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7章 公然造假,无视朝廷?脏水不停地往上泼!

    实干派官员离京一案,吴志远把大理寺审出来的结果公诸于众,朝臣心思各异。

    朱标更是眉头直皱,“还调查到什么?快。”

    吴志远仿佛正等着朱标询问,当即拱手,“殿下,虽然臣还没有拿到证据,但是不难看出,该官员贪污可能性极大。”

    “又或许是他贪污的事情败露,所以才急于离京。”

    “在大理寺严刑逼问下,他才出是户部给他的宝钞,估计是觉得宋大人手眼通,可以保下他吧!”

    “但是殿下,这等奸诈人,绝对不能纵容和姑息。”

    吴志远完,朝臣已经呆若木鸡。

    好家伙,看来真不是事,甚至有可能还会牵出惊大案。

    怪不得吴志远要在朝堂上起。

    涉及贪污就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何况宋隐还牵涉其郑

    虽然吴志远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他里的意思谁都懂。

    同时,吴志远此举也是在试探宋隐。

    他想知道,自己手下官员犯事,宋隐救还是不救?

    如果宋隐不救,肯定会让他的属下寒心。

    如果救,宋隐就会让自己惹上一身骚。

    无论如何,宋隐以后的日子都不好过。

    而对于设计此事的淮西一派,都有好处。

    李善长目光灼热地看着朱标,恨不得替朱标下令,从严处罚这个官员。

    唯有如此,才能警告宋隐,朝廷真正掌权者是皇上,不是他宋隐。

    任凭宋隐权力再大,一旦出事,同样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单是李善长,满朝文武,全都关切地看着朱标。

    唯有当事人宋隐,仍然淡定,仿佛这件事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朱标不负众望地看向宋隐,“宋大人,户部可是按照规定给的奔丧费吗?可是为何会如此多?”

    这话看似向宋隐询问,可是朱标此举却是在试探宋隐立场。

    现在已经摆明了这官员在谎,那就看宋隐会不会揽下此事,替他的实干派官员出头了。

    面对朱标的试探,宋隐回复的简明扼要。

    “殿下,户部任何事情都是按照朝廷规矩来。”

    这时,礼部尚书林芳栋也站了出来,“殿下,此事没错,官员奔丧,户部按照规矩,要给官员奔丧费。”

    宋隐和林芳栋几乎是一问一答后,就再也没有多余的话。

    如此直接,倒是让朱标有些接不上话茬。

    看到朱标发愣,吴志远立刻接话,“宋大人,此人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何来得奔丧?”

    “难不成宋大人为了维护他,打算给他新编一个出来吗?”

    “还是,此事另有隐情?”

    “宋大人如果觉得不方便公之于众,待退朝后,宋大人可以去大理寺和本官道道。”

    吴志远这话,火药味更浓郁了。

    甚至还夹杂着些许威胁的味道。

    宋隐真要去了大理寺,想要离开,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面对吴志远的威胁,宋隐神色变得有些玩味和讥讽。

    此事的幕后操纵者李善长见状,立马煽风点火。

    “宋大人不会心虚不敢去大理寺吧?”

    “宋大人位高权重,有些架子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也要配合朝廷处理案子才好。”

    “否则,朝臣日后有样学样,那还成何体统?”

    李善长对宋隐直接道德绑架,让宋隐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别看实干派发展起来没有几个年头,不像他们淮西一派有着几十年的岁月沉淀。

    但是实干派在宋隐的带领下,能量大到足够跟淮西一派抗衡的地步。

    所以当时吕永博提出他的这个计谋时,李善长反复推敲合计,然后又让中立派官员配合,这才有了今日对宋隐兴师问罪的机会。

    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此事压根儿跟他们淮西一派没有任何关系。

    是中立派整事。

    即便朱元璋和朱标有所怀疑,也只能是怀疑而已。

    宋隐此时确实有些无奈。

    李善长这个狗东西,恨不得自己和实干派官员出事才好。

    这就是派系之争,为了达到目的,已经到了不择手段地步。

    而宋隐自然是淮西一派前进的绊脚石,是他们要铲除的对象。

    李善长这次显然是打算独辟蹊径,用实干派官员来对付宋隐。

    现在就等着朱标定夺了,只要朱标表决,那么对实干派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

    李善长知道,朱标即便不愿意让宋隐难看,但是他也没办法维护宋隐。

    毕竟满朝文武那么多双眼睛都在看着,朱标压力山大。

    而且刚才宋隐的回复,看似直接,却无法替朝臣解惑,等于没有解释。

    果然,朱标眉头直皱,颇感无奈地看向宋隐。

    “宋大人,即便朝廷有规矩,可是此人家中已然无人,又何来奔丧之呢?”

    “户部明知他在造假,却为何仍然给了他那么多的宝钞。”

    “即便是本宫照样都要遵守朝廷规矩,如果破例导致人人效仿,岂不是对皇权的蔑视?”

    大明官员现在都态度大变,不再混水摸鱼,而是认真工作。

    这样的景象,正是朱元璋和朱标想要的。

    如果被一些官员再带坏风气,岂不是又回到以前那种尸位素餐的局面。

    面对朱标的质疑,宋隐微微一笑,“殿下对于朝廷的规矩真的一清二楚吗?”

    宋隐仅此一问,就把朱标给问住了。

    这些年来朱标成长了不少,也自认为有足够能力执持朝堂。

    但是到朝廷规矩,他还真记不全。

    即便是朱元璋,都未必记得全。

    看到朱标直皱眉,宋隐继续道,“朝廷官员考核都由户部负责,同时官员俸禄津贴等,也由户部负责。”

    “殿下和朝臣只知道户部到时间会给你们发俸禄,却不知道,户部发放俸禄的前提是什么?”

    “户部为了精准减少失误,让国企对每个官员都做了详细了解。”

    “皇上的锦衣卫,只是监控三品以上官员。”

    “但是三品以下官员的情况,朝廷又知道多少?”

    “没错,这个官员,表面上查到的资料显示,他家中确实是无人了。”

    “但是殿下觉得,乱世中,一个孤儿能存活吗?”

    “况且还能出人头地,入朝为官。”

    宋隐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此时朝堂上鸦雀无声,吴志远更是无比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