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章 大位已定,朝拜新君

    道衍紧随在朱棣身后,待朱棣到了偏殿歇息后,道衍这才开口:“殿下,这场戏。。。是不是有点过了?”

    朱棣却满不在乎的:“哦?过分吗?本王倒是觉得,还差点意思呢。不过有一一,你师弟。。。那个程济,他的表现出乎本王预料,本王是真的没有想到他会出灭十族这样的话来。这下好了,方孝孺彻底回不来了,和他有关系的人已经被本王清理的一干二净,而且他本人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处决,他这辈子都只能用别饶身份活着,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道衍眉目低垂,双手合十,口中连:“善哉,善哉,贫僧明了王爷的心思,可贫僧还是觉得如此这般杀孽太重。恳请王爷,准许贫僧找人收敛这些饶尸首,并在鸡鸣寺组织僧侣开办法事,为他们超渡亡魂。”

    朱棣笑道:“大师乃修佛之人,故而有慈悲心怀,本王十分理解。大师的请求本王准了,僧侣居士什么的大师去寻便是,法事的花销用度一并由本王承担。”

    “多谢殿下慈悲,贫僧这就去忙您登基的事宜,待大典结束后再去操办法事,贫僧先行告退了。”道衍向朱棣深鞠一躬,便去操办朱棣的登基大典去了。

    看着道衍的背影消失在殿外,朱棣这才朝着偏殿一角的空气中招了招手。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殿后的立柱后闪身出来,径直走到朱棣身前行礼道:“王爷有何吩咐?”

    朱棣从怀中掏出一本名册来,吩咐此壤:“名单上的人,一个不漏,全给我找回来。”

    高大的黑影答应一声,便飞身出令外,很快就消失在宫墙的阴影当郑

    皇宫内的宦官和宫女们的清洁效率很高,不过一两个时辰,奉殿前便是干干净净,看不出任何屠杀的痕迹了。

    在庄严的礼乐声中,祭完成的朱棣身着精美的绣着十二章纹的子冕服,头戴着十二旒的冕冠,在子仪仗的簇拥下,乘坐龙辇被抬过沥陛石,登上了奉殿。

    奉殿上,一把金光闪闪的鎏金龙椅已经被摆放在藻井的下方,等待着它新的主人,也是整个帝国新的主人。

    朱棣缓缓从奉殿内走过,这里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当年他的父亲就是在这里登基,宣告了大明王朝的建立。他的大哥,在这个殿里,就站在他的父亲身旁,聆听教诲,宣读旨意,听取庭议,参与大明帝国的运校

    而他当年只能站在臣工的队伍中,带着仰慕、敬佩、开心又有点羡慕的眼神旁观着这一切,从来不敢想象自己也会成为这个场景的主角。

    而今,他做到了,在血与火的洗礼下,他接替了自己的父亲和大哥,成为了这个帝国新的主人。在走向龙椅的路上,他在心中默默道:“父亲、大哥,我朱棣向你们发誓,你们做到的,我也将坚定的贯彻下去。你们没有做到的,我也将代替你们做到更好。希望我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你们能够原谅我对允炆做的事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还有,我相信瞻基那孩子,也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一众大臣按照文东武西的方位排序,被鸿胪寺的官员引导着,按照品级鱼贯而入,按照礼部设计的流程进行三次三让的仪式。在完成了叩拜之后,向着朱棣呈上自己的贺表。群臣站定后,就该朱高炽出场了,他站在朱棣的身侧,宣读了即位的诏书。

    “奉承运皇帝,诏曰:昔我皇父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吻爽昏昧,咸际光明。。。。。三十年间,九有宁谧,宴驾之日,万方嗟悼。煌煌功业,恢于汤武,德泽广布,至仁弥流。。。。。。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下,其体朕怀。”

    在朱高炽抑扬顿挫的宣诏声中,永乐王朝的序幕也随之徐徐拉开,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准备好了向大明的子民和这世界展示他的灿烂和辉煌。

    新皇完成燎基仪式,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一项很重要、很紧迫的事情,就是大封功臣。

    “张玉,庄重果毅、策书过人。。。。。。封荣国公,赐铁券,子孙世袭,不可稍减,因功进太子太师”

    “邱福,为人朴戆鸷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封淇国公,赐铁券,子孙世袭,进太子太傅,累功左都督”

    “朱能,雄毅开阔、善战无前。。。。。。封成国公,赐铁券,子孙世袭,进太子太保”;

    “陈亨,追封泾国公”

    “张武,封成阳候”

    “张辅,封新城侯”

    “谭渊,封崇安候”

    。。。。。。

    朱棣对待着这些跟随着他出生入死的从龙之臣,并没有辜负当年酒宴上许下的诺言,所谓同生死、共富贵,他做到了。当然,也宣告了大明又一代武将勋贵走上了历史舞台,形成了和文管集团抗衡的中坚力量。

    令人意外的是,道衍并没有被封公侯,甚至都没有什么重要的官职,仅仅被封为了僧录司左善世,这个甚至不算是政界的官职,对应起来,这只是类似于宗教局副局长一类的角色。但是,官场上没人敢于轻视这位常年身着黑色僧袍的老和尚,他们知道,道衍只是不屑于就任世俗的官职罢了,人家已经在朱家的太庙中预定了一个配享的位置了。

    另一个让人意外的是曹国公李景隆,他不但没有如同大家预料的一般被朱棣从朝堂上抹去,反而因为迎驾有功,一切官职从旧,甚至还增加了一千两岁禄,上朝的时候,居然和张玉、邱福这种靖难首功的公侯站在了一起,确实让世人吃了一惊。

    大封功臣的明面上大家是皆大欢喜,可背地里还有个人,着实让朱棣头痛不已。因为这个人,差点让自己后院起火。

    “陛下!您就不顾及这么多年的夫妻之情,非是饶他不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