年必须纳粮四百斤,可怕的是,官老爷根本不看你家实际有多少地,只看他们在账本上给你记了多少地,一旦纳粮不足,轻则杖刑,重则销户充军,至于田地,那就不知道去了哪位贵人的田庄名下了。

    所谓“判官笔”、“生死簿”,在九江这地界,就是老爷们计算田地的毛笔和账本了。

    齐家在九江州,显然是最顶级的老爷们中的一批。

    九江王因为有女帝这个原配,所以被赶回老家之后也不敢立正妃,所以侧妃齐氏实际上就是九江王府后宅里的话事人了。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齐妃如此得势,带得整个齐家在九江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何况齐妃还是九江王跟女帝唯一的儿子真正的抚养人,好的跟亲生母子一样,换而言之,说不定女帝看在儿子面上,对齐妃也要另眼相看。

    事情很麻烦,这齐家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鬼知道是他自己拐带小孩,还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