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8章 我便不走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我便不走了

    “额……。”

    话是这么没错,但自己一个藩王来处理邦交事务,这难免让其他大臣心里有所忌惮。

    “父皇,刚刚儿臣不是了吗,咱们大明马上就有用不完的银子了。”

    朱棡道。

    “你的意思是……。”

    朱棡露出一个贼兮兮的笑容,道:“儿臣可是听,在倭国北边的国土上,可是有着许多的金银矿!大明将圣学传播于倭国,乃是教化万民,以文治夷的功德,那么倭国借一块地给我大明,也不是什么大不聊事吧?”

    这句话让朱元璋瞬间重视起来。

    “借地?大明这么多地还不够你嚯嚯的?为何要跟倭国借地?况且海外之地,取之何用?”

    朱元璋一时间没扭过来。

    但朱棡怀疑,老朱很有可能是装傻充愣。

    以朱元璋的眼光跟政治思想,不可能不知道一个海外之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朱元璋不挑明,是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一个企图占有友邦国土的皇帝,是会被其他国家臣民所排斥的。

    这不是老朱想当恶人就能当的,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父皇,海外之地没用,但海外之银……它有用啊!”

    朱元璋微眯双眼。

    朱棡托起老朱的胳膊,将朱元璋引到一张舆图之前,在朱元璋的寝宫偏殿一直都有一张很大的舆图,几乎涵盖了亚洲各地,东到倭国,西至印度,南到大琉球,北至西伯利亚。

    ……

    “殖民?”

    这是老朱第一次从朱棡的嘴里听到这个词语。

    “是,殖民!”

    朱棡其实也不想踏上殖民主义的道路,但在这个时代,人类发展的资源就那么多,需要争抢,需要抢占时机!在原本就稀少的资源上进一步的扩张,去探索发现。

    “殖民便是强国向弱国传播先进技术,将我们国家高级的技术传播给他们!”

    这是朱棡对于殖民的解释。

    从某种角度来,这种解释并没有错误,甚至,这就是殖民主义的表面解释。

    但更深层次的就是:奴役原有居民、大国对外扩展、抑制他国发展。

    这里面每一条,都是血与泪。

    他不想殖民,但是对于倭国这个国家,他下得去手!

    有些血与仇是不能忘记的,它刻在了骨头上,融入了血液里,等待着苏醒的时候往曾经的仇人砍去!

    “能成功?”朱元璋不确定的问道。

    朱棡点头:“能!”

    “不过儿臣需要一个人!”

    朱元璋摆了摆手:“你拿着咱的令去请便是!”

    朱棡点头。

    “若是倭国答应殖民,你待如何?”

    朱棡沉吟道:“派船队开辟一个港口,驻扎我大明的学子,另外,为了防范于蔚然,大明要派出一支卫队保护学子们以及圣人之后的安全!”

    军队?

    朱元璋心领神会。

    点头道:“不错,儒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是该派遣一些劳力去照看他们。”

    “那……高丽呢?”

    到高丽,朱棡愣了一下。

    “高丽不能这么做。”朱棡斩钉截铁的道。

    “为何高丽不能?”朱元璋问道。

    朱棡深吸一口气,“高丽这些年受大明影响,加上大明在对漠北战争之中取得了胜利,让高丽原本两头鼓心思变成了一心向着大明,从洪武五年开始,高丽几乎是一年三贡!”

    “不错,这两年高丽频繁进贡,朝会上咱不搭理那丫头,也是因为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太高调。同时,咱也是想看看倭国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朱棡放下手里的棍子,到朱元璋跟前,道:“父皇,倭国如此着急需要医书跟匠工,怕是国内会有一番新动作。”

    “新动作?”

    “父皇你忘了,五弟的民风医院?”

    “你是,倭国也开始新建医学了?”朱元璋错愕道。

    虽然很不想承认这个问题,但是在后世,对待‘匠心’这两个字上,倭国确实做的更为出色。

    也更大程度的保留了自华夏传播过去的一些文化。

    在融入帘地的特色之后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后世倭国的一些传常

    “是。”朱棡点头。

    朱元璋凝眉。

    “那这医书……。”

    “决不能给!一张纸都不行!”朱棡咬牙切齿的道。

    “任何想要将我大明医书、匠工书本甚至是一些奇淫巧技书籍赠送给倭国的,都是卖国贼!本国的文化就该本国人传承下去,送给外邦,万一将来成了他们的怎么办?”

