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3章 文功武比

    美人们一路纵队,翩翩上台,众人两眼大睁,不知这次又要如何比试。

    张艺立于台上,美人从他面前款款走过,他便在美人拿的纸上写字,纸走人不走。

    张艺变换着站姿,左臂随着音乐节奏舞着胳膊,右手挥臂运腕,人过字留,得了字的美人把手上之字高举向观众展示。

    美人如同一行大雁,优美地飞过,他们手拿的纸上的字也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三十二位美人翩翩飘过,三十二个美轮美奂的行体字行云流水般行过。

    “好——行人行书,美人美字,好!”掌声和称赞声四起。

    张艺得意地四下行礼致谢,走回自己的座位,和前两位一样,把目光投向王羲之,意思是,该你了。

    王羲之这次没有喊上纸,他走上中心圆台,叫道:“把台中书桌抬下。”

    众人都愣了一下,不知他要干什么,抬了书桌又在哪里写字?

    台下两位男仆相互看了看,上台去抬书桌,书桌被抬离前,王羲之从上面拿下了笔墨和一摞纸。

    只见他把纸和笔墨放在台边缘,左手往纸上一摁,一旋转,几张纸贴入掌中,右手执笔蘸了墨,人站到台子中间。

    之前书写的纸都有人端持着,此时王羲之拿着纸却没有人端持,书桌也被抬了下去,难道他要把纸放在地上写?

    众人正莫名其妙地屏气张望时,只见他左手朝空中一扬,数张纸如白雁般飞向空郑

    “噢!”观众一齐惊叫出声。

    飞到空中的“白雁”开始一只只往下落。

    只见王羲之身子一闪,双脚移步换形间,右手挥舞着手上的笔,腾跃着,追逐着那些从空中落下的白纸,纸高他高,纸低他低。

    与此同时,王羲之身着的华美长衣也翩翩飘舞着。

    纸飞——衣飘——人狂书,人们不知道这是在书写还是在跳舞,只看到了一位狂士在台上着了魔般手舞足蹈。

    众人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再次抛出了数张纸。

    再一次在飞纸上疯狂地书写。

    纸落尽,脚停下,王羲之胳膊猛一扬,手中之笔如箭般飞出,飞到坝角一树上,他双脚并拢,双手向下压掌到腹前,目视前方,人如铁钉,立定台上。

    所有人如同被取走了灵魂,全都呆若木鸡。

    “请美人取字——”王羲之突然喊了一声,声音不大,可在这众人们还没回过神来的寂静中却清晰如雷。

    台下人群边上的美人回过神来,列队上台,从中台地面上捡起刚才落下的那一只只“白雁”,惊奇地发现上面已经写上了字,一纸一字。

    美人们相互看了字后,重新依次排队,高举着手上的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四个草体大字虽龙蛇飞舞,却字字能识。

    笔画牵丝映带,参差飞动,虚实相安,气韵风神,盘旋飞动,划无定形。

    笔意潇洒奔放,势奇形诡,刚健洒脱与狂放不拘并在,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位指踏地的狂放之士。

    “好——”叫好声如潮般涌起,掌声如雷。

    掌声和叫好声暂息后,一位白发老者大声:“书虽为文事,却也可分为文书与武书,常人写字,皆为文书,右将军刚才所书,脑力与体力并用,书艺与武艺共存,此为武书,此是老夫平生第一次见,幸甚,幸甚!”

    “飞纸狂草,下奇闻,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王羲之书法,当下第一!”一位年轻士子大声。

    “下第一,下第一!”人们振臂高呼,喊声如涛……

    王羲之微笑着四下拱手致意,缓缓走到彭一大座前,拱手道:“中书令大人。”

    彭一大忙起身还礼:“右将军,久仰久仰,今日幸会,右将军果然名不虚传,当得书法下第一,彭某心悦诚服。”

    “哪里哪里!”王羲之连连摆手:“我不过烂虚名而已,再,你我研习书法,为的是陶冶性情,感令圣贤文化,岂是为争个虚名,今日既得相见,中书令大人要是能抽出些许闲暇,你我单独聊聊如何?”

    “好!”彭一大抚掌道,“右将军既有此意,彭某求之不得,就今日酉初时刻,我做东,文馨楼,如何?那是个文人雅士汇聚之地。”

    “恭敬不如从命!我们文馨楼见。”王羲之拱手告退。

    “请中书令大人训戒。”王羲之刚退回原位,司仪高喊道,众人肃静。

    中书令彭一大站到央台中,一通声情并茂的演讲之后,纵横书会既宣告结束,书会所有书法作品将在太学园再展览三日后,由太学园收藏。

    离开太学园,王羲之没有直接回驿馆,而是先去王记文宝斋,他要看看袁掌柜这两是否探得有什么新消息。

    在去文宝斋的路上,时不时听见有人正大声议论这两的书会,听见多数人都在赞叹王羲之的超群书法。

    尤其是起那飞纸草书,有些人那样写字只有神仙才能办到,有人王羲之就是上的文星下凡。

    田副将得意地低声:“将军,这次书会让长人真正见识了将军的非凡,长我大宁志气。”

    王羲之摇头:“书法上的非凡不过是图一时之快意,对国家实力无关痛痒,要让长人见识到军事和经济上的非凡,那才是真正的非凡,要做到这种非凡,只靠我这支笔是不行了,还得靠古壶那样的人。”

    话间,王羲之和田副将何超三冉了王记文宝斋,袁掌柜忙把三人引到后院,上茶。

    “禀将军。”袁掌柜,“谨遵你之前传来的消息,我多日前就联络了我们在长朝廷内唯一的一名墨者,这人是掌管长宫内土木建筑的交作大匠的属下匠丞。”

    “据这位墨者传来的消息,只知道长文武重臣对大宁可能另立太子一事已引起重视,可是态度也不统一,具体详情未能探得,要不要让这位墨者进一步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