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7章 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

    京城,乾清宫。

    望着魏忠贤一身衣,畏畏缩缩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的样子,朱由校不由得皱了皱眉。

    他将魏忠贤逐出京师不到半个月,客氏已经来找他好几趟了。

    每次见面之后,客氏倒也没拿魏忠贤事儿,而是为朱由校奉上自己准备的糕点。

    对这位客氏,他还是有感情的。

    无论是原主对这位奶娘的依赖也罢,还是自己穿越过来之后,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也罢,这都让朱由校十分的为难。

    但是魏忠贤上任一个多月,竟然贪污下十数万两银子,着实让朱由校非常的恼火。

    这还不算,加上他背地里针对杨延夷那些动作,更是让朱由校恨得牙痒痒。

    但经过了这一些事情后,朱由校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有办法制约那群清官。

    这不是病句,清官,也是需要制约的。

    现在朝堂之上,那些人又开始借由朝鲜的事情,操弄起党同伐异的那一套,让朱由校十分难受。

    罢免他们?总得找个合适的由头,但只是罢免而已,又对现在朝廷党争起不到半点作用。

    可无论是王安也罢、王体乾也罢、曹化醇也罢,他们身上都缺少一样东西,也多了一样东西。

    缺少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狠辣,多的是一份良心。

    若是用他们来对付这群所谓的正人君子,他们既做不到、也不忍做的。

    所以,朱由校想起了魏忠贤此人。

    他手段是有的,头脑也算精明,为人更是毫无底线、毫无廉耻之意。

    现在,正好顺应客氏的请托,找魏忠贤回来干脏事,也顺便将客氏放出宫去。

    后世历史中,魏忠贤和客氏搅得后宫不得安宁,也让朱由校子嗣全无,不得已将皇位传给了信王。

    现在正好一石二鸟,解决了这两个麻烦。

    年少的朱由校,越来越为自己的高明而得意起来。

    他看着魏忠贤,唬着脸道:“魏忠贤!客氏三番两次的在朕面前保举你,可你却让朕非常失望!”

    魏忠贤还不知道陛下召他回京还有何事,但一定不是坏事。

    如果想要法办了自己,锦衣卫当场就办了,也不至于再押回京师。

    所以,他知道陛下既然这样了,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他去办的。

    思虑及此,他头在金砖上磕得“砰、砰”做响,嘴里道:“老奴有罪!老奴一心想着尽快为先帝办完案子,手段急切了些,老奴知罪了!”

    “行了!站起来回话吧!看你这头磕的,把朕的金砖磕坏了,你可得赔。”朱由校笑吟吟的道。

    魏忠贤听出了朱由校话里隐含的笑意,心里大定,站起了身来,乖巧的站在原地。

    “福王的事,你做的很好,顾及了皇家的体面,没有让朕失望。”

    朱由校这番话,也是话里面还有话。

    当初光宗让魏忠贤找来与郑贵妃容貌相似之人,随后又由魏忠贤亲手将真正的郑贵妃扔进了水井里。

    可即便是被发配到凤阳看坟,魏忠贤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过这件事。

    就连朱由校,还是在崔文升的绝笔信里,才知道的这件事。

    当然,魏忠贤也不是傻子。这件事他不还好,只要了出去,他是必死无疑的。

    但他竟然也没有对朱由校有任何的提及,这点分寸感,还是让朱由校颇为满意的。

    “老奴能为陛下办事,是老奴的福气,哪敢不殚精竭虑呢?”

    听到这句话,朱由校声音突然又变得生硬起来,他抽出龙书案上的一份奏折,扔了下来,道:“你自己看吧!”

    魏忠贤心里一惊,刚才还的好好的,这位爷怎么又突然变了脸了?

    他连忙跪倒在地,膝行上前拾起地上的奏折,愣在原地不敢动弹。

    “朕让你看,你就看!”

    魏忠贤听出了话里的不满之意,连忙打开奏折,三两眼看完,就又“砰、砰”的磕起了头。

    奏折是王体乾写的,参魏忠贤大罪有三。

    其一,与宫内勾结,暗藏不轨。

    其二,在办理通奴案中,敲诈勒索大臣的钱财,并将许多无辜的大臣牵连进来,是为贪墨渎职。

    其三,参魏忠贤在宫外置办了一所豪宅,还搜罗了许多良家女子以供驱使。

    听到魏忠贤又开始“砰、砰”的磕头,朱由校深吸一口气道:“行了!事情都做出来了,现在磕头还有什么用?”

    完之后,朱由校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柔和起来,道:“朕念你办案有功,赦免了你这些罪了!那宅子,朕还留给你用!不但将宅子赏赐给你,朕还允许客氏出宫,在你那宅子里与你作伴,你看如何?”

    虽然朱由校用了类似商量的口气,但魏忠贤明白,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谢陛下圣恩!老奴自知罪该万死,陛下如此体恤老奴,老奴不知如何报答陛下圣恩!”

    朱由校“嘚啵嘚啵嘚”了半,就等着他这句话了。

    于是接着道:“朕正有事情要你去做,也是关于朱常洵的。福王府家财千万贯,名下良田何止十万顷!朕准备让洛阳巡抚陈奇谕负责清点查抄这笔财产,由你率领东厂以负责押运。“

    ”老奴必当为陛下效死忠,绝不会再犯错误了!”

    “好了,起来吧!朕不但要让你再度掌管东厂,就连抄福王家产的百中之一,也一并赐予尔等。由负责协办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和洛阳巡抚四方共分这百分之一,你意如何?”

    魏忠贤一听,又“吧唧”一声跪在地上,他还以为朱由校在反话,意在警告他别再乱伸手。

    “朕既然明这些是赏赐给你们的,就不会再追究!还会将谕令明文下放!下去吧!去找王安交接东厂,朕跟他过了。”

    魏忠贤不敢再耽搁,心怀疑虑的就站起了身,告退后走出了乾清宫。

    这是朱由校的一个尝试,他准备接下来在大明开展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

    从京官开始试点,无论是官员及其亲属名下的房屋、田产、现银、书画古董一类的,都需要上报朝廷,而登记时间是三个月。

    明细款项细分,他准备让军机处去整理出来细纲。

    三个月之后,凡是未登记造册的财产,统统由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来查核。

    并且,也即将在大明律中新增一条大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

    凡是官员及其亲属未能登记的财产,都会去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合理,与官员俸禄是否匹配。

    不匹配的,一律按照该罪办理,该抄家抄家,该杀头杀头。

    但例行的登记制度,一是给足了京官们面子,意思就是你们之前贪墨的,朕认了,也给你们机会了。

    但以后还想闷声捞银子,门都没了。

    而魏忠贤来主办这件事,无疑是极为妥帖的,他甚至都准备将这新增这罪的提案人挂在魏忠贤的头上。

    当然,给予办案人员百中取一的合法贪墨收入,也是朱由校为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提供的额外好处。

    只有将他们的利益与这朝廷的公案挂钩,他们才会尽心办事。

    来到东厂交接的魏忠贤还不知道,一张比还大的黑锅,将他笼罩在其中,而他也即将扛下下官员的口水和谩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