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8章 唯有海战!

    洞庭湖

    一面悬挂着宋字龙旗的龙形楼船在风帆的助力之下,急速的向前行驶。

    楼船被众多战船包围在最中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师舰队。

    自从在建康召见李宝商议水军建军事宜之后,李宝便在韩世忠等饶支持下将各地水军统一建制,这便是大宋禁军的侍卫亲军水军司。

    经过数年的发展,各类战船已经不下千艘,将士总数已经不下五万。

    不单单战船数量和兵力数量有大幅提升,并且战船能够使用风帆风力,顺风的时海船速度快,载货量大非常适合运送粮草和士兵。

    水军还能够对火药军械进行运用,发射神臂弓和霹雳炮等远程武器已非常精熟。

    正是有了如此长足之进步,如今的水军司自此与殿前司、步军司和马军司并列,成为禁军内军的第四大司。

    建立水军?

    南渡之初,李纲曾建言朝廷设置水军,统一指挥训练。

    以解决南渡之后水军各自为政且松散不堪,战力不强的问题。

    然而之后因为李纲被罢职,此事便是不了了之。

    正是大宋在抵御金军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明州海战以及黄荡海战后,才深深的认识到了水军和海防的重要性。

    也正是如此,才让李宝这样的帅得以统一创立水军,为大宋增添了一支强大的水面力量。

    这样的水军建立既能够在海上和内河抵御金饶进犯,也能够保护市舶贸易的正常推校

    市舶贸易,此时已占据大宋财税半壁江山,自然也就是大宋水军极力保护的对象。

    赵构曾有云:“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贯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可见市舶贸易与盐务贸易对于大宋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构此时正在楼船的甲板上远眺,被波光粼粼的洞庭湖美景所吸引。

    初春的洞庭湖出现了难得暖阳,韩世忠等随军将帅整齐划一的簇拥在周围,一边欣赏着洞庭湖的烟波浩渺,一边聆听着官家的训示。

    他们明白,从建康到岳州这么长时间的水军行进,官家一直和诸将都在推演和谋划北伐的策略。

    “北伐战事,水军可有何策略?”

    “回禀官家,大江大河皆难以阻挡我大军之攻势,臣以为内河已无水军战事。唯有海战!”

    在李宝看来,大江已经被大宋完全控制,大河原本就难以实施水军作战,并且大河之险难以成为大军阻碍。

    而与金军水军大战的便只有海战,决定谁能够控制海权的终极之战。

    “海战?金人目下水军战力如何?”

    “回禀官家,金人水军大多以汉人为主,辅以部分金军。无论是船舰数量和战法战术皆不足为惧。”

    李宝自信满满的道,让他有如醋气的便是大宋水军的雄厚实力。

    女真人原本就是狩猎民族,对于水军的运用远远比不上深厚底蕴的中原王朝。

    并且金国水军基本上是招募熟悉水战的汉人为主,士气和团结力自然也是无法和大宋相比。

    更为重要的是,大宋水军眼下的远程火器和弓弩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对付金国战船完全不在话下。

    “海战不足为惧切莫掉以轻心!”

    “臣谨遵圣谕!水军之效用,一来将是围歼金国水军,二来是运送兵士和粮草军械至山东和辽东。”

    当初军机议事堂决议北伐之后,枢密院便着手准备北伐之事。

    而水军的作用便是首先将金国水军围歼消灭,尔后再起到运兵运物资的作用。

    这样一来才能将水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减少了后勤的困顿,毕竟海运相对陆路更有效率也更加安全。

    “好,水军护送朕抵达岳州后,便可返航并依照方略着手,朕要的是团灭金国水军,李卿切莫让朕失望。”

    “臣自当肝脑涂地,忠心报国!”

    李宝对于官家的知遇之恩本就心怀感激,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报恩机会。

    何况他本就是岳家军部将出身,对于北伐和抗金从来都有强烈意愿,打好海战自然不在话下。

    “枢密院与水军司已经完成海战之策略,待北伐战事一起,便会直扑金军!”

    一旁的韩世忠不失时机的补上了一句,毕竟官家决意北伐之后,枢密院便出台一系列的方略。

    这份方略不仅仅是陆战,更有海战。同样也不仅仅只有练兵,更有战法和局势之推演。

    可以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各个方面已经都是箭在弦上,只待官家一声令下便可长驱直入。

    “海战之事务必全歼金国水军,以保障市舶贸易和运兵运粮之效用。韩卿与李卿可要计划周全,定当万无一失才是!”

    “臣与李帅就海战做过数次推演,且将金国水军各地制置司摸得一清二楚。可以万事俱备,只待官家一声令下!”

    可以从议和签订盟约开始,韩世忠率领枢密院以及各线军队就一直在精心准备。

    是粮草军械这样的后勤保障,还是金国各地部署和将领情况,以及各军各自备战和演练,都可以准备充分只待时机。

    “好好好,韩卿部署周全,朕心甚慰!”

    君臣之间的一番对话,让赵构心情大好,免不了夸赞几句。

    对于他而言,军务之事并不会插手过多,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亲历北伐罢了。

    大宋的三代君王北伐,为什么只有太祖的北伐功劳卓着?

    因为太祖既懂得军务又善于知人善用,并不会过多干预具体的战法。

    而太宗和真宗本身就不懂军务,并且对于局势和战法的插手过多,反而让手下的将帅不知道如何打仗。

    也是太宗和真宗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这一点赵构心中是非常清楚。

    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手上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帅才,放手让他们去实施便可,一旦插手过多反而适得其反。

    “官家谬赞,臣以及众将士只不过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韩世忠此时并不贪功,大战在即他要的是团结一心,而不是将这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