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8章 水泥哪去了?

    憨厚中年眼睁睁的看着苏从礼走远,眼中的失望清晰可见。

    而此时,苏从礼插队走到通政司参议斜后方。

    这边正巧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赵成文站的位置。

    赵成文往后退了退,给苏从礼留出足够的地方,伸手做出邀请的姿势。

    这边的官员都是认识赵成文的,见他这样,完全没有人对苏从礼的插队表示不满。

    更有认出他那张脸的,眼中含笑,表情比赵成文还和善。

    当然,有都察院和礼部的官在旁虎视眈眈,也没人敢在这会出声。

    苏从礼迅速的站进队伍内,等待第一次的早朝进场时间。

    而不远处,被拉住的礼部官,黑着脸对同伴:

    “刚才你拉我做什么?

    那个五品官,是你认识的人?

    他戴着的饰品跟他的身份不符,我可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没有给他登记。

    没想到,都快要进殿了,他还随意乱走动。

    要是我们不纠错,别的官员会怎么想?”

    礼部官看着都察院官,满脸的我已经够给你面子的表情。

    闻言,都察院官翻了个白眼,对同伴都快无语了。

    “咱们能在这纠察百官,也都是有后台,脑子还算灵光的。

    你自己想想,最近家里有没有提醒你要注意什么?”

    都察院官想了想,提醒道。

    闻言,礼部官本还恼怒的表情一变,眼睛瞬间睁大。

    “那位,是晋王?”他声询问。

    都察院官点点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表情。

    他可是跟着爷爷见过太上皇的,这次一眼就认出了晋王的身份。

    礼部官对着都察院官赶紧道谢,顺便将手中的册子收了起来。

    他差点给晋王登记在册了!

    还好,被拦住了。

    礼部官一边庆幸,一边看着文武百官按照队伍开始往泰和殿内走去。

    他的目光,下意识的往苏从礼身上看了好几眼。

    当然,此时的心情,可是跟刚才以为给好友面子时完全不同。

    等到所有官员全都走进泰和殿内,启元帝走了进来。

    苏从礼跟随众人,行完礼后,就摆好了看戏的表情。

    端坐在皇位上的启元帝,跟往常一样,随意的看了眼殿内的文武百官。

    然后,他本来不经意的目光,猛的顿住。

    他没看错吧?

    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启元帝认真的打量了好几次,才确定站在百官后方,跟一群官一起的,就是他弟弟。

    这是当官当上瘾了?

    启元帝咬着牙,嘴唇微动的传音道:“弟弟,你做为晋王,是不是没站对地方?”

    苏从礼正兴致勃勃等待早朝开始,就听到了他哥的传音。

    “哥,我现在是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苏从礼边传音,还伸出手掌晃了晃。

    此时,大家正等着跟随启元帝身侧的郑公公开场,不会武功的文官,完全没发现两兄弟的传音。

    倒是武官里面,有几个武功高的,感觉到了些微动静,眼睛悄悄地打量起来。

    等到看见队伍尾巴处的苏从礼,那几个武官也睁圆了眼睛。

    晋王怎么跟一群官在一起?

    还好,郑公公适时扬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等郑公公完这话,徒一旁,六部尚书中有人走了出来。

    第一个上奏的,是兵部尚书。

    他就卫朝各军的军备问题,对启元帝提出问题:

    “陛下,现在已经八月,很快隆冬就会来临。

    各军的入冬装备多年未换,已经陈旧没法御寒。

    是不是可以安排户部拨款?”

    冬日里各军的取暖设备还有保暖的衣服该准备起来了。

    要是这会不准备,等到冬日不光价格更贵,还很可能没法备齐。

    到时候,因气原因造成的兵员折损,可就是他这个做兵部尚书的问题了。

    听到兵部尚书这话,启元帝也顾不上站在队伍后面的苏从礼。

    他看向户部尚书,问道:“冯尚书觉得呢?”

    被启元帝将这个问题踢过来,户部尚书冯大人赶紧回话道:

    “陛下,今年国库稍丰,可以匀一些银子给兵部采买冬日装备。

    可举国需要银子的情况多得很,户部能给兵部拨的银两有限,还望周大人体谅一二。”

    听到这话,兵部尚书气的鼻子都歪了。

    姓冯的能给兵部的银两有限,那绝对不会有多少的。

    眼见今年更换军备的希望渺茫,兵部尚书开始跟户部尚书扯皮。

    接下来,户部和兵部的官员,也开始下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期间,启元帝又从中多次调解。

    最后争吵半后,户部和兵部商量出了一个大概拨款区间。

    等到下朝后,就看两个尚书怎么在那个拨款区间内讨论出具体的拨款数量。

    户部和兵部的问题告一段落,工部尚书上场了。

    他就卫朝各地秋季水利问题,汇报了一会。

    然后,重中之重的,还是惦记上了户部今年新增的那些银子。

    一句话,卫朝的水利工事,该维修了。

    一听工部尚书这话,户部尚书炸了。

    都是惦记国库银子的恶人!

    别,自从国库有零意外收获后,六部惦记那点银子的人,还真不少。

    这都多长时间了,每不管是大朝会还是朝会,这几个尚书就没消停过。

    当然,最头疼的还是户部尚书。

    他要在群狼环伺中,保住国库那点存银,难度可想而知。

    苏从礼自从早朝开始,听户部尚书怼了这个怼那个,苦哈哈的保卫国库存银,都为他捏了把汗。

    那几个尚书的嘴皮子,还真利索。

    户部尚书,面对满朝惦记国库存银的官员,还能保持住风度,真的很有修养了。

    当然,听完工部官员的汇报,苏从礼看了他哥一眼。

    这水泥方子都得到好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听到他哥的动静?

    苏从礼很清楚,水泥开始使用后,第一时间,肯定将卫朝水利工事还有道路重新修建。

    做为皇帝,他哥绝对知道事情轻重缓急。

    所以,水泥哪去了?

    总感觉工部对水泥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要不然,工部尚书肯定不会去惦记户部那点存银。

    这样想着,苏从礼好奇的看向启元帝。