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章 使臣,传教士

    康熙三十八年八月,一洋之隔的葡萄牙、法兰西、比利时等国家使臣坐船而来。

    石姝瑶看着躺在贵妃椅上,翘着二郎腿自由自在的胤礽,疑惑道:“不是说外国使臣到了,殿下不去迎接?”

    胤礽扭头看了她一眼,无所谓道:“老三不是去了么?”

    石姝瑶满头黑线,“您不是说皇上把这事儿交给您跟三弟,您不去不怕皇上知道了捶你?到时候那些朝臣又该说臣妾妖媚惑主了。”

    两个月前,朝堂上发生的事儿,石姝瑶还是知道了。苏和泰当众骂她祸国妖姬,说她魅惑太子。

    这个消息可把红包群里的褒姒气炸了。因着周幽王的宠爱,褒姒也被冠以祸国妖姬的称号,且这么多年过去,别人提起她仍旧是一脸不屑。

    褒姒是被抢来的,她又做错了什么,千百年来被人这样辱骂。

    而今又有人因着同样的理由被谩骂,褒姒怎能不生气。

    若非她只是个依附于红包群的灵魂体,她早就跑出来去教训苏和泰了。即便如此,她也没放过对方。

    褒姒放下身段,亲自求了奚瑛,让奚瑛给苏和泰弄了个‘真言符’,使他把自己这些年干的事儿全部交代了个干干净净。

    根据苏和泰的交代,他上折子让太子纳妾,确实是受了舒尔德库的指示。舒尔德库还承诺他,等将来他小女儿入了毓庆宫生了阿哥,不仅会提拔苏和泰,还会把他侄女嫁给他儿子为妻,两家缔结秦晋之好。

    这些年苏和泰干的那些违法之事,很多事情里都有舒尔德库的影子。

    人证物证齐全,不止苏和泰,舒尔德库都跟着倒了大霉。大风小说

    苏和泰被没收全部财产,发配宁古塔,且其后人三代不得为官。

    舒尔德库比他好一些,他到没有被没收家产,不过身上的爵位被撤销,官职也被一撸到底,彻底成了白身。

    这还是因为李佳氏遭受无妄之灾的缘故,不然,俩人说不得要作伴一起去往宁古塔了。

    因为这个,李佳氏哭的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后悔不已。她哭喊着要求见太子跟石姝瑶,俩人谁都没见。

    两个月过去,李佳氏倒是老实了,只不知她有没有后悔挑唆着家里作妖。

    石姝瑶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仅仅是因为洋人国家要来,还因为她又怀上了。

    如今的大清国力强盛,外国来朝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除了那些态度意味不明的法兰西、比利时等,还有一些附属国。

    这些国家每隔几年都会前来送贡品,每次他们来,康熙都会大摆宴席。石姝瑶就曾经有幸跟着诚安格格参加过。

    那时,石姝瑶也是第一次知道,除却高丽,大清居然还有别的附属国。

    当然,此次前来的法兰西等,又跟高丽的情况不同。法兰西可不是大清的附属国,他们属于平等建交。

    她知道皇上很看重外国人,看看徐日升等,不都被委以要职。还有南怀仁,康熙的数学便是他教导的,他是康熙唯一承认的‘老师’,也是唯一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外国人。

    因此,她才会说,胤礽不去,若被朝臣知道会参奏他。

    胤礽放下双腿,从贵妃椅上坐起来,“番邦蛮夷而已,有老三就行了,哪用得着孤亲自去接。孤是太子,若孤前往,他们能承受得起?”

    这话翻译的直白一点就是:让他堂堂皇太子去迎接外国使臣,给他们脸了。

    胤礽跟康熙不太一样,康熙很多知识都是跟南怀仁等洋人学的,对他们态度要郑重很多。胤礽则相反,他承认洋人有些许本事,但他生来孤傲,从来都是斜着眼睛看人的。让他对洋人低声下气,他可做不到。

    太子吐槽:“姝姝,你不知道,洋人不过弹丸小地,土地耕种面积更是狭小,常年食不果腹着居多。孤真不明白他们哪儿来的优越感,对着大清上国鼻孔朝天。”

    “若非,皇阿玛仁义,换做孤,非打的他们满地找牙不可。”

    他皇阿玛就是太仁慈了,惯得这群人不知天高地厚。

    胤礽记得有一次,那外国使臣看中他们国家的矿产,想要以很小的代价与大清交易,被他皇阿玛拒绝后,还敢甩脸子不高兴。

    故意用洋话说他们小气,没有大国风采什么的。

    他们以为自己等人听不懂,就敢肆无忌惮的嘲笑。

    石姝瑶不知其中竟然还有这种原因,点头附和:“那是不能惯着他们。早年我曾听人说,咱们的丝绸、茶叶,在他们那儿十分畅销。他们来咱们这以极小的价格买了丝绸过去,转眼便是十倍、十几倍的利润。”

    “而他们那儿所谓的‘宝贝’在自己的地界儿价格却很低,卖到咱们这又是高价。”

    “他们来回只这么一遭,赚的盆满钵满。反观咱们,丝绸卖的低了,还要高价买他们的残次品。”

    胤礽十分诧异,“竟有这事儿?”