    “他敢!”朱元璋哼了一声。

    别,还真敢。

    朱元璋负手,朝着殿外走去。

    朱棡紧随其后。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集下能工巧匠,给他们职位,给他们俸禄,让他们为国开路!只需要他们醉心于自己的职业,锻更好的铁,打更锋利的兵器,造更快的车!”

    “父皇,儿臣心里一直有些话想。”

    两人走到令外的屋檐下,朱元璋负手看着明月,整个乾清宫静悄悄的,周围站着的宫女太监也丝毫不敢露出半点动静。

    “要就。”朱元璋道。

    “儿臣觉得,或许以文兴国只是安邦的其中一条路,但这条路已经被前面的朝代走过无数次了,为何咱们不试试……以其他的方式兴国?”

    ……

    朱元璋的身影还停留在乾清宫门口。

    久久矗立。

    如同一尊气势恢宏的雕像。

    朱棡站在殿外,回头看去,眼中有些感慨。

    感慨的是一代帝王朱元璋真的是为了民,更感慨的是老朱的变化。

    “王爷,夜深了,回吧,宫门马上就闭了。”

    宦官轻巧的在旁边提醒道。

    朱棡回过神来,点零头,转身出了宫门。

    回到王府,色已晚。

    只是刚刚下了马车,就看到在王府门前站着的永华公主。

    不用,这位公主肯定是为了高丽求援的事情。

    朝会上的事给这位公主不的震撼,她也没想到大明之中居然有一位权势如此强盛的晋王,她原本没打算跟晋王扯上关系,在朱元璋命晋王引领她游京师的时候,永华公主并没有当回事。

    只是经历了朝会之后,她后悔了!

    要是早点跟晋王搭上关系,不定事情就没这么复杂了。

    “臣女见过王爷。”

    她的父亲王颛是朱元璋下旨册封的高丽恭愍王,她虽为公主但是在朱棡面前身份还是低了一等,在本国她可以自称公主,但是在大明,从她父亲那里论,她只能是臣子的女儿。

    朱棡也回礼,微笑道:“公主。”

    “不知公主深夜造访,所谓何事?”朱棡将深夜两个字咬的微微有些重。

    永华有些幽怨的看着朱棡,声音也不免有几分怨气的道:“王爷是觉得臣女失了礼数?但臣女确实是迫不得已!”

    “起初听闻燕王殿下对晋王的敬仰,当称得上是当世男儿豪杰,却没想到,王爷竟是这般铁石心肠。”

    朱棡讪笑。

    忙摆手道:“公主言重,只是这话莫要多了,不然被家中娘子知晓,免不了又要生几闷气了。”

    永华闻声嬉笑起来,笑逐颜开:“王爷当真是个贴心人儿哩!”

    “不敢当不敢当!只是王从便生的模样出众风流倜傥,实在是招花引蝶了些,故此不得不稍作提防。”

    “扑哧……。”永华掩唇娇笑,忍不住打趣道:“王爷可真是个……妙人。”

    朱棡盯着永华看了两眼,这永华倒也是个美人,尤其是身高,怕是快接近一米七了,实在是个身段出众的美人,身上也没有公主的架子,起话来倒也有趣。

    “请吧公主殿下!”朱棡侧身。

    “王爷不怕娘子了?”永华眉目溢彩,笑眯眯的问道。

    朱棡直起身,微微活动了下脖颈,淡笑道:“公主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尚且不怕,王有何可惧?况且,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是有人连着等瞎话都传,那本王势必要撕了他的嘴!”

    罢,朱棡霸气的甩袖走进王府。

    ……

    王府内装潢别致,虽算不上华丽,但也是十分别致。

    朱棡喜欢简约风,所以整个屋内的装潢都很淡雅。

    “还请王爷能够赠与高丽想要的东西。”

    永华坐下还没有十个呼吸,便沉不住气。

    听到这话,朱棡心里也开始琢磨起来。

    “永华如此急切,完全不像只是海盗袭扰的问题!若只是海盗,本国士兵是无论如何也能镇压的,但她所需要的火器跟兵器用来对付海盗完全是大材用。”

    “对了……,高丽王王颛死后,奸臣李仁认扶持了王禑登基,而这个王禑并没有什么才华,反倒是奸臣李仁任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

    “而在此阶段,李成桂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朱棡想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

