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袁谭着急

    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到了十一月,曹操和袁绍,在前方的大军部队终于撤离,各自只留下了一万多人在边境。

    袁绍回到了邺城,曹操也回到了许都。

    双方相持了九个多月,最终以不分胜负的结果结束了这次鏖兵。

    双方各自损失了一万多人。

    对于曹操来,能够在袁绍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取得不胜不败的战果,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他见识到了袁绍的兵马粮草之后,回到许都,更加迫切的实施他的兵屯和民屯政策。

    而袁绍,也终于第一次开始正视之前毫不重视的吕布。

    袁绍之前只把曹操看成对手,至于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势穷力孤投靠刘备的吕布,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袁绍和曹操都是聪明人,这次袁曹二人鏖兵,吕布却左右横跳,尤其是他胆敢介入自己的继承人问题,让袁绍觉得,如果不消灭吕布,就没法安心消灭曹操。

    吕布着急统一下,袁绍就更急了。

    下还没统一呢,自己已经五十了,继承人问题迟迟解决不了,集团内部处处都是勾心斗角,再不统一下,然后安心处理内部问题,袁绍觉得自己就没机会了。

    在攘外必先安内,或者全力统一下再处理内部之间,袁绍选择了先统一下。

    上一世他是这么选的,这一世依然如此。

    因为在他看来,统一下容易,处理内部问题更难。

    拥兵百万,带甲十万,统一下不是轻轻松松的吗?

    袁绍的部队撤离黎阳前线后,公孙度,公孙瓒二人,自然也撤军了。

    曹操已经封了公孙度为辽东太守,钩力都护,公孙度确实心动了。

    每一个诸侯都希望自己的地盘大,只有地盘大,才能有足够的纵深来面对别饶攻击,区区辽东,对于公孙度来,太了。

    如果能够拿下钩力,公孙度的地盘,就有了足够的纵深了。

    曹操的圣旨,不能让公孙度获得人马,粮草,军械,但是可以让公孙度获得名分,可以让公孙度获得当地饶支持,世家的合作。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的圣旨,明明没有什么实质的利益,还是有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建安六年十一月,公孙度不顾辽东寒地冷,钩力大雪交加的兵家大忌,率领大军十三万,又从盟友公孙瓒处借兵三万,共十六万大军,倾巢而出,征讨钩力。

    如今的钩力,实力真的很弱,全靠气阻挡大汉朝的军队,然而公孙度在辽东多年,他家的军队早就跟钩力一样,适应了严寒气,十六万大军更是钩力想都想不到的庞大数字。大军到处,一路势如破竹,将钩力打的溃不成军,占领了整个半岛,从此半岛地区又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属地。

    然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虽然钩力地区被大汉的诸侯公孙度占领,而且公孙度迁徙了不少汉人过去,但公孙度还是低估了这方水土上养育的饶嘴炮能力。

    明明是公孙度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十六万大军将钩力地区打的溃不成军,但在当地饶嘴里,当地土着英勇善战,出动七百万军队,不但杀得公孙度三百万大军全军覆没,还射瞎了公孙度一只眼睛,最终公孙度被土着活捉。

    但公孙度最终还是成了钩力统治者,这又如何解释呢?这可难不倒嘴炮们,长白山神降临人世,公孙度在神面前发誓成为钩力人,土着们这才接受了自己的俘虏公孙度的统治。

    公孙度,“。。。。。。”

    去你的钩力人,老子华夏人,谁再乱我砍了谁。这才慢慢平息了这种神之故事。

    数年后,吕布大军压境,刘备亲自劝降,公孙度随刘备入洛阳。下一统,钩力也重归大汉。

    但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也不可能有真正长盛不衰的王朝,数百年后大汉再次衰弱。

    这个时候,钩力的历史学家考证出,黄帝轩辕氏,本姓公孙,因为居住在姬水旁,改姓为姬,而钩力神文圣武崇法地慧聪睿明智勇仁信高王公孙度,正是黄帝的嫡派子孙,所以,整个中原所有地盘,都是。。。。。。你懂的。

    此是后话,暂时不提。

    。。。。。。

    许都,曹操听到公孙度已经吞并了钩力,请子下旨,正式裁撤钩力都护府,加封公孙度为钩力太守,前将军。

    至此,当今下,北方的各路诸侯,官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南方诸侯。

    袁绍,大将军,大司马。

    曹操,丞相。

    刘备,司徒,骠骑大将军。

    吕布,司空,车骑大将军。

    公孙瓒,车骑将军。

    公孙度,前将军。

    这都是朝廷正式授命的诸侯。

    而袁绍,自然不会满足于自己一人为官,于是任命大儿子袁谭为车骑将军,二儿子袁熙为卫将军,三儿子袁尚为骠骑将军。不过,袁绍的任命,很显然不如朝廷圣旨那么名正言顺,也就是自己集团内部承认而已,外人眼中,仍然只有袁谭的青州刺史是真正的朝廷官职。

    但袁绍的这番任命,却是透露了一丝信息。那就是,在袁绍集团,袁绍本人以外,袁尚是第一号人物,因为三将军中,骠骑将军为首,车骑将军为次,卫将军第三。

    但袁尚虽然地位最高,但仍然不是袁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因为三将军虽然有次序问题,但官位是一样的,如果袁绍真要让袁尚继承自己的基业,绝对不能让三个儿子并列,而应该突出其中一个。

    只能,袁绍至今还在犹豫。

    袁谭看到自己被父亲任命为车骑将军,不如袁尚,顿时大惊失色,急忙请自己的心腹辛评,辛毗,郭图等人来商议。

    一见到自己的心腹,袁谭立刻诉苦道,“我为父亲大业,亲冒矢石,不避锋刃,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田楷,孔融,立功无数。而袁尚乳臭未干,寸功未立。父亲听信后母之言,偏爱袁尚,如今竟然让袁尚位居我之上,诸公如何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