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这就是标准的帝王之术了。

    与寻常百姓期待的不同,子用人,其实不能一味地唯才是举。子做事,也不是一味地追求公正廉明。

    他身边必须有一批自己人,与他一道分享权力,分享掌控江山的好处。他自己必须明白,也必须让群臣明白,这江山不仅仅是李家的,也是众饶。国泰民安,子位置稳固,群臣们跟着也有许多好处可拿。山河飘摇,子的日子固然不好过,文武百官也跟着一道朝不保夕!

    换句简单的话来,作为子,必须懂得照顾文臣武将们的利益,才能最大程度上赢得文臣武将们的忠心。就拿房玄龄为例,哪怕房玄龄生前并未提出任何要求,在房玄龄亡故之后,他也必须给房玄龄的三个嫡出的儿子加官进爵,并且对房家庶出的第四子一个出人投地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在回报房玄龄多年来忠心耿耿为大唐而谋,同时也是做给其他文臣武将们看。让他们知道,子心里记得他们,只要他们尽忠报国,他们就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家道中落,子孙后代穷困潦倒。

    “儿臣记住了。今晚就会命人拟旨,然后送入宫里请父皇用印。”已经很久没有如此被父亲手把手地教导了,监国李治心中,慕儒之情油然而生。拱起手,认认真真地回应。

    “还有岑长倩那边,你既然对他委以重任,就要替他遮风挡雨。他父亲去世早,为人处世都学自他叔父岑文本。而岑文本为人方正,生前曾多次受人诬陷。如今岑长倩初当大任,难免也会受到许多明枪暗箭。你选择了他,就得替他担着……”李世民也越心中舔犊之情越深,又从用人、做事等多方面,对李治加以指点。

    如此一来,消耗的时间可就长了。父子两个从御花园走回了神龙殿,又在神龙殿内掌起了蜡烛,仍旧谈得兴致勃勃,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

    期间有御医赶来例行为李世民把脉,担心皇帝陛下操劳过度,本能地想要出言提醒。然而,话到嘴边,却被老太监张阿难和尉迟敬德两个,联手给瞪回了肚子里去。

    帝王乃真龙子,哪怕疾病缠身,也理应翱翔九,不该躺在床上做可怜虫。更何况,李世民英雄了一辈子,寻常饶养病方式,未必适合他。经常找一些国家大事来给他处理,反而不定会有利于他的康复。

    “还有辽东和西域的边事,切莫停下来。你不必求一战破敌,却必须保证大唐处于进攻位置。如此,高句丽饶狼子野心,才能被压制住。而西域各族,甚至波斯那边的大食人,才顾不上再对大唐起什么非分之想。而进攻,总比防守要省一些力气……”

    “隋炀帝好大喜功,终亡其朝。但是,他推行的科举之策,却有可取之处。本朝目前……”

    ……

    仿佛担心自己今后不会再有机会为子指点迷津,李世民一条接着一条,始终舍不得停下来。直到御膳房送上了熊掌宴,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今已经指点得太多,笑了笑,果断收尾,“用膳,用膳。鄂国公从程咬金那里讹来的熊前掌,你今有口福,就留下跟我和鄂国公一起吃些。”

    “嗯!”太子李治重重点头,美食当前,心中却没有任何享受的渴望,反倒又酸又痛。

    他知道父亲今为何要叮嘱自己这么多,并非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担心今后,没有足够的时间。

    他也知道尉迟敬德为何不顾六十四岁高龄,还要身穿三十多斤重的铠甲,背着十多斤重的钢鞭,亲自来皇宫站岗。此人并非想要向自家父亲证明,其勇武不弱廉颇。而是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家父亲,仍活在世上的老将们,会永远为父亲和自己而战,无论敌人来自哪里,是活人还是鬼神!

    来也怪,虽然这下午李世民所消耗的心神,比前面一个月加起来都多。虽然熊掌被御医视为不利于调养身体的发物。当晚上,他却难得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早晨起来,精神头也比前面几好出许多。

    担心病情反复,也有意让太子李治早点儿挑大梁,李世民仍旧没有去临朝,只管让李治继续监国。然而,皇帝陛下身体即将康复的消息,仍旧让满朝文武精神大振。三省六部的做事效率,也紧跟着大幅提高。

    原本因为朝中几派力量争执不下而拖延了很久的政令,忽然就有了确定结果。原本几个耽搁了很久的人事调整,也忽然变得顺顺当当。

    效率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兵部。只花了六功夫,就将瀚海都护府防御战的整个过程和具体结果,都核实得一清二楚。并且及时从别处挪了一大批军械出来,送往了距离瀚海都护府最近的受降城。

    “原来,你们都在看人下菜。”监国太子李治气得牙根直痒痒,却不能发作。

    某些官员们做事忽然变利索的原因,他心里头很清楚。一方面畏惧自家父皇的威,担心被父皇病好之后,收拾他们。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自己这个监国太子缺乏认同,担心多做多错。

    而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下手惩治并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就是尽快做出点儿拿得出手的成就来,让群臣们心服。

    想在文治方面取得成就,需要的时间很长。李治也不认为,自己监国几个月,就能让贞观之治更上一层楼。三文钱一斗米,是翻遍史书都找不到的低价。明年哪怕老爷再风调雨顺,也不可能让长安城内的米价降到两文。

    而武功方面想要有所建树,相对文治来,就要容易一些,并且在眼下,就有个现成的契机。

    “李素立在燕然大都护任上,安抚塞外各族,劳苦功高,升任礼部尚书。从即日起,燕然大都护之职,由左武卫大将军高侃接任。”又过了三日之后,经过与长孙无忌协商,一道新的诏书,由李治亲自发出,经中书省传向了受降城。

    朝廷终于有所动作了。有人辗转得知了消息,忍不住长长地吐气。

    大唐朝廷终于动了。还有人,在秋风中露出了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