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0章 强兵比富国还难

    宗泽从真定府传回的消息,显示了河北形势的严峻。

    赵煦收到奏疏后,立马宣召两府宰执和苏过宫中议事。

    大家进殿后,赵煦让内侍将宗泽的公文传示众人,以苏过的官阶,自然是最后一个拿到的。

    公文描述的现状,在苏过看来再正常不过,河北自澶渊之盟后,九十年未卸兵,大宋又是出了名的“好男不当兵”,这种前提下他对河北边军根本一点期待都没樱

    宗泽反映的情况的主要有三点:贪污腐败、军纪废弛和战力羸弱。

    中高层将领贪污军饷,克扣赏赐,连营房坏了都不修,基本的军需和伙食都无法保证;

    军中喝酒、赌博和盗窃物资的,比比皆是,根本无人管束;

    在这种情况下,日常训练自然是没有了,毕竟士卒们要么饿肚子,要么忙着赌钱喝酒,哪里有那心思,而且也免得契丹人误会不是?

    枢密使韩忠彦对宗泽上报内容表示了质疑,道:“若荒废至此,怎么之前的知州不曾上奏?”

    这种怼饶机会章惇自然不会错过,他冷笑道:“前任知州是否去过军中,都未可知。”

    苏轼知道宗泽跟苏过的关系,想来此人也不至于谎报,于是道:“毕竟承平日久,军备废弛也难以避免,但情况如此严重,官家还需派人前往各州详查。”

    赵煦点点头,道:“调查的事执政尽快拿出方略来,今日先议下熙宁的强兵之法。”

    苏过见轮到自己了,忙将准备好的文件下发,人手一份,接着便逐条开始介绍。

    首先是保甲法,民兵政策本身并无问题,但指望靠民兵去和契丹人打仗,那就是开玩笑了。

    所以苏过的改动在于减少保丁人数,这些人只负责乡间的治安和巡逻,减少操练,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不得占用农时,同时,保丁参加操练的粮钱需按时发放。

    这点大家并无异议,熙宁、元丰年间施行了十几年,钱没少花,打仗是一次也没用上,本来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军费,其实反倒增加了。

    苏过总结道:“禁军拿了更多的粮饷,专职训练,尚且战力低下,指望少花钱训练乡兵就可以取代禁军,此条例的初衷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经过前面几个条例的改良施行后,苏过在这方面的服力也在提升,比如他直接否定了王安石当年的这一条例,其他人都没有表现出惊讶来。

    第二条是裁兵法,这个就是解决冗兵问题的,对士兵进行测试,禁军内的不合格者划入厢军,厢军的不合格者划入民籍,同时规定年龄到五十岁者退役。

    这条没什么可改动的,就是合格的标准需要再讨论下,但那个不是苏过考虑的事了。

    第三条是将兵法,这个起来有点曲折了。

    宋初为了防止将领专权,赵普向太祖赵匡胤建议,将京城和边州的禁军按期换防,但将领不做调动,实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为更戍法;

    但这个政策的弊端太明显了,直接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削弱了军队的战力。

    所以王安石提出将兵法,本质是兵制改革,把禁军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各路的兵将固定下来,训练和作战也就有了保障。

    比如前面提到的折可适,就是环庆路第七将,类似于后世的某战区第七军军长,通常一将统帅三千到一万人不等。

    最强的自然在西北和京畿,其中鄜延等西北五路设置有四十二将,预备进攻西夏,京畿三十七将,防守契丹,整个东南六路只设置了十三将。

    关于这一条,旧党是反对的,因为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军阀势力。

    苏过正好想借机把西北将门部分调往北方,于是道:“党项人如今已转入防守,西北五路的兵力可以部分转到京畿或者河北,然后兵将一起定期换防。”

    “不妥,”范纯仁还是出言反对:“再怎么换防还是兵将一体。”

    苏过解释道:“当下与太祖时已大不一样,财权已完全归于中央,朝廷若是仍有顾虑,可将各路的正将、副将进行轮转,每次只轮转其中一人,这样保证战力的同时,也可防止边将擅权。”

    韩忠彦点点头,道:“此法可行,就是太繁琐了些,需要一个长期方略。”

    “是,”苏过接口道:“冗兵问题,肯定是要靠精兵来解决的,这样来回调动作战,也可以筛掉一部分不合适的士卒。”

    只有上了战场,才知道哪些人适合当兵,太祖留下的选拔禁军标准终归只是针对身体素质。

    众人暂且同意,苏过接着下一条。

    第四条是保马法,之前已经过了,就是让民户养马的政策。

    大宋在西进之后,占据了陇右,便已经有了养马地,虽然还有更好的马场在河西,但至少比在河北或者中原等地,让农户们养马要好得多。

    骑兵所需的战马,靠农户在圈里是养不出来的。

    这点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章惇等人也放弃了这一条,所以直接跳过。

    第五条是军器监法,这个主要是针对武器装备的品质、数量来的。

    苏过当过军器少监,对这一条比较有发言权,大宋的兵器制造能力并不弱,但重心都在弓弩上,简单点,就是没有往骑兵和近战方向发展。

    这不是大宋造不出好的刀枪来,而是他们更愿意造守城军械。

    对于极少往外进攻的大宋来,强弓硬弩才是主要的输出,野战从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对西夏的几次外战中,常规的对战策略都是筑城等西夏人来攻。

    当然,在战马不足的情况下,这也是无奈之举,但失了进取之心,就是等死了。

    对于这一条,首先需要军中改变兵种配比才行,不然造出锋利的刀枪,也是放着生锈。

    所以苏过的军器监法看起来只是一个衙门的事,但遭到了最强烈的反对,哪怕是新党,目标也只是教训不听话的党项人而已,旧党更是只想守住现有疆域。

    但加大骑兵和近战兵种配比的做法,明显是要主动出击,直指契丹,这是所有宰执都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