    石姝瑶惊疑道:“怎的,殿下不知道?你若不信,可以去问老九,他不是对生意感兴趣么,我猜这事儿他肯定清楚。”

    “即便之前不清楚,让他去外头走一圈,也必定能了解的详详细细。”

    老九可是有名的经商奇才,据说鼻子特别灵敏,让他去看看,看看洋人赚了大清多少银子。把数字往康熙御案上一放,她就不信康熙会眼睁睁的看着大清的财产都流到外面去。

    纵然老康舍得这白花花的银子,等胤礽上位,她也非得说通胤礽去跟洋人贸易不可。

    自家的好东西,没道理自己不赚钱,白给了洋人去。

    石姝瑶不是愤世青年,却也不是很喜欢外国人。

    “还有那什么传教士,您也别怪我多嘴,咱大清的神啊仙的还少?都是大清的百姓,放着自家的神佛不去拜,凭什么要去拜他洋人的。”

    “灵不灵的先不说,即便是灵验,说句不好听的,那洋人的神仙他能听懂咱们的汉话?他们若是过来帮忙,那不还得先漂洋过海?等他们来,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哪有咱们本土的仙佛快?再说了,咱们大清那么多仙佛,各司其职,你想啥拜啥。我听说他们那边就拜个啥圣父。”

    “您说,他一个人、不,一个神能管得过来吗?”

    胤礽噗嗤笑出声来,他越笑声音越大,最后笑的直不起腰来。

    “你啊,当真是个辩才。若你生为男儿身,老三一定引以为知己。可惜啊。嗯?也不对,若你生为男儿,孤上哪儿找这般有趣的太子妃?”

    他不得不承认,太子妃噼里啪啦说了这么多,每一句都说到点子上。

    外国传教士想要在大清传教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清贵族商贾有钱人可看不上外国的神仙,他们拜的都是大清有名的仙佛,比如财神。即便是百姓也各有各的信仰。

    他们也都不是傻子,除非有正经到手的好处,不然谁理会洋人说什么。

    就像太子妃说的,真有事儿求着他们的神,他们能听懂大清的汉话?

    听不懂,怎么实现他们的愿望;既不能实现愿望,拜来又有何用?

    胤礽嘴角挂着嘲弄的微笑,“实话说与你知道吧,早前,那些来咱们大清传教的传教士,大多是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的。”

    包括汤若望、南怀仁,他们来大清亦是如此。

    石姝瑶不解道:“您怎么知道?”

    她只知道这两人是有名的传教士,深的皇上信任,还是头一次听说他们来大清是躲避灾祸的。

    “那皇上知道这件事吗?”

    她猜应该是不知道的,不然皇上也不会对他们这般纵容。

    却不想胤礽居然点了头,“皇阿玛当然知道,这些就是皇阿玛告诉我的。”

    “那为什么?”为什么皇上还给他们如此高的待遇?

    “你想问为什么皇阿玛明知道这些,还对他们礼遇有加?”

    石姝瑶点头,胤礽继续道:“那当然是他们身上有咱们需要的东西。你看咱们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了庇护之所,答应让他们传教,他们又给咱们大清带来多少好处?”

    远的不说,只说南怀仁。南怀仁教导了皇阿玛数学,还有许多天文知识。这些都是大清所欠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在当权者看来,一个口头承诺换取他们所欠缺的知识,这是很划算的买卖。

    毕竟,皇上只是答应让他们传教,会不会有人信,有多少人信,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石姝瑶撑着头,仔细想了想,“那倒也是。”

    “那这么说,这群使臣更应该慎重对待?”

    胤礽却摇头,“你又错了。使臣跟传教士,他们是不一样的。”

    传教士一般都是要在大清定居的,即便不是,三五年内也不会走。因此,他们会提前了解大清的文化、律法,对大清官员、百姓很是客气。

    使臣则不同,这些年在他们的国家都是上位者,颐指气使惯了,别说对待百姓,即便是对待皇阿哥们,也是满满的优越感。好似他们多了不起一样。

    所以,胤礽可以对徐日升等和颜悦色,对这些使臣却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自己可是堂堂皇太子,未来储君,亲自去迎接他们岂不掉价?别说是他,让老三一个郡王去接,他都觉得给他们脸。

    若非皇阿玛对外讲究什么‘仁政’、‘和气’,他都想直接派个礼部郎中去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