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5章 从零开始的打灰生活

    尽管家主和长子的失踪让灰熊丘陵动荡不安,但在伯爵府的私军进驻之后,兽栏的生产生活还是趋于安定。

    而对于老窑头、驯兽倌以及兽栏的诸多工匠来说,如今的生活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

    每天清晨或者中午,总之取决于林野巨熊的心情,驯兽倌们会带着巨熊们来到新开辟的碎石场。

    在“砰!砰!”的闷响声中,林野巨熊们对着黑色、红色的石头挥洒着自己的技艺。

    李维大人说这种“火山岩”来自几百里外的凛冽谷。如果没有巨熊的话,弄碎这些石头要费大力气。

    等到巨熊们发泄完精力满意地离去,农奴们带着走路草的丝编织成的口罩进入碎石场,将符合大小的碎石捡出、搬运到搅拌车间。

    而在另一边,窑头指挥着另一批人将烧出来的石灰敲碎,和烧剩下来的炉灰一起送到研磨车间。

    在研磨车间,大角鹿带动着磨盘将石灰和炉灰碾成更细的粉末,10枚铜子雇佣的妇女们用往日里筛粮食的蒲具将粉末过筛,再运往搅拌车间。

    当然,不带口罩的人同样要被扣工钱。

    在搅拌车间,石灰粉末和火山灰按1比1的比例混合搅拌,就成了李维大人口中的“水泥灰”。

    搅拌工的工钱是最多的,足足有50枚铜子!但只收年轻力壮、会数数的农奴:“一铲子石灰、一铲子火山灰。”

    ……

    “兰伯特!戴好你的口罩!扣一枚铜子,下次就是两枚!”在搅拌车间,安全主任李维正在狠抓纪律。

    水泥灰只是混凝土的前置,而打灰通常指的是浇筑混凝土。

    李维此次来搅拌车间就是准备完成“水泥—水泥砂浆—混凝土”的制备流程的。

    李维的身后,约摸十来个泥瓦匠正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是李维精心挑选的第一批学徒——会简单的计数,不会写但认得几个字。

    这年头,这已经算得上工匠里的“985”了。

    真正精通数学的大匠伯爵府上不是没有,但这种“中科院院士”拉过来打灰,就算人家乐意,老胳膊老腿也扛不住啊。

    “看好了,打灰是这么打的!”

    李维拿起铲子,在堆成小山的沙堆尖顶划开一个坑:“谁能告诉我,这里的沙子大概有多少?”

    沉默一会儿,一個年纪稍长的泥瓦匠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目测在5个标准容升左右。”

    “很好,艾莎,给他记账,赏5个铜子。”李维转头对临时账房艾莎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艾莎对那个泥瓦匠问道。

    对艾莎来说玩泥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眼下她兴致勃勃,尚没有被抓了苦力的自觉。

    “启禀小姐,小的名叫卡瓦尼。”卡瓦尼语调雀跃,周围的人也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这可是5个铜板!一句话就值5个铜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那么,谁能告诉我?按照二一分,应该加多少水泥灰?”

    这种带小数的运算超过了在场工匠的CPU,一时间无人应答。

    过了一会,一只手颤颤巍巍地举起:“大人,大概两个木桶那么多。”

    说话的小伙子指了指旁边打水的小木桶。

    李维挑挑眉,这一个小木桶目测确实能装大约1.2个标准容升的水。

    工匠们并不缺少智慧,只是缺少表达的工具。

    “你叫什么名?一样赏5个铜币!”

    “埃利奥特,大人,小的名叫埃利奥特。”

    很快,埃利奥特拎回来了两桶水泥灰。

    “倒进坑里。”李维指挥道。

    灰色的水泥、黄色的砂子混在一起,李维熟练地从沙堆底部铲起沙子抛洒入堆顶的水泥灰中,再用铲刃一道道地划开,再从堆底把沙子向堆顶铲去,如此往复。

    “水泥灰和沙子一定要搅拌充分!”李维扭过头,对一众学徒强调。

    “怎么了?”看着一众人直愣愣地盯着自己,李维皱眉。

    艾莎:“哥~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李维心想,废话,想当初,抢晴天抓阴天,牛毛细雨当好天,月亮底下当白天……

    坏了,我PTSD犯了!

    收敛思绪,李维把铲子立在土里:“都愣着干嘛?上来搭把手啊!”

    几个学徒三下五除二将水泥灰和沙子混好。

    “六一分,谁告诉我接下来加多少水?!”李维接着问道。

    脑子转得快的直接去河边提了一桶水过来。

    “水要一点一点地加,还是和刚才一样的搅拌手法。”李维继续示范。

    这一步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不需要太精确,水多了加泥,泥多了加水,大差不差就行。

    等到沙子、水泥灰、水按2:1:0.5的大致比例逐渐搅合成了黏糊糊的一坨,“水泥砂浆”就大功告成了!

    当然,不同用途的水泥砂浆需要的配比也不一样,李维用的是配置混凝土的比例。

    这种水泥砂浆只要再按照比例加入碎石子,就是粗陋版本的“混凝土”了。

    李维的目的也很明确——先铺路!

    具体一点来说,水泥厂的选址就是个大讲究,眼下在兽栏的实验工厂只是权宜之计。

    瓦兰城有大量的人工,但没地、没矿;

    凛冽谷有重要原料火山灰,但是环境恶劣、人烟稀少;

    水泥灰的制备需要大量石灰,而烧制石灰需要大量燃料;

    再考虑到最好要靠近河边利用水力。

    想要把这些生产环节串联起来,泥巴和碎石的山路是肯定不行的。

    往大了说,混凝土路对于物流速度和行军速度的提升不可斗量。

    混凝土路铺到哪里,伯爵府的影响力就能扩张到哪里。

    李维已经受够了这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基层统治了!

    ……

    “初凝时间23小时。”李维在笔记本上记下数据。

    “罗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实慢啊。”李维心中暗想。

    由碎石砂砾做基底、魔改三合土做基层、简配混凝土做面层的“实验公路一号”长不过5米,宽不过50厘米,却由两队士兵日夜值守。

    铺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保湿、养护,至少要到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到成效。

    李维环视一圈,心中稍定。

    不远处安娜拎着长裙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少、少爷,夫人来了!”

    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