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1章 曹仁邓艾

    听完了这些,夏侯信也只能是苦笑。

    “伯父,若没有仲元这事,我原本是打算在迁都之后,搞一次军中比武,也算是为国举贤选能,可如今,恐怕是不能办了。”

    “嗯?你这也太过小心翼翼,军中大比也未必不能举行,不过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想法,这禁军之中,都是忠于大王的各家子弟,你如此作为,难道还想着兵变么?”

    夏侯惇老于世故,立刻就明白了夏侯信想要搞大比的目的。

    “伯父,不至于,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大王都已经下定决心了,你难道还有什么疑虑么?”

    “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谁都有机会翻盘。”

    “仲元是嫡,嫡长孙,这是不可更改的。”

    “那谁又能保证,若是有一天大王驾崩,这权力能够平稳顺利交接?”

    对于曹丕的能力,以及这些年来他所做的事情,夏侯信太清楚了。

    “大王会安排好一切的。”

    夏侯信还想争辩两句,但想着这些事情一时之间难以说明,只能作罢。

    ——————

    “士载来了,快,快进来,帮我看看,我这秭归城的防御如何?我打算再在外围建一个营垒,增强预警,你来看看,我该放哪里更合适。”

    见到邓艾来了,魏延正在自己的书房中看着一副沙盘,手中捏着一个营垒的标志。这幅沙盘最中心是秭归城,最远的道路则是襄樊和永安,周边的各个郡县也都一一标明,沙盘上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五色线条,将各郡县之间的诸多道路标注出来。

    邓艾原本是来辞行的,可是听魏延这么说,到了嘴边的话头又咽了回去,快步上前帮着魏延看整个秭归城的防御体系。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有事?”

    魏延随意的说着。

    “嗯,这次是来和将军辞行的。”

    “辞行?”

    魏延一听到这话,立刻就停下了动作,目光炯炯的看着邓艾。

    “好好的,干嘛走?要我说,你还不如就留在秭归城,你叔父我手底下缺人啊,就别走了,留下来帮叔父一把。

    这些时日以来,你也看到了,那李正方占着上游的优势,时不时的过来骚扰一下,秭归城附近都不敢种粮食,这种了就被毁了,导致这秭归城粮食不能自给自足,要多靠襄樊那边接济。可即便是接济,那李正方,还有江东都还会率领水师来骚扰我军运粮队伍,你就留下来吧,秭归城的形势不好,就留下来帮下叔父。”

    如今曹仁等人仍在,还有张辽等大将,而且驻守秭归城之后,又多次受到刘备军的攻击,每次都是堪堪守住,魏延还没有那种镇守汉中的霸气。

    “不是小侄不愿意,实在是出门前,艾向老师保证过,要游历荆州和东南,可如今在荆州已经半年了,按照小侄的计划,应当前往豫州、徐州一行,这时间紧迫,还望叔父放行。”

    魏延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想要将他强行留在身边,可想起了夏侯信的书信,想想还是放弃了。若是真的想要将邓艾留在这里,自己一封书信,想必夏侯信也不会拒绝,可留得住邓艾的人,也留不住邓艾的心。

    “罢了,就依你吧,何时走,叔父为你践行。”

    “不必了,若是叔父允许,艾此刻就能走,反正就几身衣服,路上的干粮也已经买好了,随时都能出发。”

    邓艾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你要走,我不留你,可若是你游历东南结束,不知道能不能来秭归,子义那边我去说项,只要你肯来,虽然一时之间不能给你副将,这长史的位置我给你留着。”

    “多谢叔父厚爱,此事还要等小侄游历完之后再决定,若是选择荆州,那就到叔父帐下,到时候还望叔父不要嫌弃。”

    “好,那便这么说定了,叔父也没有别的送给你,这弓随我多年,今日便送给你了。”

    一听到邓艾如此说,魏延起身,从兵器架上拿过一柄长弓递给了邓艾。

    “此弓乃叔父所爱,何况叔父在前线,还是留在叔父手中的好,也能多多杀敌,若是有朝一日,能够射杀了那李正方,叔父就立了大功了。”

    邓艾知道这弓对魏延的重要,自然是不肯接下。

    “哈哈哈,好,那这把剑你收着,叔父上阵多用刀,这剑用着不习惯,你且收下。”

    邓艾看着这长剑,想着自己还欠着徐达一柄好剑,就将这剑收下,又拜托魏延若是给洛阳送信,就帮忙将自己随身的佩剑送到洛阳给徐达,自己则是将魏延的长剑佩在了身上。

    魏延看着邓艾的样子,心中高兴了几分。

    “士载,多留一日,今夜就让叔父为你饯行。”

