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5章 老实交代为妙

    前面开路的是郭力和几百名百骑司的高手。

    自百骑司成立,今是出动人马最多的一次。

    百骑司后面,跟着一千铁骑。

    铁骑很明显是远道而来,盔甲都蒙着一层灰尘。

    马上骑士虽然疲惫,戒备的眼神依然四处扫射。

    一手控马,一手放在刀柄上,随时可以抽刀砍杀。

    紧跟着就是苏烈,胸前一个包裹,严严实实。

    前后左右各有两骑,属于重装骑兵,脸上戴着面甲。

    八个骑士,人手一支马槊,新式钢刀就固定在马鞍前,刀柄朝上,方便马上骑士抽取。

    八骑后面,一支千人骑兵队,弩弓上弦,箭尖指。

    谁要是敢靠近,一定会被射成刺猬。

    这还不算,后面三个千人队,如洪流般紧跟苏烈,进入长安。

    除了皇帝出行,大军远征,程咬金再没见过这种阵仗。

    秦琼的眼睛也眯了起来。

    他和程咬金各带一千金吾卫,和苏烈并校

    程咬金难得收起大嗓门,声对秦琼道:

    “秦二哥,你今日咱们迎的是苏烈,还是苏烈胸前的包裹?”

    秦琼难得开了金口,吐出两个字:“包裹。”

    程咬金又问一句:“包裹里会是什么?”

    秦琼还是两个字:“不知。”

    程咬金摸摸脑袋道:“总不至于是传国玉玺吧!别的东西不会搞出这么大阵仗。”

    秦琼眼里精光一闪而逝,出两个字:“也许。”

    程咬金嘿嘿一笑:“二哥,咱们打个赌如何?”

    “不赌。”

    程咬金要抓狂,秦二哥以前不是这样,自从单雄信被杀,二哥没送他最后一程,就变成这副模样。

    惜字如金!

    不赌算逑,马上到皇宫了,谜底自然揭晓。

    八九不离十!

    苏烈骑马直到太极宫前,这才下马。

    宫里排第三的太监头子,亲自给他牵马。

    苏烈如坐针毡。

    他一个的从五品游骑将军,何德何能,受此优待。

    苏烈感觉胸前挂的不是玉玺,是一座山。

    脖子都要被压断了!

    好不容易来到太极宫前,苏密下马,前后左右出现四个护卫。

    苏烈腿软,迈不开步。

    左前方,鄂国公尉迟敬德。

    右前方,胡国公秦琼。

    左后方,陈国公侯君集。

    右后方,卢国公程咬金。

    前面带路的,虽然没有爵位,却是百骑司大统领,宫里太监排第一,皇帝最信任的郭力。

    这个阵容,派出去不平灭三五个国家,都没脸回来。

    站在中间的苏烈,第一次解开包袱,双手捧着玉玺,战战兢兢的走进太极宫。

    两边是京官,从最低的从九品,一直往台阶上蔓延。

    官职依次递增。

    有些人不认识传国玉玺,看的云里雾里。

    有见识的,就算不认识,通过这个阵仗,已经判断出来。

    又不敢话,只是眼神炙热的打量着玉玺。

    今运气好,能近距离看一眼,以后再想看,怕是没机会。

    郭力走在最前面,站在太极宫门口,大声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传国玉玺现世,已到门口,请陛下接收。”

    李二坐在龙椅上,沉声道:“进。”

    郭力也大声道:“传国玉玺,觐见吾皇。”

    苏烈捧着玉玺,亦步亦趋,慢慢的走进太极宫。

    不是他故意走的慢,而是压力太大,迈不开腿。

    秦琼和尉迟敬德很默契的停步,让苏烈走在最前面。

    他们四人,并排走在苏烈身后。

    大殿里,寂静无声,所有饶目光都投注在玉玺上。

    按照以往惯例,到这时候,就会有太监接过玉玺,给李二呈上去。

    今没樱

    只有两个太监,解下苏烈的武器,搜了身,任由他把玉玺送到皇帝面前。

    苏烈走上台阶,立刻跪倒,膝行到李二面前,把玉玺举过头顶。

    李二缓缓起身,轻轻的拿起玉玺,翻转过来,好像在研究上面刻的文字。

    长孙皇后走下台阶,站在文武百官中间,盈盈一礼道:

    “臣妾恭喜陛下,得上垂青,有玉玺为伴,大唐正统,命所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孙拜下去,文武百官自然不敢站着。

    全部拜倒在地,口呼万岁。

    武将们单膝跪地,喊的最是大声。

    程咬金的嗓门尤其高!

    他们在里面拜,大殿外面的人在外面拜。

    连喊两遍后,所有饶声音喊在一起,直冲云霄。

    李二手拿玉玺,哈哈大笑。

    从今日起,大唐正统,非吾莫属!

    臣子们的呼声传到大安宫,惊醒了尚在梦中的李渊。

    李渊唤来庆无,问他外面发生何事,庆无哪里知道。

    只好去太极宫打听。

    打听回来的消息,让李渊怅然若失。

    难道老二真是命所归?

    只是可怜了老大和老四,两脉从此断绝!

    那过后,李渊放下心结,终日与美人为伴。

    不到两年,给王鹏生了四个舅舅。

    大朝会后,李二赐宴群臣,顺便给苏烈升官,连升三级。

    苏烈哪里敢独领慈大功,向李二详细讲述撩到玉玺的经过。

    特别是那一声爆炸,李二现在听来,尤自心有余悸。

    好在吉人自有相,玉玺无碍,王鹏没伤。

    李二着重询问了萧太后的情况。

    苏烈不敢隐瞒,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

    至于王鹏和萧太后发生何事,他不知道,不敢乱。

    长孙皇后静静的旁听,最后只了一句话:“苏爱卿,萧皇后到长安后,你直接送她来宫里,本宫有话和她。”

    苏烈赶紧答应。

    估计再有个十八,她们就会赶到长安。

    皇后要见,也很正常。

    只有李二,朝长孙露出个大大的笑脸,换来一个白眼。

    一场宴席过后,传国玉玺现世的消息,传遍下。

    坊间再也没人敢,李二得位不正。

    大家只有一个声音,李二命所归,是最佳的皇帝人选。

    十后,萧皇后进宫。

    她以为是皇后要见她,不想来的却是皇帝。

    李二看她的眼神,和其他男人一般无二。

    萧皇后已经做好侍寝的思想准备,不料李二居然对她和王鹏在一起的事情,很是关心。

    萧皇后没有隐瞒,如实回答。

    她在宫里待了多年,对一些帝王手段,很是了解。

    那在外面的人里,难保没有皇帝的眼线。

    不敢隐瞒,也不添油加醋,只是叙述事情经过。

    李二的眼睛仿佛可以看透人心,还是老实交代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