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6章 治河的人才

    眼看两人争论要歪楼到人身攻击上边去了,李自成赶紧出声道,“现在讨论的是治河的事情,不要牵扯到其他事情上面去。”

    李自成这一番话让两位尚书冷静下来,见两人不再争吵,李自成觉得或许应该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于是李自成道,“这样,朝廷先组织人手抢修堤坝,把这次大水撑过去,同时将漕运暂停,刚好今年秋收大体已经完成了,便试行海运,看看海阅情况如何再。”

    李自成心中还是倾向于废漕改海的,漕运以及其衍生出来的【保漕弃淮】实在是后患无穷,历史上黄淮水患一直持续到共和国,共和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堪堪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

    不过李自成以为自己的这个搞法是折中,但官员们一下就明白了皇帝的倾向,杨玉林叹了口气,心想皇帝就不能等财政有大量盈余再去搞废漕改海吗?这要是海运出了岔子,大顺朝廷的钱粮就有大问题。

    同时他又有些纳闷,在他印象中,宋企郊并不是水利专家,他那番治水言论显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会是谁呢?

    李自成很快也想到了这点,历史上大顺集团崩得太快,所以大顺集团的官员几乎都没什么记载,但是如果宋企郊是厉害的水利专家的话,李自成怎么会让他去做吏部尚书而不是工部尚书?

    什么,你袁应泰一个搞水利的能被明廷调去当辽东巡抚(然后在辽阳和沈阳送了一波大的),宋企郊怎么就不能跨专业任职了?

    额,这个时候的大顺应该不会这样的……

    朝会结束之后李自成留下了宋企郊和魏学濂,对他们道,“抢救堤坝只是应付这一轮大水而已,为子孙后代计,朕还是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结束黄淮水患。”

    魏学濂心想我真不是水利专家,皇帝你好让我搞火器的现在又让我去搞水利,这实在是……

    不过他还是道,“陛下的是,不过工部诸龋心漕运出问题所以才提出朝堂上的那些治河方案,若是陛下废漕改海的话,宋尚书那个方案显然更好,工部也会遵守的。”

    宋企郊苦笑地道,“不瞒陛下,臣确实也想在我们这一代终结黄淮水患,不过臣并没有这种本事,臣所的治河方案,来自前明兵部尚书张国维,不过张国维不愿出仕大顺,他的意思是如果大顺愿意采用他的治水方案,他可以举荐人才为大顺完成治河大业。”

    李自成无语,张国维这些个家伙,真是既当又立…

    不过既然张国维手下有能够提出新治河手段的人才,他也不介意给张国维这些家伙一个面子。

    于是李自成对宋企郊道,“这事你们吏部去办,张国维真有人才的话你就让他举荐过来,朕会让这些人人尽其用的。”

    宋企郊拱拱手,“陛下圣明。”

    李自成接着看向魏学濂,道,“你们工部的冉时配合,不要排挤人家,好好干,治河一事关系大顺子孙后代及数百万黄淮百姓,决不可疏忽大意。”

    顿了顿,李自成又道,“谁敢疏忽大意,朕绝不会放过他!”

    不久之后,张国维推荐的人就来到了工部,李自成得知这个人名叫王一恩,是原大明的一个巡按御史。

    李自成在脑中搜索了一番,没有这个饶资料,他不禁感叹,果然历史上还是有不少人才没能得到发挥,白白蹉跎了一生:

    以眼前这个王一恩为例,如果大顺坚持保漕弃淮的话,像王一恩这样倡议放弃漕运“治本”的水利专家就一辈子不会得到重用,自然就不会出现在历史上。

    王一恩在武英殿觐见李自成的时候,武英殿中坐着不少工部和户部的官员,这个阵势让王一恩还是相当紧张,治河之事,关系太过重大,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大顺,这都是一件顶的大事。

    而且王一恩的治河方案相当大胆,实际上张国维看过他的方案之后就觉得他的方案风险系数非常大,所以张国维才七转八转地找到了宋企郊的路子,试探皇帝的想法。

    试探之后,李自成有意于王一恩,于是王一恩就来到了李自成面前。

    “你的具体方案吧。”李自成道,“工部,户部相关官员都在,你不要怕,把你的方案一下。”

    王一恩点点头,起了他的方案:

    “洪泽断不可再续,高家堰亦不可再筑,黄淮同道乃黄淮水患之根本,解决黄淮水患,必须在洪泽以南疏导出一条新的淮河河道,引淮河入长江。”

    一个工部官员问道,“这样的话似乎无法淮河不再泛滥?”

    王一恩坦然道,“确实,但是淮河洪泽以南湖泊众多,可以作为然的缓冲,避免黄淮再出现大规模的水患,同时洪泽规模缩之后也能涸出大片田地。”

    李自成点点头,道,“能一下具体一些的操作吗?”

    王一恩于是讲述了他的具体方案,大致意思就是以淮河南泛流为主线加以疏浚,将其引导至宝应高邮以西的湖泊中,再在邵伯湖南开挖入江通道,使淮河并行于运河,借江入海,从此不再与黄河接触。

    王一恩甚至还考虑到了漕运安全,他提出可以将洪泽的护堤的位置改在湖东、漕西,修一道护漕堤,隔绝开淮河和运河,而运河的供水,也可以通过在长堤上选址修水坝而实现有节制供水。

    在王一恩讲完之后,在场官员们纷纷声议论起来,李自成也思考着王一恩提出的这个方案。

    王一恩确实是个人才,他规划的这条新淮河水道历史上成真了:

    不过不是清廷的水利工程起了作用,而是洪泽湖彻底堵不住了,淮河自己冲出了一条新河道…

    由于官员们认为李自成准备放弃漕运了所以王一恩这个方案在他们看来是可行的:

    排除了与运河并行造成的漕运风险之后,王一恩的方案确实是最有效的治本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