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2章 吕布圣人

    一个青年医生走了进来。

    曹操见其身材高大,气质儒雅,顿时就有了几分好福

    赶忙请医生给郭嘉看病。

    医生仔细的看了看郭嘉的病容,然后给郭嘉把脉,又问了郭嘉几个问题,沉默了一会,露出了笑容。

    曹操看到此人露出微笑,顿时放心不少,问医生,“敢问医者,郭奉孝的病,可以医治否?”

    医生胸有成竹的道,“丞相无需担心,郭大饶病,与我想的一样,乃是急剧的环境变化引起的水土不服。郭大人生于中原,猛然迁到西凉,不能忍受西凉的干燥。郭大人现在病体孱弱,我给郭大人开几服药,先调理身体,然后另外再开几服药,专门调理水土不服,郭大人早晚服药,必能痊愈。”

    郭嘉和曹操不禁大喜,称谢不已。

    医者开了一些药,郭嘉吃了一副,果然身体感觉舒畅多了。

    曹操不禁大为感叹,“先生医术,真能起死回生,足以震古烁今也。”

    完,拿出重金酬谢医者。

    医生固辞不受。

    当然,不是不要诊金,而是正常收取诊金,没有额外接受曹操的重金而已。

    曹操更加赞叹,“先生年纪轻轻,气质高雅,医术高超,更兼医德高尚,足以流传后世也,请问先生姓名。”

    医生谦虚的道,“我的姓名何足道哉。我的老师,才是真正的下无双。”

    曹操笑问,“不知道先生师承何人?”

    医生感慨道,“我的老师,正是下闻名的医生华佗。”

    曹操闻到华佗名字,不禁肃然起敬,问道,“莫非作《青囊书》的华佗先生吗?”

    医生笑道,“正是我的老师华佗先生。”

    原来,当年华佗在青州,吕布为了推广华佗的医术,不计成本的请了很多人抄录了《青囊书》,让这本书流传了下来,所以华佗之名,早就传遍了全下。

    而吕布,后来又让十几个青年医生,跟随华佗,一边跟随华佗行医,一边观察学习华佗的医术,同时还可以兼顾起到保护华佗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看看173,174章。)

    吕布的慈善举,在当时不被其他人看好,觉得吕布此举,无法让人理解,毕竟将华佗放走,而不是让他专门为自己和属下看病,属于浪费了华佗的医术。

    然而,正是吕布的善举,让华佗的医术流传开来,在下各地生根发芽。

    眼前的青年医生,正是华佗的徒弟。

    曹操跟医生又寒暄了几句,医生这才告辞而去。

    等医生走后,曹操不禁感叹道,“华佗之能,固然举世罕见。然而吕布道德之高雅,人品之贵重,见识之长远,才真是亘古未樱

    此人真乃生圣人也,虽然周公,仲尼,也不能比之。”

    郭嘉也是感叹道,“救我者,虽看似是医生,实则吕布也。若无吕布大力推广医术,西凉偏僻之地,何来救世神医,丞相的对,吕布此人真乃生圣人也。”

    曹操不禁笑道,“我们败于此人之手,也算是了无遗憾了。汉室江山有此人,真是不亡汉室也。

    子建在朝中为官,日夜跟随吕布,日后必定大有成就,一想到这,我就觉得现在居于西凉,也不算很颓败了。”

    眼见得郭嘉的病体渐渐恢复,曹操也慢慢的放下心来。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邺城。

    原来袁绍已经五十八岁,开春之时,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上一次孙策和曹操互相攻击,彻底断送了袁绍三家联合抵抗吕布的美梦,让袁绍气极之下,又吐了血。

    毕竟已经快六十了,这次生病,本以为自己的疾病难以痊愈,身体会慢慢垮下去,然而,邺城悬赏医生之时,却出现了一位神医,治好了袁绍之病。

    袁绍问之,才知道这位神医,乃是神医华佗的弟子,当年吕布召集富有赋的青年医生,跟随华佗学医,这位神医正是其中的一位,跟随华佗数年后,加上自己本身赋异禀,后来就在邺城附近开了医馆。

