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4章 再次失陷的瓜州城

    河西收复之后,贺铸得苏过举荐,顺利地来到沙州(敦煌)就职。

    在大宋收服了黄头回纥,又将陇右、河西连成一片后,沙洲成了大宋商队前往西域、或者更远西方世界的前站。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莫高窟,自十六国时期开凿后,至今已逾六百年。

    五代时曹氏家族取代张议潮后人执掌归义军后,统治瓜、沙等地一百二十余年,对洞窟多加修缮。

    直到党项人占据河西,丝绸之路不畅,沙州城逐渐没落,莫高窟这才随之沉寂下来。

    如今大宋收复失地,商路复兴,沙州城的繁荣又让莫高窟重焕生机。

    尤其是贺铸到任后,对石窟做了多番考察,已经向朝廷上书,要求进行重修和维护。

    不谈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单单是莫高窟所代表的佛教文化,在西北各族甚至吐蕃人心中的影响力,就值得大宋重视了。

    接到朝廷的加急传信后,坐镇凉州的韩忠彦没有耽误,立刻派人通报河西和陇右各州。

    苏过突然想到的,是历史上蒙古灭夏的路线,铁木真便是自北向南,穿越茫茫大漠攻击的河西之地。

    所以,党项人也可以从北面的黑水镇燕监军司(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或者黑山威福军司(宁夏境内河套地区)出兵,穿过大漠和戈壁进攻肃州或者肃州以西的瓜、沙二州。

    当年李元昊在这两个地方设置军司,目的是防范北面的契丹人,如今大辽自顾不暇,自然用不上了,这两支队伍就完全可能南下偷袭大宋的河西。

    苏过的反应很快,信使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当消息传到肃州时,党项人北面两路的七万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由李合达率领,沿黑河南下,目的地正是肃州城。

    李合达本姓萧,是护送契丹公主来与李乾顺成亲的,因善于骑射被李乾顺留下,赐姓李,李乾顺派他领北路军南下,也是费了一番考量。

    一来是要让契丹人知道,夏国真的撤出了北边两座军司的驻军,辽国也可以将夏辽边境的驻军调去与大宋作战了,二来不管是从契丹人还是党项饶利益来看,李合达都没有不死战的道理。

    韩忠彦得知肃州城外出现敌军的消息后,立马派出援军。

    陇右在得到朝廷通报后,也第一时间派军从当金山口北上,支援沙州。

    朝廷派出的另一批使者则继续西进,前往西州回鹘的都城高昌,让回鹘军增援河西。

    大宋在河西的兵力其实并不少,只要防守得当,七万党项军也是徒劳。

    可战争之中难免意外。

    陇右的援军带头的是番将高永年,凉州派出的则是以观察使刘延庆为首。

    高永年进入沙洲后,与贺铸商议一番,继续率军前往肃州,同时派人打探前方的最新消息。

    刘延庆则是顺着河西走廊北上,途径甘州,来到肃州城外东南五十里扎营。

    李合达兵临肃州后,发现宋军已有防备,稍作试探后便放弃了攻城,在城北安营扎寨。

    等到高永年率部赶到肃州城西,大宋的两支援军加上肃州城内的守军一起,兵力已经不处于劣势。

    刘延庆见状,决定主动出击,派人联系高永年和肃州知州苗履,打算三路齐出,夹击李合达。

    苗履以守城为要,表示了拒绝,但高永年对这个提议表示了赞同。

    于是刘延庆定下计策,由刘、高两人率部夜袭党项军营,苗履阻止不了,派人向河西、陇右报信。

    到了夜间,两路宋军钳马衔枚,偷偷地靠近夏军营帐。

    夏军营帐灯火通明,但毫无声息,宋军发现上当,还不及做出反应,党项军已从刘延庆背后杀出。

    宋军大乱,黑夜之中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一触即溃。

    刘延庆惊慌失措,根本无心抵抗,见被党项人阻断了南下的路,只得仓惶向肃州城逃去。

    高永年正指挥部队调整阵型,想进入阵地战,刚刚有零起色,刘延庆这一逃,大军士气全无,也只得且战且退,带着残部往北边退去。

    李合达放弃高永年部,率军紧追逃亡肃州城的刘延庆,想趁乱夺城。

    肃州城头的苗履见刘延庆败军赶到,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党项追军,根本不敢开城门。

    刘延庆只得继续往瓜州方向退去。

    李合达率部穷追不舍,一路尾随刘延庆,刘延庆沿途损兵折将,不少士卒脱离队伍,往山中逃去。

    最终这支两万饶援军,成功进入瓜州城的,不足三千人。

    高永年部则绕了一大圈,回到了沙州城,夜间的一通混战中,也折损了两千人。

    李合达率大军包围了瓜州城后,日夜攻打。

    一时间,河西走廊北段再次燃起战火。

    刘延庆领败军进入瓜州后,心有余悸,李合达又在让人在城下大声劝降,表示刘延庆的祖父刘绍能是党项人,如今正是认祖归宗的好时机。

    在这种氛围下,瓜州知州王赡也不得不心生警惕,对刘延庆及其所部多加堤防,于是在城中单独划了一块区域让他们居住,不让他们接近城门,同时还差人看守。

    瓜州守军本就被刘延庆的败军和城外密密麻麻的党项军所吓到,如今内部又出问题,在坚守了十余日后,被孤注一掷的党项人攻上城头。

    王赡率部自西门突围,逃往沙州城,刘延庆也紧随其后,开始邻二段逃亡。

    李合达留少量部队驻守瓜州,自领大军继续追击。

    好在贺铸接纳了高永年的败军后,早已严阵以待,自己在城头负责守城,高永年率骑兵在城下接应。

    党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不敢与高永年以逸待劳的番军再来一次硬碰硬,便后撤扎营。

    王赡入城后,归责于刘延庆,要求贺铸将他拿下,押送东京。

    高永年也表示刘延庆主动提出袭营,却又临阵脱逃,这才致使大军惨败。

    眼下沙州城以贺铸为尊,他当即命人将刘延庆关押起来,遣人通报朝廷,等候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