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娘娘庙山

    启十年(1630)二月二十七日,遵化。

    正当护国军上下为重建忙活时,有兵士带得十六难民至,难民自称是京郊良乡居民,为鞑子掳去口外,有幸趁夜逃脱,吴开先仔细盘问知其言不虚,于是给一人发了十斤炒面一两银子,让人将他们带往丰润,那里有朝廷专设的难民营。掳民千恩万谢,临行又道西北五十里处有一娘娘庙山,山上山下曾发生恶战,有不少明军将士遗体,希望将军能派人前往收拾一下。

    吴既是大明将士遗骸,就该速去收拾。送走掳民后,他马上亲率五百战兵,一千辅兵前往。

    大军兼程而行,下午抵达娘娘庙山,果见尸横遍野,一片狼藉。吴命战兵四方警戒,一部分辅兵择地扎营,其他人掘大坑将尸体集中埋葬,之后再仔细打扫战场,能用之物都要带走。

    少顷,有兵来报找到一穿红色官衣之人,身中四箭而死,袖上影生无以救国难,尤为厉鬼以击贼”血书。吴甚怜之,乃命为其单掘一坑,并立大石于前以记之。

    一个时辰后,辅兵来报战场遗尸共七千三百九十一具已全部入土,另外战场遗物仅有一些断刀残弓之类,再就是一些铁制虎蹲炮,其它有价值的铜器很少,似乎之前有人捡拾过,有些遗体有明显的翻动痕迹。吴颇觉疑惑,此事不像金兵所为,因为他们长途跋涉,所取之物以金银细软为第一,次为粮秣,像铳炮之类大而沉之物普通士卒并不喜欢,往往弃之不理,故此事必有他人所为,但色已晚,不便详查。乃命士卒先用石灰水仔细净手,再埋锅造饭休息,待明日再。

    当夜北风凌冽,行军劳顿,吴于帐内处理公务时忽然一阵困意袭来,不觉伏案入睡,梦中依稀见到一红衣官领一旅新募之军于雪夜誓师出发,与金兵战于遵化城外,力有不支退往娘娘庙山,后金兵大至,将其团团包围,红衣官劝左右劝其由间道逃往山中,由他们开路。红衣官凛然言道此国家危难之际,我岂可贪生怕死,今日敌兵云集,正好奋勇杀敌,杀得一虏即为黎民除却一害也。毕乃手持宝剑纵马冲向敌阵,官兵感其忠义,皆山呼杀虏,振臂向前,后全数阵亡,无一降者......

    之后吴又梦见红衣官员前来拜谒,自称姓刘名之纶,官居兵部右侍郎,特来拜谢将军为全军收敛尸骸,又言所部遗落甲帐军器多为山匪携往西北四十里之逃军山中,毕向吴深鞠一躬,乃化为一阵青烟飘散而去。

    吴从梦中醒来,取过地图一看,果见西北有一名为逃军山者。吴乃命五更造饭,明启程。临行前又往刘之纶葬处,于大石上写下“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为国捐躯处”,三鞠躬而去。

    大军行至逃军山下,山匪远远望见,乃于山道狭窄险峻处凭垒而守,以鸟铳不断向山下轰击,吴命陈大炮以两门长炮轰之,陈试射首炮稍高,次炮即将寨门摧毁,吴又命以短炮抛射轰炸,匪众哪里经受得住,纷纷向后逃窜,又尽被火铳击毙,余者见势不妙,乃竖起降旗。吴命其高举双手,走下山来。匪众三三两两鱼贯而出,计有一百零六人,吴命士卒将其紧缚看管。

    吴军搜查山寨,得大铜制铳炮四十七尊,火药二十三桶,铅子铅饼十一桶,其余甲帐军器亦有不少,另有银六百三十两,粮食近三十石,又于寨内找到民女二十一人。吴命尽携下山,命士兵将山寨尽焚之,将贼众据守之口炸毁,以免再为贼人占据。

    吴下山审问众匪,众匪他们原是援辽官军,部队被打散后,他们见建虏势大,归队迟早也是阵亡,又怕回乡受罚,只得于此落草。寨中所藏军器乃取之于战场,准备待日后变卖,换取银钱粮食,求将军看在曾同为袍泽份上网开一面。

    吴唤得民女至,问匪中可有无辜者?民女皆含恨摇头。吴于是怒斥众匪曰尔等既为军人又贪生怕死,脱队成匪为祸乡里,又不念袍泽之情,替手足安葬,任其曝尸荒野,遭野兽啃咬,罪责难逃,单依军法即当杀,遑论国法。乃命手尚未沾血之新兵上前练胆。蒋文让新兵取战兵刺刀上前将匪众尽皆挑死,之后将匪尸埋于山下,命文书勒石记之。

    吴又语于民女曰,此兵荒马乱之际,汝等乡亲不知避祸何处,如径直回乡恐生祸端,不如随军先回遵化,择一大院集体住之,平日可为大军洗刷缝补,制衣补甲,军中自有月钱发放。待平静后再慢慢与父老联系不迟,若有变故军中亦有安置,不必担忧。民女感恩拜谢,皆云愿听将军安排。

    回军途中蒋文来问将军何以知匪徒所在乎?吴便将刘之纶托梦一事告之,蒋闻之惊愕不已,良久才道人死果真有灵乎?吴曰寻常人必无,唯忠义之士乃有也。

    ......

    通过此次剿匪,护国军又找到了一条既能拓展财路,又能锻炼队伍的好办法,从此便由众将等不断带着战辅兵四处出击,将遵化周边的大匪帮围剿干净,还人民一片净土,又将各处战场遗留兵器收拾回来重新冶炼或是装备部队,还可以缴获银粮,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后来吴将此法告诉卢象升和秦良玉,他们也争相效仿,渐渐三军驻地成为九边1首善之区,当然这是后话。

    将所得铜制铳炮交给孙云球莫雷后,吴也提出了自己想法,他认为长炮四百五十斤还是太重,在部队长距离机动时还是容易拖后腿,希望二人能设计制造出更轻而威力不减的火炮来,于是孙莫二人又开始日以继夜的研发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