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 王粲来投

    大旱一直持续了半年。从六月开始,一直到开春,淮河南北都没有迎来一场雨。

    好在吕布准备充足,赈济及时,这一世的九江,与上一世饿殍满地,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袁术赈济灾民,庐江的灾情也得到了很大缓解。

    吕布在徐州,也安心不少。

    起兵本为报国救民,而不是为了什么成就大业,这是上一世刘备告诉他的,履行了一生,坚守了一生的道义。

    所以上一世,即使陈登已经到了曹操的麾下,成为了自己的敌人,刘备仍然为广陵郡的百姓有如此一位爱民好官而感到欣慰。

    庐江郡的百姓,虽在袁术麾下,但也是大汉子民,吕布又怎么能做到视若无睹?

    徐州。

    一个青年文士看着徐州城中熙熙攘攘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

    “原以为荆州是唯一的王道乐土,没想到,在战乱频频的中原,也有这样的繁荣景象。”

    他从荆州一路走来,本来,听徐州牧吕布优待文士,他便极为心动。

    这个时代,居高位者,虽然嘴里喊着求贤若渴,但实际上,一部分诸侯根本就是任人唯亲,真的求贤若渴的,也只招揽那些勇冠三军的猛将,安邦定国的贤臣,谁会把他们这些文士放在眼里。

    吕布建立文学馆,将一个在下毫无名声的文士荣欣,提拔为徐州从事,在他这等文人心里,立刻掀起了万丈波澜。

    但是,从荆州到徐州,路途遥远,他也不敢贸然前校

    直到听到吕布赠送给袁术四十万斛粮食,只为赈济庐江百姓,他忍不住决定,离开荆州,投奔吕布。

    来到徐州治所,青年文士投上拜帖,请求门吏道,“在下兖州山阳人王粲,字仲宣,听闻徐州牧吕将军招纳文士,特意从荆州前来投奔,还请为我通报。”

    他有些忐忑,俗话的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既不是什么智计过饶谋士,更不是什么勇冠三军的武将,在荆州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尊重。

    想他年纪轻轻就名扬下,得到了蔡邕的赏识,然而,在这乱世之中,文士根本就是别人砧板上的肉,就连蔡邕自己,都自身难保,何况是他赏识的人。

    南下投靠刘表后,刘表对他这样的文士毫无兴趣。

    别位高权重了,就连养优处尊都做不到。

    吕布虽然发布政令要优待文士,但这政令,又有几分可信呢?

    吕布在官署听到王粲来投奔,不禁大喜。

    提拔荣欣为徐州从事,果然起到了千金买骨的作用。

    就连荣欣这样的无名之辈,都可以因为一篇文章,成为徐州的从事,吕布就不信,王粲,陈琳这些在各诸侯处丝毫不受重视的文士会不心动。

    上一世,蜀中文风凋零,连史官都没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胸怀道义,春秋遗风,国士无双,光照日月,然而相继离世后,因为没有史官,不过十几年时间,他们的事迹竟然随着他们的离世而渐渐难以稽考。

    以至于查询他们的事迹,竟然要翻阅吴魏的史书。他们的史书,又怎么会给与这些蜀中义士好评。

    每每思之,吕布都会心痛至极。

    这一世,吕布绝不会犯上一世的错误。

    刘关张赵,无数义士的壮举,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淹没在时间的流逝郑

    曹操屠戮徐州,用军屯和民屯来压榨中原百姓,掘水灌城,也不应该被曹中等人轻飘飘的原谅。

    一个没有历史的华夏,不是一个完整的华夏。一个颠倒历史的华夏,是一个可悲的华夏。

    上一世,孔明犯下的错误,这一世绝不能再犯。

    当然,重视文士,绝不能听任他们插手政事,这一点,吕布是不会妥协的。

    皓首穷经,青春做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是孔明对文士的看法,不会因为重生而改变。

    吕布没有能力,将文士提升到谋臣武将的地位,但他可以给与文士该有的尊重。

    吕布本想让人将王粲请进来。

    后来一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出迎。

    徐州没有什么高官厚禄等待这些文士,只能用行动上的尊重来笼络这些人了。

    当然,吕布是真的尊重他们,而不是学曹操,有用的时候倒履相迎许攸,没用之后立刻杀害,毫无犹豫。

    王粲正在徐州官署外等待。

    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吕布会不会接待自己。

    就在他等待的时候,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官署里面传了出来。

    吕布一边走,一边笑道,“王仲宣来徐州,让我徐州蓬荜生辉啊。门吏无礼,竟然让仲宣站立等候,岂是对待大贤之礼。仲宣恕罪。”

    看到吕布做足了姿态,王粲不禁大喜。

    他在荆州,何曾得到过这等尊敬。

    赶忙拜倒,“王粲拜见温侯,贸然来见,还请温侯恕王粲无礼。”

    吕布哈哈大笑,“仲宣之名,下远扬,能来我徐州,是我徐州之幸,快快请进。”

    完,亲自引导王粲进入徐州官署。

    分宾主坐定后,吕布笑道,“王仲宣远来不易,请稍坐片刻,今日徐州大摆宴席,欢迎仲宣到来。”

    看到吕布如此热情,王粲顿时高忻不能自已。

    本来他还打算观察一会,这时候哪里还按捺得住,除了吕布,这世间还有哪路诸侯会把他一个文人放在眼里,拜伏于地道,“王粲漂泊半生,只恨未逢明主,温侯若不弃。。。。。。”

    吕布,“。。。。。。”

    他的,都是我的词啊。

    我弃,我真的弃,我不收义子。

    却听王粲道,“我愿为温侯效犬马之劳。”

    吕布听完,这才定下神来,还好还好,不是要拜义父。

    他赶忙回答道,“仲宣愿意来我徐州,正是大的幸事。我不日将要迁治所去九江,不如请仲宣担任扬州从事如何?”

    王粲一听大喜,赶忙跪倒在地,“多谢主公。王粲得主公知遇之恩,敢不尽心竭力。”

    吕布笑道,“虽然仲宣为扬州从事,但日后,我徐州和扬州二州的文书,书信,檄文,奏章,都请仲宣为我写之,不知仲宣可否愿意辛劳。”

    王粲笑道,“分内之事,定当为主公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