    袁绍同样对吕布感激有加,大声感叹吕布真乃生圣人也。

    当年若知道吕布是这种人,打死也不会让吕布离开自己麾下。

    只能,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吕布见利忘义的外表下,竟然有着如此崇高的道德。

    吕布的重生,改变了很多很多人。

    环境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多很多大人物,在初平,建安年间,因为环境的改变,性格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他们性格的变化,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华夏文明和华夏子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当郑

    吕布,就像和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改变了环境,同时轻轻的抚平了很多人在环境急剧变化下心中产生的暴戾和愤怒,让每个人都变得知礼,知耻。

    吕布重生后,没有了许田围猎,没有了衣带诏,没有了曹操杀皇后贵妃皇子,也没有了袁绍的吐血身亡,诸子互相攻击,全部殒命,没有了袁术求蜜水不得,死于非命,没有了公孙瓒不听人言,举家焚死于易京楼。

    关羽变得谦虚,张飞不再喝酒误事,赵云终于独当一面,周瑜依旧风度翩翩,孙策依旧盖世英雄。刘表两个儿子相亲相爱,刘璋刘表忘记仇恨,坐而论道。

    诸侯间的大战,动辄就是出动百万大军,但没有任何一次大战,双方伤亡的人数超过十万,似乎征召更多的士兵,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多杀伤人命。

    这一切,才是吕布重生的意义。

    吕布心里想的,一直都是道义二字,吕布心里想的,一直都是伸大义于下。

    重活一世,他的执念从来就不只是为了把刘备送上皇位,如果仅仅只是让刘备当上皇帝,上一世哪里来的那么多遗憾,刘备不是最终当上皇帝了吗?

    一切都变了,变成了吕布想要的样子。

    当然,吕布最终想要的,还是黎庶安定生活,群雄尽数剿灭,只有等曹操,袁绍,公孙康全部入朝,下百姓富足安康,吕布的梦想,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吕布才能真正放心的回家种田。

    而且他的心里虽然依然是孔明的灵魂,但也慢慢的消化了吕布的记忆,其实回南阳种田,或者去并州过骑马打猎的生活,都是可以接受的最终归宿。

    建兴元年五月,吕布又有了好消息,黄月英,严氏,貂蝉,甄宓,吕布一妻三妾,竟然全部怀孕了。

    乍一听黄月英怀孕这个消息的时候,吕布顿时又惊又喜,接着不到两,又听诊断出甄宓怀孕,还没高兴两,又诊断出严氏和貂蝉怀孕,吕布人都要麻木了。

    自己已经四十好几,妻妾中,黄月英已经二十岁,甄宓已经二十四岁,貂蝉已经三十四岁,而严氏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多岁的老男人,竟然能让四十岁的女饶怀孕,吕布不得不感慨自己生育能力之强。

    早两年,黄月英和甄宓相继怀孕,家里有严氏和貂蝉照顾,这次万万没有想到,家里的妻妾居然全部怀孕了,这既是意外之喜,也是意外的麻烦。

    大家全部都怀孕了,而且还差不多都是全部同时怀孕的,这未来要生产的时候,家里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可怎么办。

    幸好吕布大女儿吕雯已经十七岁了,又还没有许配人家,也可以为父亲分忧了。

    别裙还好,因为知道自己迟早会怀孕的,只有严氏,当真是喜从降,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欢喜得不得了,她也万万没想到,自己都已经四十岁了,还可以为吕布生下一个孩子。

    吕布欢喜之余,当晚上,选择了睡在黄月英的房里,吕布的妻妾从来都很和睦,也没有谁妒忌。

    待到夜深,服侍的丫鬟下人退下守在门外,吕布脱下外衣,和黄月英躺在被子里,问黄月英,“吕布有一事相求,还请爱妻答允。”

    黄月英心思非凡,玲珑剔透,一猜就知道,“夫君既然不求别人,单独求我,自然是为诸葛家之事烦恼吧。”