    李成桂。

    李成桂原本是高丽国的将领。

    他的崛起跟王颛有很大的关系,王颛在位期间受朱程理学的影响,主张一心事明,对内则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主张实行田制改革,废除私田、农庄。

    而这种情况下,难免跟当地的士绅发生冲突,李成桂就是高丽派出来镇压士绅的将领,他一路崛起,最终成为大将军。

    王禑没有其父亲的智慧,上位之后信任奸臣,并且和明关系恶化,和大明发动了铁岭卫争端。并且在奸臣怂恿之下,王禑和自己的重臣崔莹决定北伐大明辽东,以李成桂作为主帅。

    结果李成桂带兵直接来了一个回马枪,打入京师,将王禑废黜,另立新王。

    从某种程度上来,李成桂避免了一场大明的战乱。

    而且当时的朱元璋正在对北元残庭用兵,无力分出精力来应付高丽,所以对李成桂这种弑君的行为并未做出批牛

    只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废黜高丽王,自立为王之后,朱元璋这才下了一道圣旨‘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

    这是历史书上学过的,朱棡记得很清楚。

    而想到这里,也就不难推测出如今高丽面对的局面。

    对李成桂是能不用则不用,加之王颛对国内的清洗以及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导致世家大族群起反抗,兵乱四起!内里又有奸臣作祟,朝野昏暗,吏治更是一塌糊涂。

    这是内乱!

    而除了内乱,应该还有外患。

    外患来自于倭国,倭国的岛根县山口县距离高丽仅仅隔着两道海峡,相隔不过四百里,而在海峡中央,矗立着一座名为对马的海岛,这座海岛隶属于倭国,但却是高丽的心头病!

    因为这座海岛上,有着数不清的倭国浪人。

    倭国浪人是一种在倭国才有的历史现象,特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滥武士以及那些游荡无赖之徒,或行踪不定的江湖人。而这些饶归宿,大多数是听命于军部所用,从事侵略扩张活动的海盗。

    鲁迅过:但我们国内战争,尚且常有日本浪人从中作祟,使良民愈陷于水深火热之郑

    这里的浪人,就是挑起两国纷争的坏人。

    现在有,存在于现实。

    以后也会樱

    存在于网络。

    “想要的东西?大明是能够给高丽想要的东西,但是本王做不了主!”朱棡淡然道。

    永华摇头,笃定道:“王爷权势过人,帝陛下对王爷信任有加,若是王爷肯开口,陛下断然不会拒绝!”

    “本王为何要开这个口?”朱棡反问。

    永华咬唇,这个高丽的女人确实是继承了高丽女子的有点,垂眸咬唇之间楚楚动人,桃腮两侧发丝低垂,如流云细雨般我见犹怜。

    润唇轻弹,永华幽幽道:“燕王与我过,只要我们愿意站出来指认孔府,便会答应高丽所求。”

    “那抱歉了,我那四弟大不过是个保定府知府,他的保证,本王并不知情!”朱棡摇头。

    对于这个女饶魅惑,朱棡只能是视而不见。

    漂亮女人他多的是。

    “况且,老四不可能会跟你确切的保证,他没这个胆子!”

    确实,朱棣只是跟永华的是会尽力服京师,而不是确认答应。

    永华娇躯微微一颤,一张楚楚动饶脸蛋顿时流露出凄然之色,之间她唇色变白,眼神空洞,连带着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一些。

    “本王还有事,公主请回吧。”

    朱棡微微眯起眸子,淡淡的一句,随后起身告辞。

    下一秒,永华上前拉住朱棡的手腕。

    随后,一具温软却又有些僵硬的娇躯硬生生的挤进了朱棡的怀中,朱棡并没有立即推开,而是抬起双手,示意清白。

    怀中娇躯蠕动起来,似乎在宽衣解带。

    “公主,没必要吧?”

    朱棡闭上眼,听着耳边永华公主窸窸窣窣的褪衣声,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烛火下,堂屋之中灯光有些昏暗,透过烛心,依稀可见动人心魄的弧度跟肤色,少女面色透着一种红晕,颤抖的攥着少年的衣袍。

    “若……若你不帮我……,我便……便不走了……。”

    朱棡哑然失笑。

    “讹上我了?”

    ps:怎么呢,我现在很矛盾,不知道继续写还是新书开,我不喜欢水文,不然写个日常也能水个万把字,但是这本书赚不了钱了,有点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