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0章 不被打死才怪

    乾州书院,李纲和玉溪正在秉烛夜读,读的是竹节写给书院的信。

    竹节送信,不找别人,全部交给百骑司密探。

    别人对百骑司,闻之色变,生怕和其扯上关系。

    王鹏就没有这样的顾虑,这次光明面上就有二十个百骑司密探,暗处肯定还樱

    只要有跑腿的活,都交给百骑司。

    竹节写的第一封信,交给王鹏,让他派人送。

    王鹏转手就塞进百骑司密探怀里,还不忘叮嘱:“抓紧送到书院,路上出了岔子,我就去找郭力麻烦。”

    百骑司的密探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是密探,在乾州侯这里,哪有秘密可言,反而成了他的信使。

    密探不想去,找理由:“侯爷,我是大统领派来保护王爷的,不能擅离职守,请您找别人送吧。”

    密探觉得,自己的足够委婉,一般人肯定不好意思再让他送信。

    百骑司能有这么低的姿态,出去谁信呐?

    王鹏不是一般人,对密探道:“我没让你送呀!你们百骑司难道没有专送密信的人?让他们去送。”

    密探眼睛瞪的像铜铃,手不由自主的握紧刀柄。

    百骑司的秘密,乾州侯怎么会知道?

    要不要杀了他灭口?

    德子看着百骑司密探,冷哼一声。

    密探杀意全无,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他觉得,自己只要有一点不轨之举,立刻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可事关百骑司,他不能退缩。

    拔刀是坚决不敢的,只好严肃的问王鹏:“侯爷,百骑司的秘密,你从何处得知?该不会是大统领告诉你的吧?”

    王鹏道:“这还用他,是个人,只要长着脑袋就能猜到。阿恪和青雀在这里,郭力敢不向陛下汇报情况。他如何得知消息,又该如何传递,不用我再了吧?”

    密探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原来是侯爷猜出来的。

    这样最好,咱们兄弟不用担责,只需护卫好王爷。

    密探不敢久留,带着信匆匆离去。

    这一切竹节都看在眼里,第二次写信,不再麻烦王鹏,直接叫来这个密探,让他把信送到书院。

    密探看着竹节,考虑要不要宰了这个老头。

    王鹏是国侯,在宫里都敢踢大统领,关键踢完了屁事没有,这就厉害了!

    你一个老头,老学究,多活几年,凭什么也不拿百骑司当回事。

    竹节见这个密探不接信,不话,两眼直勾勾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特别像在课堂上走神的学生。

    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戒尺,就在密探肩膀敲了一下。

    劲不大,把密探吓一跳。

    突然想起来,这个老头,就是用这个戒尺,打的两位王爷滋哇乱剑

    这也是惹不起的主啊!

    赶紧接过信,朝竹节拱拱手,转身走了。

    密探打定主意,以后但凡是和书院,和乾州侯沾边的差事,打死都不接。

    李纲先读完,面露微笑,把信交给玉溪。

    端起茶杯,慢慢的呷了一口。

    书院学子们已经安全抵达楼兰,正在封城调查,目前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这种事急不得,慢慢来。

    就算调查不出结果,也没事。

    只要从西域安全回来,书院学子们就会发生蜕变。

    俗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书院学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上次从草原回来的学子,已经表现出和其他学子不同的地方。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变的沉稳,内敛。

    马周已经当了县令,听表现很好,把定襄治理的井井有条。

    吏部考核,给的是优秀。

    听下一步朝廷打算把定襄升为州府,马周可就是州官了。

    李纲在考虑,要不要把这形成一种制度,每一个学子毕业前,都要进行一次长足远校

    开阔眼界,增加阅历。

    玉溪看完信,对李纲道:“李兄,书院学子有竹节在,不会出乱子,我很放心。我现在担心的是王鹏!”

    李纲捋着胡须问:“王鹏有什么担心的?他是领队,所有饶安危,系于他一身,责任重大,他不敢胡来。”

    玉溪道:“话是这样,可他抓了马匪,不杀不放,又去扫荡了马纺老巢,等于断了马纺后路。数千马匪,待在楼兰,难免出岔子。你可要在信里提醒一下竹节。另外,这些事情陛下知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我们该给陛下一声。”

    李纲道:“信是百骑司送来的,陛下肯定知道,不用我们提醒。只要告诉竹节,看好书院学子,其他的事一概不管。王鹏就是把西域翻过来,也和书院无关。”

    玉溪还是有些担心:“王鹏是书院先生,真闯出祸事,书院恐怕脱不了干系。”

    李纲放下茶杯:“放心,王鹏即便是闯祸,也会拉两个人一起顶岗,陛下不会怎样。”

    玉溪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笑脸,铺开纸,给砚台里倒上水,准备研墨,写回信。

    是啊!

    蜀王魏王跟着王鹏,哥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起来,都是陛下家事,不需要他们操心。

    到家事,乾州侯府的家事,全都交给杏姑在管。

    王承先父子,已经回到长安居住。

    李蓉留在侯府,照顾两个孕妇。

    崔红衣陪着老爷,住在长安王家别院,伺候老爷父子。

    语嫣非要留在侯府。

    李蓉和她约法三章,不许在家里疯跑,以免撞上莺莺和珍珠。

    晚上要一个人睡觉,不能撒娇,去和两个姐姐睡。

    莺莺和珍珠已经显怀,除了正常的活动,什么都不许做。

    要不是王鹏临走前过,孕妇前三个月比较危险,过了三个月,反而要进行适当的活动。要不然生孩子的时候,大人要受罪。

    两个恐怕连一步路都不会走。

    在医疗不发达的唐代,女人生孩子,和走鬼门关没有区别。

    长安城最有名的稳婆,最多的一年,接生两百多个孩,才死了十几个。

    就被人成送子观音。

    听长安的勋贵豪门,全都要她去接生。

    那些个豪商巨贾,花费重金,人家还不愿意去。

    要是在后世,这个稳婆,不被家属打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