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0章 烽烟再起的西北

    接到朝廷诏令的西北各路,局势一日数变。

    鄜延路经略使范纯粹,环庆路经略使孙路,熙河路经略使姚雄,皆派遣手下大将列阵边境;

    河东路经略使王文郁武将出身,自领大军北上雁门防范辽人,同时分兵大宋与西夏边境;

    连刚刚收复的青唐也由宗泽领军,会同兰州军一起渡过黄河,进驻金城关;

    此战的主角泾原路经略使章楶一边征集筑城材料,一边征调五路民夫,前往镇戎军(宁夏固原)聚齐,伺机北上。

    大宋的动静很快也被西夏人发现,梁太后加速部队集结,沿边境布防,同时遣使向辽人求援,自己则带着十岁的夏主李乾顺亲率大军进驻静塞军司(吴忠市同心县)。

    夏饶大军调动自然也瞒不过宋人,静塞军司距离葫芦河川太近,章楶派部队先行,筑城材料和民夫留在镇戎军待命。

    同时,熙河路大军出兰州,与西夏的卓啰和南监军司(兰州红城子)发生冲突,宋军按计划后撤,结寨固守,夏人军力不足,也摸不清宋军底细,不敢强行进攻;

    鄜延路得到环庆路的支援,大军越过横山,直逼西夏的洪州城;

    河东路则跨过黄河,与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榆林)对峙。

    梁太后得到四方回报,判断宋饶目标是夏州,急忙率大军东进,抵达嘉宁军司(陕西靖边县)。

    唐末党项人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姓李,封夏州节度使,又称定难军节度使,自此夏州及其周边区域变成了拓跋氏或者李氏的私人领地,这才有了后面李继迁的奠定西夏。

    梁太后不敢置西夏的龙兴之地于不顾,再次下令其他各处军司严防宋军进犯,自己则领三十万大军在嘉宁军司等待宋军的下一步行动。

    等到探子汇报夏人大军已经东进,章楶火速让二十多万民夫们带着筑城材料北上,一时间沿着葫芦河川全是宋军的运输队,昼夜不停。

    接下来便是筑城时间,这才是宋人最能体现优势的地方。

    大量的民夫用巨石、城砖和木头筑墙,糯米、石灰负责粘合,墙外则开挖一道道的壕沟,因为是作为军事要塞存在,加上宋军采用章楶提出的骑兵游曳在外的策略,所以根本无需考虑出城追击的问题。

    简陋的城楼上只有一排排的巨弩和投石车,火器分开存放在各处,改良后的新式武器也已经越,架设在城楼两侧。

    武器装备的更新,让城墙的功能进一步弱化,按苏过与沈括的设想,整个城楼就是一座大炮台,按距离远近覆盖了城墙外数百米内的区域。

    所以,挖掘的深壕,就是为西夏人准备的葬身之地。

    在全覆盖的火力下,夏人能靠近城墙的可能性,都变得很,更别提贴身肉搏了。

    大宋的远程输出,本就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再加上火器的使用,在守城方面,可以只要准备充分,不犯低级错误,是很难被破城的。

    尤其是面对根本就不会攻城的党项人。

    为了进一步迷惑夏军,鄜延路的宋军回撤东进,会同延安府守军攻破米脂、浮图两座夏人军寨,将战火烧到银州附近。

    这两座军寨便是几年前司马光答应割让的四座军寨之二,如今重回大宋。

    梁太后得到消息之后,也火速东进,沿横山设置防线,阻止宋军北上。

    十几日后,宋人在葫芦河川筑城的消息才传到梁太后的耳朵里,她一时间进退两难,失去葫芦河川的大片沃土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但若被宋人打到夏州,她刚刚才稳定的朝局肯定又将动荡。

    夏主李乾顺是在她手里不错,但丢了龙兴之地,那帮党项贵族换个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犹豫再三,只能再次分兵,在横山一带留下十万大军布防后,梁太后带着二十万大军西还,直奔葫芦河川。

    可如此一来,大宋其他几路又动了起来。

    河东路出兵收回了葭芦寨,环庆路出兵收复了安疆寨,完成了对上次割地的全部收回。

    同时,环庆路继续北上,大宋骑兵出现在了西夏的洪州、盐州和龙州等地。

    这下换西夏人据守不出了,因为主力部队都被梁太后带着四处救火呢。

    但长途跋涉、一刻不曾歇的梁太后还是来晚了,只耗时二十二日,宋人便已经筑城完毕。

    留给西夏饶,是一座两万人驻守的要塞,和不知道藏在哪里的北宋骑兵。

    梁太后再次陷入艰难的抉择,攻还是不攻?

    在西北战火连的时候,东京城还是一片祥和。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西北太远了,与繁华的东京城相比,那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苏过对此战充满信心,但也免不了要给皇帝赵煦打打气,毕竟这是他亲政后的第一场战事。

    两人这次会面的地点不是在书院了,借着西北战事,苏过向朝廷上书,要求加大军器监的投入,更新边军的武器装备。

    所以苏过得到了一个向赵煦展示成果的机会。

    大宋武力是不行,但是在武器研发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神宗朝时便制造了斩马刀和神臂弓供边军使用,变法增加了朝廷收入,让他对军备的要求也提高了。

    沈括连同苏过一起,展示了军器监近来的成果,包括床弩射程的改进,便携投石机的制造,外加新式的型火炮和猛火油柜等等。

    前面几个就不多做介绍了,最后的猛火油柜是喷火器,猛火油即是石油,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利用火药燃烧来点燃喷出的石油,实现连续喷火的铜柜。

    这玩意对上木质的攻城器械,简直是降维打击,沈括和苏过的改良是将原来大而笨重的铜柜改成了铜葫芦,这样便可移动输出了,喷火距离也达到了六米。

    一番展示过后,赵煦问道:“这些都运往西北了吗?”

    “运了少量过去,”苏过答道:“目前军器监生产的新式武器都是让工匠直接送到西北边军的,一来测试实战效果,二来边军将士也需要现场指导。”

    赵煦信心又涨零,点头道:“有如此守城利器,党项人不足为惧。”

    苏过趁机帮沈括话,进言道:“这都是沈监事的功劳。”

    当年就是沈括提议筑城,最终才有了永乐城之败,神宗郁郁而终,赵煦对他是心存芥蒂的,所以苏过才想帮他好话。

    赵煦点点头,但没有接话。

    苏过看了看四周,声道:“沈监事也以当年的失利为憾,希望官家能让他再回西北,一雪当年之耻。”

    当年的事责任最大的还是徐禧,沈括的提议其实没问题,是朝廷的执行太差了。

    赵煦古怪道:“你不会是想把他弄走,给自己腾位置吧?”

    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