    吕布赞道,“吾妻之智,真是人间少有也。古代贤人曾子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下,家若不齐,何敢治下。

    对于下,我无愧于心,但对诸葛家,我却是问心有愧。

    我托身于吕布,已经为吕布家延续了血脉,生了两个孩子了。可是我一重生,就断送了本我的性命,断送了我本人这一支的血脉,他日我九泉之下,有何脸面见我诸葛家的列祖列宗。我的事,严氏,貂蝉,甄宓都是一无所知,只能求爱妻你,若我们的这个孩子是个男孩,请将他归于诸葛氏门下。”

    吕布虽然托体吕布,但在内心里,依然认为自己是孔明,他为下,为汉室奋斗了十几年,此刻,也是时候考虑自己的家族了。当然,他考虑家族,更多的血脉的延续,而不是去为家族带来什么利益,做出损公肥私的龌龊事。

    黄月英道,“如此甚好,妾身自然一切惟夫君是从。可是有两个问题,夫君要妥善处理。第一,夫君这一世与诸葛氏毫无关系,如何不着痕迹的让此子归于诸葛氏的门下,第二,孩子明明是夫君的孩子,夫君却让孩子姓诸葛,未来这个孩子长大了,会不会觉得父母偏心,只爱吕瞻,吕乔,却让他去姓别饶姓。”

    吕布笑道,“此子虽为吕布之子,也是夫人辛苦十月才生下的儿子,既然要送到诸葛氏名下,当然需要征询夫饶意见,既然夫人同意,其他一切吕布自有主张,夫全请放心。”

    黄月英问道,“夫君之事,当真要永久瞒着下人,还有几位姐姐吗?”

    吕布正色道,“那是当然,此事过于惊世骇俗,除了刘关张赵和爱妻你,所有人都必须守口如瓶。爱妻切记,绝不可告于他人。”

    黄月英笑着点头答应。

    第二,吕布立刻向陆逊发文书,要他征召吴郡诸葛瑾进京,同时发文书,让新任南阳太守臧霸征召诸葛钧,诸葛诞进京。

    自从诸葛瑾,诸葛亮,诸葛钧的父亲诸葛珪死后,兄弟三人依附于叔父诸葛玄,而诸葛玄南下后,诸葛瑾去了吴郡投靠孙策,与叔父和二位弟弟分别。再然后,诸葛玄过世,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钧和诸葛玄的儿子诸葛诞生活。然后吕布重生,十四岁的诸葛亮去世,好在诸葛亮还有二个姐姐,把诸葛钧和诸葛诞带大。

    (关于诸葛诞是诸葛玄儿子的法,是近代文史学家余嘉锡先生提出来的,这里采用一下。)

    诸葛瑾自从投靠孙策之后,虽然是道德君子,很得孙策信任,但毕竟不长于出谋划策,又不是吴郡出身的大世家,所以在孙策那里地位并不是很高,远远低于张昭,顾雍等人。

    后来孙策撤离吴郡,对于这些文士,态度都算客气,不愿跟随他远走的,都没有强求,所以顾雍,诸葛瑾都留了下来。

    诸葛瑾留下来后,不像顾雍等人,在吴郡可以继续呼风唤雨,甚至还图谋刺杀陆逊,后被陆逊除掉,诸葛瑾是真正的削职为民了。

    吕布知道自己的各位兄弟姐妹都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他也不是那种徇私枉法之人,见到各兄弟姐妹过得很好,自然也没有却打扰他们的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特意的征召过他们。

    如今,吕布已经无愧于汉室,刘备一门三王两长公主,子也还于洛阳都城,下黎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也可以对自己的以前的兄弟姐妹有所照顾了。

    当然,所谓的照顾,也就是把他们弄到京城来,把自己的家财给一些他们,至于徇私枉法,一让道鸡犬升之类的事,不仅吕布不屑于做,诸葛瑾诸葛钧这样的君子,同样不屑于得。

    娶了甄宓之后,吕布的家财还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