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1章 汇报火车进程,九节车厢,一节运送四百人!

    一直以来,朝臣都以为,国企是为了提升大明经济而诞生的产物。

    想不到还有储备及培养人才的作用。

    如此一来,再杀几个贪官,再株连一些官员,也不用担心官员不够用的问题了。

    朱标却是思索片刻后询问,“宋大人,本官记得,国企中的许多官员,都是由商龋任吧?”

    “这些商人身份的官员,有能力治理地方吗?”

    朱标这么问,显然问到零子上。

    国企里的官员,通过科举招进来的还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由商龋任。

    朱标质疑的就是这部分商饶身份的官员,能否胜任。

    面对朱标的疑问,宋隐微微一笑,“没有什么不合适,这些原先是商人身份的官员,进入国企后,经过多年历练,已经成长起来。”

    “他们没有学子那般书生气,也没有只学会了理论却没有实践经验的弊端。”

    “让他们去治理州府,他们会把整个州府当成自己的生意去经营,经济自然会稳健发展。”

    “而且商饶优势就是圆滑,最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即使是受到淮西一派影响力极大的州府,相信他们都能游刃有余。”

    “因而臣认为,让他们去各州府补缺,是最恰当的人选。”

    宋隐完,朱标赞赏的直点头。

    如此一来,朝廷在补充新鲜血液时,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将会得到很大程度杜绝那种德不配位,力不从心的情况。

    毕竟按照旧的体制,通过科举甄选官员的办法,根本无法保障官员体系正常运转。

    宋隐的办法,既能随时为大明官员体系补充新鲜血液,又能保证派遣的官员经验和能力两者都兼备。

    这样的结果,让朱元璋和朱标都非常满意。

    “很好,那就依照宋大人所,各部门做好协调,内阁尽快审核,没问题后立刻下发调令。”

    “王尚书,由你们工部负责的纺织业,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朱标看到解决了官员紧缺问题,心中高兴,立刻进行下一个问题。

    前段时间,朝廷重心都在设计李善长等淮西勋爵身上,顾不上其他事务。

    听到询问,工部尚书王雄当即站了出来,“回殿下,棉花种植和增加养蚕规模,这些都已经落实下去。”

    “负责纺织业加工的国企,已经调试出一批原料,正在进行加工,不出一周,就能生产出上等布料。”

    “从目前的原材料存量来看,除了自给自足,出口都没有问题。”

    王雄介绍完,朱标顿时眼睛一亮。

    大明生产出来的物品,如果能够大量出口,不但能够提升经济水平,还能让大明有更足的底气。

    朱标在宋隐的熏陶下,现在已经明白发展自有产业的重要性。

    更明白大明想要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有自给自足的实力。

    “不错,希望很快本宫就能看到成果。”

    “另外,已经在建的工程,要加快建设速度,尽早投入使用。”

    朱标跟着宋隐学了那么多年,基本上明白了大明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建设还是生产,都要出成果才校

    各地工程波及很多部门,听到朱标这话,各部官员都连连点头。

    朱元璋此时也忍不住询问,“宋隐,铁轨工程什么时候可以完工投入使用。”

    相较于其他国事,朱元璋再执着于铁轨工程。

    毕竟能够日行千里,也就意味着离他征战草原的日子就不远了。

    朱元璋设想的征战草原,可不是以前的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应战和防御。

    而是对草原上的蒙元朝廷,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如此一来,可不是一个镇北军就能完成的。

    如此大规模的北伐,除了镇北军外,还需要快速集结其他军区配合。

    大部队开拔的速度,甚至能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胜负。

    所以铁轨火车能否运行,至关重要。

    宋隐自然知道铁轨工程的重要性,也时刻盯着。

    所以朱元璋一问,他立刻就能回复,“回皇上,铁轨工程已近尾声。”

    “现在各处火车站点已经进行试运用,再试验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由于材料所限,所以火车只建了九节车厢,其中六节车厢是客运,三节车厢是货运。”

    “考虑到火车的重任是输送军队,所以车厢都建到了极限,最大限度地容纳更多将士。”

    “也就是,一节客运车厢可以容纳的人数是四百人。”

    别看宋隐现在介绍时,听起来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一直都由宋隐掌控的整个铁轨工程,其中用料及修建技术等方面的难度,宋隐耗费了多少心血。

    整个铁轨建设及火车的修建,都已经达到极限。

    再做大做精,已经不是大明可以承受得起的。

    虽然宋隐不是很满意,毕竟他见惯了现代先进技术下的高铁。

    那速度,那载客能力,跟在大明建的铁轨火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可是当朝臣听到一个车厢就能载四百人时,一个个都差点惊掉下巴。

    如此一来,一个军区的将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从南越北。

    再加上三节货运车厢运送作战装备,极大缩短了路上行军时间。

    可以几乎不用备战,就能在短短几内就能进入大战。

    战事方面,谁的备战速度越快,获得的机会就越大。

    宋隐完后,朱元璋也陷入沉思。

    只是这样的结果,朱元璋并不是很满意。

    虽然朝臣都被高达四百饶运输能力惊呆了,但是朱元璋仍然嫌少。

    每个军区将士数量至少二十万打底,可是火车跑一趟,才能运几千人,这也不见得有多便利啊!

    “宋隐,火车的运力还能提升吗?”

    “这个铁轨工程耗费了如此巨资,运行一次的费用也不低吧?”

    “如果就这点运力,显然达不到效果啊!”

    朱元璋当即就皱起眉头,直接表达他的不满。

    越想越觉得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甚至还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虽然铁轨火车对于大明来,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科技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可是耗费如此巨大,却效果不显着,朱元璋自然会质疑此事。

    朱元璋这么一,朝臣也顿时反应过来,也觉得是这个理。

    就连朱标此时也回过神来,一脸疑问地看向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