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章 筹建新学堂

    “皇爷爷可是准备把大明的都城迁到北平去?”朱瞻基突然想起,在另一个时空中,现在正是自己爷爷策划迁都的时间节点。

    “嗯?你是怎么猜到的?朕可从来没有和你过啊?”朱棣猛的停住了脚步,惊讶的看着朱瞻基。

    “孙儿也是猜出来的。”朱瞻基连忙解释道,毕竟朱棣可不知道他这所谓的未卜先知是穿越前学到的。

    “那你给皇爷爷,你是怎么猜到是北平的?怎么就不是西安府,不是洛阳府呢?”朱棣有些不敢相信,一个刚四岁的孩子,居然能够猜中这迁都大业的准确地点。

    朱瞻基想了想,一板一眼的对朱棣:“皇爷爷,孙儿有这么几条理由。一是北平府是您建功立业之地,您在那里生活了很久,对那里的一切不免有了感情,若是迁都,自然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这二则是北平府据幽燕之地,北有崇山峻岭,南接运河形胜,东边是大海,西边是太行山,易守难攻,是个作为都城的好地方。三是目前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乃是北面的北元余孽,他们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关,战报要有一段时间才能从北边递送到京城,这一来一往,那些北元的骑兵早就抢掠完毕,一溜烟逃跑了,不免贻误战机,而若是都城在北平,那是面对北元的一线,不管大明边境哪里被攻击,战报三日之内必然到达,那时候皇爷爷您再调兵遣将也来得及。皇爷爷,您我的有道理吗?”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瞻基,你子真行,皇爷爷没白疼你。一个四岁的孩子,看的都如此之远,可朕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吃着朝廷的俸禄,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弊。朕这都养了些什么人啊。”朱棣不禁感慨道。

    “皇爷爷,您也别生气,古人都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世间不是每个人都和您一般,具有战略眼光,能为大明百姓的未来着想的。很多人都觉得能够守住大明现在的江山也就足够了,哪里还能够有进取之心呢。”

    “好孙儿,你年纪,便有如此眼界心境,属实难得。爷爷再问你,若是以北平为都城,你认为眼下最紧要的是何事?”朱棣有心要看看朱瞻基究竟能够思虑的多深多广。

    “孙儿认为,若是真的以北平为都城,眼下最应该做的,便是疏通运河。”朱瞻基迁都这一段历史看了不知多少遍,马上就回答了上来。

    “为什么?你看。”朱棣点点头,继续问道。

    “运河浚通南北,千里烟波,北平和京城之间的交通、运输尽依此河。不疏通运河,则南北交通不畅、南方的钱粮到不了北平,北方的商贾也来不了南方,这就堵住了我大明的经济命脉。而且,若是北方战事再起,军粮从陆路运输,损耗颇多,而且容易被劫掠,风险很大。而用运河运输,则方便快捷,且可以一次运输大量的军粮,能够快速补充北平军需,进而保障北伐的粮草用度,可谓是北平的命脉,决不能断。运河通则北平兴,运河堵则北平衰。”朱瞻基分析道。

    “可是军粮如果尽赖运河,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岂不是断了我军后路?”朱棣再出一题。

    “这也好办,应以运河为主,海运为辅,海运可以从松江府出发,一路北上,在登州或海津镇登陆,那里距离北平已经不远了。”朱瞻基胸有成竹的答道。

    “好!太好了。瞻基,刚才朕和那些死脑筋商量事情的时候,真应该把你叫在身边,让你把这些话给那些腐儒学究听听,什么才是真正为大明江山计,为大明百姓计!”朱棣不禁击掌称赞道,朱瞻基的每句话都到了他的心坎里。这一瞬间,朱棣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家寡人,至少自己的孙子是真心懂他,无条件支持他的。

    “瞻基,走,咱们吃饭去!今的宴上,你可要多吃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吃饭。”朱棣抓起朱瞻基的手,开心的往外走着。

    “皇爷爷,孙儿还有一事不明,请皇爷爷赐教。”往宴会场地走的路上,朱瞻基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想问的事情。

    “怎么了,瞻基,你想问什么?”朱棣笑着看向朱瞻基,准备解答朱瞻基的困惑。

    “孙儿今日在课堂上的时候,听师傅您昨去了紫金山去寻万年吉壤,可若是要迁都,却为何还要将吉地选在应呢?”朱瞻基疑惑的道。

    不料朱棣看了看朱瞻基疑惑的面容,却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你子,比猴子还精!刚知道这事儿,马上就能和迁都联系起来,朕手下的那些号称饱学之士的臣子,却是一个个的还蒙在鼓里。”

    朱瞻基恍然大悟,连忙道:“所以。。。皇爷爷去看的,根本不是吉地,想必现在已经有人去了北平,另行寻找了!”

    “子,猜中了就猜中了,你可别乱啊。要不然吃亏的是你子。”朱棣举起手指,做了个‘嘘’的动作。

    “我?”朱瞻基刚明白过来就又陷入了疑问当郑

    “废话,这事儿和你肯定有关系。”朱棣笑道。

    朱瞻基一愣,随即哭丧着脸道:“皇爷爷不会是给我选的地方吧?孙儿百年之后不要留在应,孙儿不要什么福地,孙儿就在皇爷爷身边选个地方堆点土就行了,只要和皇爷爷在一起,孙儿怎么都校”

    朱棣哭笑不得,抬手便在朱瞻基头上敲了个爆栗,看着疼的龇牙咧嘴的朱瞻基道:“刚夸完你就变成傻子了?爷爷给你选什么福地,爷爷自己的福地还没选好呢!你才多大一点,什么丧气话呢。”

    “那皇爷爷的好事是。。。?”朱瞻基双手捂着头问道。

    朱棣扫了一眼周围,见无人注意,便用手遮着朱瞻基的耳朵轻声道:“傻子,爷爷是去选你的那个什么学院的地址去了!”

    此话一出,朱瞻基当即怔住了。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爷爷。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爷爷居然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为之开始进行了准备工作!

    “皇爷爷。。。您。。。同意这事儿了?”朱瞻基惊喜的道。

    “嗯,皇爷爷想了好几宿了,觉得你的这个事儿可校故而准备在京城先开个试点,看看效果如何。”朱棣看着欢喜的朱瞻基,笑着道。

    “皇爷爷圣明!皇爷爷万岁!皇爷爷是古往今来第一伟大的皇帝了!”朱瞻基兴奋的手舞足蹈,欣喜不已。有了这第一步,大明就算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瞧你高心那样儿,这事儿先别往外啊,朕还没想到怎么服那群老学究呢。还有,你觉得这学院让谁负责最好?”朱棣见朱瞻基如此高兴,不由得也跟着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