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忌哈哈大笑:“刘先生可太谦虚了!”
“刘先生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浙东青田,家中是书香门第!”
“你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十二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乡亲父老都称呼你为神童!”
“十四岁那年,刘先生随师研学春秋经,此经十分晦涩难懂,一般初学的童生,只知捧书诵读却不明其意……可先生你不同,你竟然只默读了两遍,就能够倒背如流,而且对于经中文句所述之理更是理解透彻,发人深思,能够举一反三,言前人所未能言!”
“十七岁那年,你便博览群书,对于诸子百家学说更是无一不精,此外对于天文地理、占卜相术、农田水利、兵法战术等等,亦有极为高深的造诣……”
“二十三岁那年你赶赴京师大都参加科举,一举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之后你便被元廷授予官职,任江西高安县丞!虽然只是个八品的小官,但你深知职责所在,所以为官公正,执法严明,时常深入民间体恤民情,对于残害百姓的恶霸贪官深痛恶绝,不畏强权,明察暗访,收集证据,对其依法给予严惩,大大改善当地之风气,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拥戴……”
“可是也因为你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得罪了太多的人,又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你一怒之下辞官回乡。”
“后来元廷又征召你出任为官,不到一年,你又因为检举上官的不法之事,遭到数位朝中大臣的排挤和刁难,无奈之下,你大失所望,又辞官回乡了!”
“直到现在,你都在青田老家隐居,静观天下局势……”
刘伯温越听越是心惊,眼前这位无忌公子居然对自己的生平过往如此的了若指掌!
看来是用心调查过的!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谢无忌在历史书上看的。
他记性还不错,对此印象很深刻……
刘伯温尴尬地笑了笑:“一些不堪往事,让公子见笑了!”
谢逊、杨逍、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感到无比的惊异,想不到这个刘伯温果然经历不凡!
天生神童,他日必成大器啊……
况且其为人如此的刚正不阿,心系百姓,实在是大大的忠臣良士!
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珍惜!
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感觉到了危机……
这个姓刘的比自己要优秀得多啊!
以后大家就是竞争关系了!166小说
就看谁的功劳更大了……
谢无忌道:“刘先生之大才百年难遇,这次请到刘先生,便是希望刘先生能够留在我明教义军之中,与我们一起做一番开天辟地的大事业,驱逐鞑虏,恢复华夏!”
刘伯温并没有马上就答应,而是提了一个要求:“教主和公子盛情相邀,在下感激不尽!不知刘某可否四处走走,以观义军之风采?”
他向来做事情都很慎重,是否投靠明教义军,这关系到他的未来,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
他总得瞧一瞧明教义军在滁州是否与民秋毫无犯,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印象如何……
另外还要看看明教义军的军纪、战力、士气之类的……
总而言之,他是必须得亲眼看见这一切值得自己为之效力!
谢逊以及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时间就听出了刘伯温话中的意思。
谢逊高声大笑道:“这有何难?无忌,你亲自陪刘先生出去走一走。”
李善长也笑道:“刘先生,这滁州在我们明教义军来到之前,那可是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暴元压的他们喘不过气啊……不过这段时间我们善政待民,百姓们的日子虽然依旧艰苦,可总算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受压迫无处伸张!”
“我义军律法严明,凡有作奸犯科之徒,无论他是豪绅地主还是世家大族,我们一视同仁,依法惩处!”
“滁州衰败之象正在日渐好转,响应号召前来参军者,不下十万之众啊……”
“若不是我明教义军深得民心,又岂会有这等情景?”
李善长一边说一边暗暗得意,因为滁州的治理他也有一部分的功劳。
现在跟刘伯温提及,不免有些炫耀之意……
刘伯温微微一笑:“滁州安定,民生兴旺,善长先生出谋划策,实在是劳苦功高,刘某钦佩之至……”
李善长拱手笑道:“哪里哪里,今后你我就是同僚,刘兄大才令人望尘莫及,以后多多指教啊……”
二人互相吹嘘了一番,隐约有着一股淡淡的火药味……
谢无忌暗暗一笑,走到营帐门口说道:“刘先生,请吧!”
“大家也一起来看看,正好巡视一下,不入基层,不知百姓疾苦。”
刘伯温暗暗念叨着基层这个词。
不错不错,形容得很恰当!
这位无忌公子不一般!
据说其是一位武器大师,改良火炮,威力巨大,无坚不破……
很快,杨逍、李善长、胡惟庸都跟了上来。
而谢逊身为教主,则不便经常在外抛头露面,就没一起来。
另一方面也是有着培养儿子的意思……
毕竟大家都已经隐约奉谢无忌为主了!
就连滁州的百姓,都称呼谢无忌为明王!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明王!
江湖之上,还敢称呼谢无忌“小邪魔”这个绰号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
现在,人家是明王谢无忌了!
谁敢不敬?
很快,刘伯温跟随着谢无忌离开军营,在滁州城内逛了起来。
大家都身穿常服,除了谢无忌的金发比较显眼之外,一般不会引起注意……
只见城中商铺饭馆酒楼照常开张,街上行人很多,一片繁荣的景象……
滁州这个地方还是挺富的,更何况这边还是城中心。
刘伯温提议想到城外去看看,毕竟穷苦的百姓又不住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