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三杨

    将顺应事,处理完了后,一年一季的春耕又开始了。

    今年朱棣不在,只能由朱高炽和朱瞻壑他们来主持了,同时由徐妙云坐镇,虽然没有去年得宏大场面,但是也差不了好多。

    春耕后,朱瞻壑还专门被朝廷安排在应府周边巡视一下,整个应府片区,同样准备种植高产水稻。

    民众满心欢喜,想早点看见这稻谷得产量,是否真如朝廷得那般。

    而朱瞻壑也开始让大明粮食试验田,犁地,准备进行第二年得三圃了,而今年大明粮食试验田在多了不少人,除开陈晟他们,其余不少人都是从国子监选出来得。

    而同时,去年朱瞻壑和朱棣商量得改变大明教学制度,潜移默化消除程朱理学也在悄然进行之中,并没惊动任何一人,虽然有人感觉过不妥,但是这事在去年朱棣已经通过了,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太大阻拦。

    主要今年才彻底开始,也是因为编撰教材花费了好些时间。

    而朱瞻壑去看了教材的,编撰的很好,也主要是这里面编撰的人可不差,朱棣专门安排了,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主持编撰。

    这也是内阁三杨得首次齐聚,所展现出来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

    “好,此次,三位大人所编撰的教材,可就是后世教材的模板了,提前恭祝三位大人,流芳百世”

    朱瞻壑看完教材后,稍微对几人进行了夸赞,不过这并非夸张,因为这确实是来奠定后世教材模板的一个雏形,有着重大的意义。

    “世子殿下严重了,编撰这几本教材,可并非全是我等之功,还有着很多同僚共同努力,才编撰成功得”

    三杨稍显谦虚,并没揽功。

    等朱瞻壑看得差不多了,走时,杨士奇一路送着他出去,却在中途忽然开口问道。

    “世子殿下,臣听闻过,这一批书籍制作,大明教育改革是世子殿下和陛下商量出来的,臣大胆猜测一下,这些书的目的,可是想要改变大明现阶段格局,来反驳改变程朱理学之用”

    朱瞻壑看了杨士奇一眼,果然是未来得内阁首辅,眼光独到,敢于猜想啊,不过朱瞻壑并没什么,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

    那意思很明显了,知道就行了,别乱,而且你也别想阻止,没用。

    而杨士奇能察觉到这,也是在编撰教材时,感觉到,很多地方不符程朱理学的中心思想,在程朱理学看来,这些医术,工匠之术,那都是下九流,奇技淫巧,但是现在编撰成了书,还会下放让人学习,让他起了一定改观。

    再加上今年朝廷下放的乡试,春闱,等等题目都和往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还是八股文形式,题目内容却从阐明圣人观点,变成了自己观点。

    再就是以前很多被认为伪学的学,本因该遭到打击的,却被朱棣叫停,要实行相互探讨,不服可以进行辩论,而不是动用武力和各种方法打压。

    这一切一切的变化,虽然看着不是很明显,可是让他慢慢感觉到,这是在无形之中撬动整个大明。

    所以他大胆猜测了一下。

    而现在他经过这么一询问朱瞻壑,果然让他没猜错,皇上有改变大明理学的想法,不过他稍微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会有这想法,这可是当初太祖明文规定的治国形式。

    可能这就是帝王心,不可揣摩吧。

    朱瞻壑没在乎杨士奇的想法,他只知道,要慢慢来改变程朱理学对大明的危害,唯有如此,才能让大明进入快速发展。

    至于担心今年会不会因为,题目的变动,让大批学子落榜,只能,才、有能力之人,不论如何变动,只要还在这个时代范围内,就不会有着太大影响。

    “杨大人,你好好做事就行,其余不必深究,如果你能活到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得,这一切变化得重要”

    朱瞻壑拍了拍杨士奇肩膀,这不由得让杨士齐感觉无言,自己竟然被一个少年给教育了。

    不过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他还在想着,朱瞻壑却已经走远了。

    ……

    漠北。

    先锋失利,让本雅失里大怒,快速增兵前线。

    大军集结了七万余人,抵达后,主将立马对朱棣大军进行了分析,最后结论就是,在后面军队没来之前,硬拼铁定吃亏。

    唯有袭营,来给予朱棣重创。

    夜里袭营,主将看来,朱棣必定会严加防范,成功概率不大。

    不如白正午突袭,在他看来,朱棣夜里让人防备,那么白正午,这段时间太阳高照,午日气回暖,让人睡意浓郁。

    他只要先出两路军,一路假意袭营,佯装不敌败退,让明军以为他们不堪一击,然后等明军松懈庆功之时,再出动真正袭营军队,快速杀出,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杀个七进七出。

    鞑靼主帅思考好后拍案而定,立马让人下去进行实施。

    顿时间整个鞑靼军营,动了起来。

    “这鞑靼,想干嘛,一路偷袭,一路佯攻吗?”

    远在一边山包上,汉王用着望远镜看着远方鞑靼大军得调动,发出了疑问。

    “让神机营准备,让他们尝尝红衣大炮得厉害”朱棣同样也用着望眼镜在观察,看着远处鞑靼动向。

    这个地方如果用肉眼,还真看不见鞑靼大军动向,不定一不注意还真要吃亏,不过这望远镜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大概十里地左右,都能看清楚,对面大军如何行动,向哪里来。

    这就直接先一步了解,对面部署,从这点来看,就赢得了这一战得一定主动权。

    “皇上这点人马,我带兵前去伏击,何须使用红衣大炮”汉王道,就想带人前去截杀,在朱棣面前好好表现。

    “朱高煦,张辅听令”朱棣忽然开口。

    两人顿时间下马,听令。

    “朕命你们二人,各带三万兵马,以及两千神机营,出战迎当

    “末将遵命”

    两人拱手后,准备就立马前去,却被朱棣叫住。

    “先别急,朕没完,将他们放近,只有五里地左右时,朕会让红衣大炮,进行一轮轰击,等红衣大炮轰击完后,你们再出击”

    “是”

    “不过丑话在前面,如果败了,朕要你们两个好看”朱棣完,挥手让两人去准备了。

    很快大军立马集结完毕,出了大营,向着各自所要面对得军队而去。

    “陛下我呢?”朱能在一旁问道,他也有些急不可耐,想要上去砍两个鞑靼人。

    “观战”朱棣把望远镜给了朱能,而朱能听闻后,也把望远镜拉长,然后对着鞑靼行军查看起来。

    “陛下,你别有这个千里眼后,还真方便多了,比让探子前去探查要快,要准”

    朱能一边使用一边嘀咕,“可惜啊,有山体阻挡就看不见了,如果能透过山体看到那边该多好”

    “朱能,如果真能透过物体看到事物,朕感觉你第一时间,不会用来行军打仗,你老子搞不好,是跑到街上用这个看女人,或者去霍霍那些文官也有可能”

    朱棣笑着,一边打趣道朱能,太熟悉这老子了。

    “陛下,你可不能乱,还有你得注意形象,这是战场上啊”

    “这里就你我二人,注意什么形象?还有你敢你老子,不是这么想得”朱棣摇头。

    朱能无奈苦笑,不过也就两人谈笑之间,各方差不多快要就位了。

    朱棣红衣大炮已经是调整好了,蓄势待发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