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7章 北伐劲敌?

    北伐劲敌?

    北伐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就扫平北境,对于赵构而言似乎总会有些许的失落。

    至少这样的雪耻方式不算是酣畅淋漓。

    “仆散忠义治军严明,善打硬战,统领的便是金国精锐之师。”

    韩世忠执掌枢密院,对于敌方的一举一动都了然于胸。

    自然对于金军将领和兵马调度也是如数家珍一般。

    “精锐之师?”

    赵构嘴角不禁微微的冷笑道。

    金国精锐?

    现在金国还有什么精锐之师?

    对于眼下的金国而言,内政乱成一锅粥。

    金军内部女真、契丹和汉人派系林立。

    以往完颜宗弼凭借着威望还能镇住,到了如今只怕是有些各自为政。

    这也是赵构对于金军还有精锐之师的质疑。

    “正是,金军精锐部署目下除了开封之外,便是完颜雍和完颜谋衍镇守的幽州。”

    对于金国而言,高丽始终是翻不了,也就无须重点防范。

    西夏眼下对于大金也是俯首称臣。那么防御的重点自然是大宋。

    这是完颜宗弼辅政后便一直推行的防御策略。

    就算在他去世之后,金国依旧没有改变重点防范大宋的军务方略。

    “朕听闻当年蔡州大捷之时,岳云围城打援,可是有句名言。”

    一听到精锐二字,赵构便自然想起了岳云伏击金军精锐时过的一句话。

    “不知是何名言,还请官家赐教!”

    “岳卿曰: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赵构一边着一边兴奋的拍案而起。

    不得不,这句话委实能够提振士气。

    面对着强大对手的时候,有时候一句话便能够激起将士们强大的杀敌欲望。

    “此话乃是话糙理不糙。何为精锐,宁有种乎!”

    韩世忠自然也是听过这句话。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官家,竟然也能够学着出这样的话。

    “好好好,韩卿不愧为枢密使也能融会贯通。开封之战传旨给岳飞,朕就两句话!”

    “还请官家示下!”

    “何为精锐,宁有种乎?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赵构轻描淡写的道。

    他非常清楚岳飞行军打仗自有一套方略,并且不便过于干预。

    一旦干预过多,则难免扰乱其既有谋划。

    这样的传旨,乃是让他明白官家只是为了提振士气。

    而且这两句话其中一句乃是岳云所,另一句则是韩世忠之言。

    引用岳飞最为信赖的两人之言论,也可以看出官家对其充满信任之深意。

    “官家英明!”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其中却包含着非常多的深意。

    这也让韩世忠不得不佩服官家的睿智。

    单单就这一点,也是他们这帮臣子们所望尘莫及的。

    “如今中路已有突破,东西两线战况如何?”

    对于岳飞统领的中路,就算遇到所谓金国的精锐之师,赵构一点也不担心。

    倒是东西两路大军,敌情较为复杂,自然是要多加关注一些。

    并且北伐大局本就是三路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回官家话,西线攻占京兆受阻,守将乃是,乃是韩常!”

    韩世忠再一次有些面露难色的道。

    因为这个人名会和仆散忠义一样,很有可能会引起赵构的龙颜不悦。

    “看来此人真是阴魂不散,虽屡败,倒也算是名将!”

    赵构听到这个名字再一次的发出一声冷笑。

    对于韩常,可谓是赵构和韩世忠的老熟人。

    韩常原本就是辽地汉人,自幼便随父从军。

    精于骑射,号称能挽三石硬弓,且射必入铁。

    金国挥师灭辽之时,韩常便随父投金。

    从此便一直跟随在完颜宗弼的左右,成为侵宋犯宋的急先锋。

    在最初南渡的那段难熬的日子里,韩常时常率军四处追击。

    对于彼时的赵构而言,可谓是吃尽了韩常的追击之苦。

    当大宋站稳脚跟之后,韩常却一败再败。

    在黄荡之战惨败于韩世忠,差点自裁以谢罪。

    在顺昌为刘锜所败,在颖昌为岳飞所败。

    之后随完颜宗弼大军在郾城又为岳飞所败。

    后在江淮战场还是被王德所败。

    由此可见,大宋北伐的将帅之中,大部分都大胜过韩常。

    因而赵构所言,韩卿屡战屡败也是实至名归。

    “此人行军颇有章法,只不过碰上的都是硬茬,因为屡战屡败!”

    韩世忠见赵构并不忌讳当年被韩常追击之事,便也就敞开了心扉。

    “哈哈哈,硬茬?韩卿什么时候也学着市井之语!”

    赵构听着韩世忠着市井之语,硬茬这个词倒也非常契合。

    “除臣侥幸取胜之外,其他胜韩常者皆为当世名将。臣只能算的上硬茬。”

    韩世忠见官家心情大好,便也跟着开起了玩笑来。

    他当然知道那些战胜韩常的都是名将,但不能自己自己是名将吧!

    因而用到了硬茬这个词算是恰到好处的来形容。

    “韩卿名将之名实至名归。不过所言倒也不假,如今朕手上确实有几个硬茬。”

    “臣惶恐,不过是为国尽忠罢了!”

    “汝韩世忠是一个,岳飞、刘锜、吴璘、王德、李显忠等等都是。后辈之中张宪、岳云也都不错。如若这帮硬茬都打不赢金人,朕着实无话可。”

    赵构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着。

    确实他现在手上有一大帮子名将猛将,也是大宋北伐的底气之所在。

    在赵构看来,如果这帮人都打不过金军,那真的有些不过去。

    “臣领着这帮硬茬在官家御驾亲征之下,打赢金人那是自然,眼下不过只能一步一步来!”

    韩世忠不无忧虑的着,名气太大身上背负的压力也会很大。

    他担忧洛阳之战打得太好,官家的野心会迅速膨胀,对于前方要求会越来越高。

    一旦形成了速战速决的朝堂氛围,那么对于前方的将士而言则会是非常困难。

    “韩卿不必旁敲侧击,朕自然知道欲速则不达。北伐之事,必定只能久久为功,不必急于一时。”

    赵构自然也能够听出韩世忠的弦外之音。

    越是大战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大战越不能急于求成。

    这些必定是英明君主所需要具备的,当下的赵构显然有这份定力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