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 代王朱鼎渭

    山西,大同府。

    因为地处盆地中心,黄土高原边缘的缘故,大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素有"九边重镇之首"的美誉。

    已是午时三刻,大同城中漆黑一片,唯有位于城东的代王府仍是灯火通明,丝竹管乐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如若从高处望去,这座占地超过三百亩的代王府几乎是一个缩小的"紫禁城",只是规格稍有逊色。

    进到王府中,位于内廷的长春宫更是热闹异常,虽然已是十月下旬,但往来的宫娥婢女仍是身穿朦胧的素纱,赤裸着脚踝,伴随着悦耳的弦乐,尽情的摇曳着身体,只求让居于上首的中年人满意。

    许是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这名中年人瞧上去不过五十余岁,但脸色却是有些病态的惨白,此时正微眯着眼睛,伴随着悦耳的节拍,轻轻的敲击着自己的手指。

    不多时,一曲终了,气喘吁吁的宫娥婢女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忙是跪倒在地,小心翼翼的盯着上首的中年人。

    因为中年人默不作声,殿中的所有人也是沉默不语,只是低垂着头,不敢闹出半点声响,唯有角落处的火盆,不时发出霹雳声。

    "不错,赏。"

    过了半炷香的功夫,代王朱鼎渭缓缓睁开了双眼,虽然袭爵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但其在府中的"威势"却是比其父强上数倍不止。

    听得此话,原本如冰雪一般冷凝的大殿瞬间消融,一旁屏气凝神的红袍太监也是忙不迭自脸上挤出了一抹笑容,为王位上的朱鼎渭谄笑倒酒:"王爷别怪奴婢多嘴,这些教坊司调教出来的歌姬们,的确比咱们府里之前的那些清倌人强上不少。"

    "这些歌姬,能够被殿下您瞧上,入了咱们代王府,可算是上辈子积德了。"

    闻言,代王朱鼎渭便是阴冷一笑,令其脸上的些许褶皱都是挤到了一起:"咱们代藩替朝廷坐镇这九边重镇,劳苦功高,还不让本王享受享受了?"

    言罢,也不待身旁的老太监有所反应,便是紧接着朝着跪在地砖上的乐手和歌姬们说道:"接着奏乐,接着舞!"

    教坊司虽然是朝廷有司,但在他眼里,无异于自家的"后花园"一般,随意进出。

    眼见得代王朱鼎渭心情不错,老太监不由得心中一动,小心翼翼的说道:"王爷有所不知,这两天京中可是热闹的很。"

    "听说京营士卒哗变,一度打到奉天门外呐。"

    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宗室藩王无诏不得擅离封地,违者视同谋逆。

    故而对于宗室藩王来说,枯燥无聊的生活在,最大的"乐子"莫过于见得朝廷中枢"自乱阵脚"。

    "呵,那小皇帝如他的父兄一般,都是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罢了。"

    代王朱鼎渭闻言,脸上的不屑之色更甚,好歹也是大明的天子,居然让一群饿兵将"家"给围了,实在是有些贻笑大方。

    "殿下说的是,这小皇帝的确有些不近人情,居然还将为首的抚宁侯和恭顺侯处死了。"

    "现如今,京中对于天子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

    眼见得代王朱鼎渭来了兴趣,老太监便是自顾自的说道,全然没有注意身旁的朱鼎渭脸色瞬间变得有些狰狞。

    过来半晌,老太监终于发现了些许端倪,不由得扑腾一声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问道:"王爷?"

    "你刚刚说,小皇帝将谁处死了?"

    不知是愤怒还是恐惧,代王朱鼎渭的面庞突然有些扭曲,声音也是寒冷的吓人。

    "抚宁侯朱国弼及恭顺侯吴汝胤.."

    "外间早就传开了。"

    虽然不解眼前的代王为何反应如此剧烈,但老太监仍是不敢有半点迟疑,忙不迭将其中"内幕"告知给脸色铁青的代王。

    砰!

    "好大的胆子!"

    在老太监惊恐的眼神中,代王朱鼎渭重重的拍了拍身下的王座,猛地站了起来,一脸狰狞的咆哮道。

    殿中正在奏乐起舞的乐手和歌姬们虽然不知朱鼎渭为何突然大发雷霆,但也如同受惊的小鹿一般,以头伏地,不敢在发出半点声响。

    一旁的老太监此时倒是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自觉多少猜到了些许朱鼎渭如此愤怒的原因所在。

    自靖难之后,作为与国同休的勋贵们便是罕有"动荡",除却在夺门之变中,曾有少许勋贵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之外,其余勋贵皆是得以"世袭罔替"。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贵们与遍布各地的藩王们乃是"共同体"。

    如今天子对京中的勋贵举起屠刀,说不定日后便会对宗室藩王动手。

    "王爷息怒。"

    "那小皇帝却是有些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了。"

    觉得摸清了朱鼎渭"命脉"的老太监忙是膝行了两步,将朱鼎渭重新搀回了王位上,一脸谄媚的劝道。

    闻言,王位上的朱鼎渭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但脸上的惊惧之色却是不减反增,甚至还有一抹不易察觉的惊恐。

    "近些天,府中的生意先停一停。"

    "尤其是关外的那些商队,先不要放出去了。"

    沉默了半晌,代王朱鼎渭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在身旁老太监有些不解的眼神中吩咐道。

    代王身为坐镇九边的"塞王",府中名下生意遍布全国各地,若是停了,那该有多大的损失?

    而且那些往来关内和关外的商队,向来是极懂"规矩"的,无论每趟顺利与否,这该有的"孝敬"从来没有短缺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不就是两名勋贵因为"谋逆"被天子处死了吗,何至于令代王如此大惊失色?

    许是老太监脸上的表情出卖了其心中想法,代王朱鼎渭一脚将其踹了个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