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真枭雄足利义满,俩文书落难南朝

    “前元梁王?大将军妙计啊,只要他那边撑得够久,大明就没法腾出手对付我们。”二条良基赞道。

    细川赖之问:“大将军,既然我们要助元抗明,又为何要与杨宪签订国书?”

    足利义满笑道:“诶,老将军,你终究实诚了些,须知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若直接拒绝杨宪,则大明对我们有了提防,云南那边就不好操作了。

    再者,就算有我们相帮,云南以一省之地抗衡大明,被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若惹得大明记恨,等他们腾出手,我等岂非成了大明首当其冲的目标?”

    “再者……。”

    “再者什么?”

    “我虽然派兵帮助云南梁王,却非背弃与大明的约定。

    若大明真心实意派兵前来助我一统倭奴,事后我照样奉大明为主,在大明衰弱之前,倭奴国上下自当忠心耿耿。

    而等到他们衰落之后嘛,呵呵。”

    细川赖之还要再问,二条良基抢先解释道:“老将军,你还不明白?

    大明虽与我们签订国书,却未见得真心实意帮助我们。

    他们很可能是借机挑动我们南北内战,免得我们骚扰沿海,等他们腾出手,而我们打的两败俱伤,岂非给了大明渔翁之利?

    既然他们可能算计我们,我们为何不能与他们虚与委蛇?

    我们相帮云南,为的是拖延大明收复云南的脚步,却无法改变云南被收复的结果,大将军要的,不过是一个确切的时间罢了。”

    “确切时间?”

    足利义满道:“没错,就是一个确切时间。

    大明答应出兵帮忙我们,总得有一个约定时间,若他们一直推搪,明根本无心帮忙,我们总不能干看着。

    则云南方面必须为我所控,我想让云南几时收复,云南则几时收复。

    必要之时,我们相帮云南之事可隐晦透露给大明。

    大明为节省收复云南之时间,必与我们做利益交换,就必须派兵相助我们。”

    细川赖之倒是听明白足利义满的打算了,却反而疑惑更多。

    “大将军就不怕朱元璋他恼羞成怒吗?我倭奴可不是大明对手。”

    足利义满道:“所以我们必须赶在放弃云南之前一统倭奴,大明也必须在收复云南之前就出兵相帮,这样才算利益交换。

    一旦倭奴一统,纵然大明国力强大,兵源众多,隔着茫茫大海,他们未见得敢出兵来攻。

    纵然来攻,我等又岂会怕他们?大不了就是打一仗。”

    二条良基补充道:“就算签了国书,我们与大明也大抵不可能永远和平。

    既如此,不如早早让他们知道厉害,或许他们反而会慎重考虑,捏着鼻子认下那份国书,得过且过。

    则我等不过是以一个本不属于我们的云南,换到了北朝疆域,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细川赖之大点其头:“对对对,确实是一桩好买卖。”

    转念一想,细川赖之问:“大将军专程跟我这些,不是因为闲得慌吧?”

    “哈哈哈,老将军真是内明之人。

    不错,我正是因为对你有委派,所以专程叫你过来。

    我打算让你去云南统筹我方人手,大明那边派了多名宿将领兵,非大将军不可抵御也。”

    细川赖之一口答应:“我明白了,明日一早即秘密启程。”

    “有劳了。”

    足利义满又对二条良基道:“不管怎么,大明是朝上国,他派使臣前来,按礼数,倭奴国也需派使臣前去参拜。

    你明日也动身吧,带着礼物去看看朝上国气象,结交一下他们的君臣,将来若两国真交战了,也好知己知彼。”

    “我明白了,但不知带何礼物去为好?”

    “于大明而言,倭奴有何物品值得称道?”

    “似乎……没樱”

    “那就简单些,送大妖精一只,妖精十只,妖精二十只。”

    “是。”

    “对了,传令手下那些人,让他们消停些,别再扮倭寇骚扰大明沿海了。”

    “是。”

    ……

    离开倭奴国界,重新回到海上,杨宪松了口气。

    “不虚此行啊!”

    冲着身后两个文书招了招手,杨宪低声问道:“你二人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好,那你们这就出发。”

    “遵命。”

    两个文书回到船舱稍作准备,即乘坐船下海,一路往东南而去。

    飘飘荡荡大半个月,他们来到另一片海域。

    往东方看去,赫然出现一条隐约的海岸线。

    二人相视一笑,齐齐跳进水里。

    掀翻船,任由其沉入水底,二人这才朝着海岸线方向游去。

    游的累了,二人便头朝上躺在海面,由着海浪把自己往岸边推。

    在水里泡的久了,二人浑身发胀,肤色发白。

    时间再久些,二人不免缺水,嘴唇又干又裂。

    再再久些,二人更觉腹中饥饿,浑身乏力,打不起精神。

    好不容易来到岸边,色已然昏暗。

    两个文书隐隐听见人声,索性装昏。

    几个打渔人正准备收网回去,看见漂来的二人,连忙将他们捞起。

    “醒一醒,你们是从哪儿漂来的?”

    “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像是倭奴国人。”

    “要不要报官?”

    “公家了,让我们这段时间多注意海上来人,我看还是去跟公家一声较好。”

    来之前,大明使团众人都恶补了一下倭奴这边的官话。

    渔民对话,装晕的两个文书自然听的懂。

    二缺即极有默契的先后醒了过来,先是左顾右盼,然后装作松了口气。

    “这里是何方地界?” 先醒过来的文书用大明话问。

    “你讲的哪里话?我们怎么听不懂?”最年长的那位渔民用倭奴话反问。

    文书这才用倭奴话又问一遍。

    “我们这里啊,是肥前国。”老渔民答道。

    “肥前国?那好像是南朝疆域吧?”

    “嘘,不可胡,被皇的人知道了,会砍头的。”

    两名文书得到确认,不再多言,只让渔民别报官府,承诺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就自行离开。

    渔民本就想报官,听他们这么,更非报官不可。

    于是隔早上,还没亮,两个文书就被倭奴南朝的士兵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