    ——————

    邓艾策马回望,看了秭归城头一眼,便继续赶路。原本走水路更快,可在吕蒙偷袭荆州之后,三方对沿途船只的盘查都开始紧了起来,生怕自己也中招了。

    邓艾自己带着50名士卒军中精锐士卒的气质太过明显,也不好走水路,免得被盘问起来,惹出诸多麻烦,只能是走陆路先前往襄阳,将魏延要带给曹仁的书信带过去,然后休息两日之后,再一路经许昌,走寿春,到徐州广陵一线。

    在完成这次游历之后,将所有的情况都汇总起来,写一封奏疏上交,从而能够为自己出仕谋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是自己出来之前,老师就给自己定下去的任务。

    “走吧,咱们去襄阳,到了那里之后,你们休整三日。”

    一听到可以休整三日,众骑士的心头开始变得火热,一想起了襄阳城的繁华,还有那酒馆和女子,不由得策马快了几步,赶路的劲头也足了几分。

    对于这些刀口舔血的汉子,旅途在外,除了赌钱,就剩下女色了。

    但邓艾对这些事情却无感,因为到了襄阳城,在这休整的日子里,他还要抓紧时间整理这段时间以来的感悟,以及对于荆州的分析,这些资料整理完后要立刻送一份到洛阳去。

    回像样的路途因为这些士卒的心中的那些渴望,变得更加迅速。

    第五天,邓艾一行人就看到了襄阳城,在验过了一系列身份之后,邓艾将公文交了之后,立刻就到了驿站落脚,在舒服的洗了个澡之后,邓艾又开始了整理资料。

    50名士卒留下了10人继续守卫,其余人则是结伴在襄阳城内放松。

    夜色微凉,邓艾披着衣服整理着自己这些时日以来在荆州游历的心得,秭归是重点,剩下的还有襄阳、樊城,以及江陵城。

    南郡江陵城,在甘宁的一把大火之下毁于一旦,但是因为江陵城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重要,曹操又调集了人力物资,在原址的基础上,将江陵城再建了起来,又迁移了许多的人口充实了人口,终于渐渐的恢复了一些气象。

    叩门声突兀的响起,邓艾只是随意的说了一句:“进来吧,东西放那边就好。”

    邓艾的注意力还放在资料整理上,并没有抬头看谁来了,开始之前,邓艾招呼了留守的士卒帮自己叫一份饭食。

    来人听到了这话,心中一愣,却将门关上了,就那么看着邓艾还在奋笔疾书。

    “实在如此勤奋,难怪会有人说,你和伯约两人是子义的两名爱徒了。”

    终于是等不下去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只是语气中透露了许多的虚弱。

    邓艾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老人,似乎有些熟悉,见邓艾疑惑,老人却自报身份。

    “我乃曹仁。”

    “见过将军。”

    一听到是曹仁,邓艾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离开了书案拜见。

    “哈哈哈,无妨,我今日来,不过是收到了文长的书信,听得手下人说,送信的是一个叫做邓艾的人,便过来一看。”

    “哦,对了,这里还有一封你的书信,是从邺城来的。”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曹仁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交到了邓艾的手中。

    “多谢将军。”

    “不必,不必,年轻人有这等勤奋,很不错。”

    “老师说,笨鸟先飞,我出身寒微,却也有报国之志,比不得他人能够有家族的支持,唯一能做的便是比别人多做一些,更努力一些,也不过是希望能够减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

    “哦?这倒像是子义的风格,能让老夫看看你在写什么么?”

    曹仁看着自己进来之前,邓艾一直在写东西。

    “将军自便,就怕在下年轻识浅,徒惹将军笑话。”

    邓艾将曹仁让到了书桌前,曹仁拿着桌案上的书稿看了起来,一些是之前就写的,那些墨迹都还未干的是方才写的。

    “荆州土地肥沃,先前秭归、江陵、江夏一线以御守刘备,如今荆州局势变幻,孙刘并存........”

    “秭归半悬与海外,粮草军资困难,宜构建秭归防御体系,秭归守军,半田半守,囤积粮草,则粮草可以自足........”

    “江陵城先遭大火,毁于一旦,目前新建,虽迁户实城,可根基浅薄,且大火之后,城防松动,为防孙刘破城,宜沿江构建烽火传讯,则城中守军可以随时而动。为防止吕蒙偷袭旧事,建议断绝商船往来,同时铁索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